学术投稿

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探讨

李清智

关键词: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预防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在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和患者的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基础疾病、围术期用药有关( P <0.05或 P <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和手术类型无关(P >0.05),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所占比例远高于感染了其他细菌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诸多因素会引起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大程度上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对患者的伤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D-二聚体比值在肺栓塞与肺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及肺炎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 CRP/ D-二聚体比值在急性肺栓塞与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肺栓塞及36例肺炎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临床表现,比较分析血清D-二聚体值、CRP值测定结果,ROC曲线分析 CRP/ D-二聚体指数在鉴别肺炎及肺栓塞中临床价值。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栓塞组患者胸闷、气促的比例高于肺炎组,咳嗽、发热的比例低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肺栓塞组血清 CRP水平和 CRP/ D-二聚体指数明显低于肺炎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ROC曲线结果示CRP/ D-二聚体指数对肺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 CI:0.751~0.945)高于 CRP对肺炎诊断曲线下面积0.725,提示 CRP/ D-二聚体指数对肺炎的诊断价值优于 CRP。结论肺栓塞患者 CRP/ D-二聚体指数明显低于肺炎患者,在肺栓塞与肺炎的鉴别中可起到一定鉴别作用。

    作者:连增志;孙异锋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作者:林峰;李兵兵;陈宇;林宗锦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细节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细节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进行细节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焦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焦虑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提高了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更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凤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CINV)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将采用 m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预防 CINV,对照组单用托烷司琼,完成2周期化疗,对比2组预防呕吐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2组均未出现Ⅳ度呕吐反应,观察组呕吐发生率为30.0%(9/30)低于对照组的60.0%(18/30),中重度呕吐(Ⅱ度+Ⅲ度)发生率为10.0%(3/30)低于对照组的3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中未观察到泮托拉唑和托烷司琼明显相关毒性。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患者 CINV,特别是能预防中重度呕吐患者与其防治化疗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胃炎,安全性好。

    作者:高炜;林锦源;黄莎;杨建伟;陈奕贵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老年体检人群骨密度检查结果与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骨密度(BMD)检查结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患者1596例,运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开展 BMD测试操作。就不同性别、年龄及是否饮酒、吸烟、运动和日照情况在BMD值方面予以观察比较,并对存在 BMD异常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中老年女性 BMD值低于男性(P <0.05);伴随中老年年龄的增长,其 BMD值则存在随之下降状况,趋于60~69岁中老年人下降为明显,不同年龄的中老年人的BMD值差异显著(P <0.05);对于存在饮酒、吸烟、运动少及日照<1h/ d者,其 BMD值则存在显著减低状况(P <0.05)。结论中老年人在性别、年龄及生活习惯方面可对其 BMD值造成影响,伴随其年龄的不断增长,定期对 BMD实施复查,及时、准确发现骨质异常,且对其开展相应干预举措,可达到减少骨质疏松(OP)发生几率,并可降低骨折发生率及致残率。

    作者:许巧玲;潘雅英;林东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儿均给予腹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儿腹泻、呕吐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腹泻患儿的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美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生长抑素用于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在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观察2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随访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应用保守方式治疗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时,加用生长抑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医师应予以重视。

    作者:陈振霖;林欣;肖吓鹏;阮召杰;李翰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气指标均显著改善(P <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政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45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颅内出血但无急诊手术指征)的颅内压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临床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及时复查 CT发现出血增加进行急诊手术17例;出血无增加给予保守治疗27例;出血未增加但水肿加重明显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例。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根据监测数据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在何时需复查头颅 CT、何时手术、脱水药物如何使用等问题上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患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治疗,恢复良好。

    作者:马建;和华元;张玉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RR)及心率( HR);对比2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插管脱落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 2)、血氧饱和度(SaO 2)及 p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RR及H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通气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再插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改善患者血气水平,缩短通气、ICU治疗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和再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德锋;聂晓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泵注治疗,治疗3d后观察2组再出血、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和头痛程度。结果治疗组再出血、癫痫发作发生率和头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可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和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减轻头痛,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春琴;路敬叶;汪小荣;周汝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经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餐后2h 血糖值(2hPG)变化,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SCr、HbA1c、UAER 及2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简良聪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拉米夫定的合成工艺优化

    目的:优化拉米夫定的合成工艺。方法以 L-薄荷醇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取代、缩合、还原生成化合物(2R,5S)-5-(胞嘧啶-1′-基)-[1,3]-氧硫杂环戊烷-2-羧酸-L-薄荷酯,后拉米夫定经氢化铝锂还原生成目标化合物拉米夫定。结果中间体化合物2、5的收率分别提高到82.6%和81.6%,制备中间体化合物2反应只要12h,总收率为37.7%。结论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收率高。

    作者:王华;邹柳;刘映;谢秀珍;王海涛;唐国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均实施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后续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同时统计2组患儿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后续并发症发生率等诸多手术指标上均有明显进步,同时能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明珠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致死、致残性疾病[1],并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风险更高[2]。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种可累及机体多处血管床的慢性系统性炎性病变。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密切相关[3]。在中国,33%~5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导致的[4-5],并且颈动脉粥样硬化也已经被确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6]。

    作者:沈艳昌;殷旭华;魏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从疑似胆囊癌到胆囊腺肌症的治验报告

    患者,男,42岁。于2015年4月因发热、肝区疼痛,无纳差、黄疸、消瘦等伴随症状,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完善相关检查,腹部CT显示胆囊体部及底部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见强化明显,提示“胆囊癌?”。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诊,行腹部增强 CT 亦为“胆囊癌?”,因胆囊周围水肿、粘连明显,故外科暂不考虑手术治疗。而后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就诊,患者以发热、胁肋疼痛为主症,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结合四诊,当属中医学“胁痛”病范畴,辨证为肝郁气滞证,中医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止痛,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药物:茵陈、炒白术、砂仁、陈皮各10g,竹叶柴胡、生白芍、枳壳、茯苓、生晒参、建曲、防风各20g,石斛、鸡内金、白花蛇舌草各30g。服药方法:智能免煎制剂,每天3次,每次1格,温开水100ml 冲服。此后长期坚持中药治疗,坚持守方守法,随症加减,顺应四时。2015年10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复查腹部增强 CT提示胆囊体部及底部壁增厚,增强扫描见中度强化,胆囊窝周围脂肪层清晰;诊断为胆囊体部及底部壁增厚,考虑胆囊癌可能,其他待排。CT片提示肿块较之前明显缩小,故继续坚持中药治疗。2016年2月于华西医院复查全腹部增强CT 示胆囊壁增厚,与胃窦部胃壁粘连,系胆囊炎可能性大。于2016年3月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术后送病检示慢性胆囊炎伴腺肌症。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病情痊愈。

    作者:谭小芳;姚德蛟;周凌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输卵管妊娠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目的:分析输卵管妊娠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妇科手术方式,疼痛少、恢复快,而且术后美容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窦秀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治疗组给予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压值、24h尿蛋白、血肌酐、血钙、血磷、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浆肾素(PRA)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24h尿蛋白、PRA及治疗组 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2组血肌酐、血钙、血磷及对照组 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CRP、PR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能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

    作者:向青云;熊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术中针对护理用于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行剖宫产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术中针对护理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以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妊娠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行以术中针对护理,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HAMA 量表、HAMD 量表)与疼痛评分(RRS)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针对护理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行剖宫产时应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疼痛,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肖建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予以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予以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状况。对比2组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 NIHSS评分、SDS评分及 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低于对照组的15.7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饮食评分、睡眠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氮平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林铃芳;陈菲;黄财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