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反应蛋白/D-二聚体比值在肺栓塞与肺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连增志;孙异锋

关键词:肺栓塞, 血气分析, D-二聚体, CRP/ D-二聚体指数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及肺炎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 CRP/ D-二聚体比值在急性肺栓塞与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肺栓塞及36例肺炎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临床表现,比较分析血清D-二聚体值、CRP值测定结果,ROC曲线分析 CRP/ D-二聚体指数在鉴别肺炎及肺栓塞中临床价值。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栓塞组患者胸闷、气促的比例高于肺炎组,咳嗽、发热的比例低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肺栓塞组血清 CRP水平和 CRP/ D-二聚体指数明显低于肺炎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ROC曲线结果示CRP/ D-二聚体指数对肺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 CI:0.751~0.945)高于 CRP对肺炎诊断曲线下面积0.725,提示 CRP/ D-二聚体指数对肺炎的诊断价值优于 CRP。结论肺栓塞患者 CRP/ D-二聚体指数明显低于肺炎患者,在肺栓塞与肺炎的鉴别中可起到一定鉴别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38岁,因发现右肾占位病变1d 于2016年5月17日入院。查体:T 36.5℃,P 70次/ min,R 18次/ min,BP 142/82mmHg(1mmHg =0.133kPa)。患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PET/ CT检查,发现右肾上极占位病变,大小约3.6cm ×3.7cm。给予泌尿外科护理常规、三级护理、普食;给予抗炎、止痛、活血等对症处理。5月20日遵医嘱予以参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60滴/ min,30min 后患者突然出现头晕、胸闷,立即予以停药,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5mg +氯化钠注射液100ml缓慢静脉滴注,30min后症状缓解。

    作者:魏菊华;孔飞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8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治愈率、住院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不但能提高治愈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症康复。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细节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细节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进行细节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焦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焦虑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提高了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更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凤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头部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膜瘤的手术方式及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观察脑膜瘤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及生活质量。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均存活,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情况均良好。术后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 <0.05)。结论头部脑膜瘤以局部结构侵袭性为主,具有更为典型的脑膜尾征,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切除对各级脑膜瘤患者均有较好疗效,术后及随访1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脑膜瘤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张承军;陈小艳;付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实习助产士对艾滋病孕产妇护理的心理与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实习助产士对艾滋病孕产妇护理的心理与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医院实习的助产士86名,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访谈方式开展调查,建立实习护士微信群,向实习助产士发送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Zelaya艾滋病歧视量表等资料,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并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做好个性信息的保密工作,并对相关进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实习助产士对艾滋病孕产妇护理的心理分析。结果各个学历层次不同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专科生不同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中专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艾滋病孕产妇及新生儿受歧视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正性态度较多,而负性态度较少,但受歧视情况仍较严重。参加访谈的8名实习护士中,专科4名,中专4名,年龄(22.15±1.03)岁,正性态度7个条目,负性态度2个条目。结论实习助产士对艾滋病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正性态度占主导地位,持同情、关怀、公平的态度,部分实习助产士表达了负性态度,对此,医院和学校应重视实习助产士职业素质、规范操作及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艾滋病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

    作者:郭舜萍;李晓钰;阮丽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参考组各110例。2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参考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2%高于参考组的73.64%(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勇;刘汉;刘长利;曲彩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比较2组疗效和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2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借鉴。

    作者:巫文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按诊疗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4周、8周后 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作者:谢丽斓;卓信斌;冯秋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儿童肺炎患儿血液中五种常/微量元素的变化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患儿血中五种常/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27例和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5例,均检测血中常/微量元素,对比2组常/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并比较2组不同性别儿童的常/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结果2组儿童体内的铜、镁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组患儿铁、锌、钙含量均低于健康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男性儿童、女性儿童体内铜、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组男性儿童、女性儿童体内铁、锌、钙含量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肺炎发生发展与铁、锌、钙含量异常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儿童肺炎时,应积极检测患儿的常/微量元素并适当补充,以缓解患儿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患儿痊愈。

    作者:廖贞金;蓝金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rh-BNP治疗。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 B型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 <0.05);治疗后,2组 BNP水平均降低,LV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运用 rh-BNP 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邓荣花;闫文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50例调查分析

    输血是临床上通过将异体或者自体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和抢救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和方法,应用十分广泛[1]。血液制品在输注到患者体内时均经过严格的检查保证安全可用。但是由于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袋漏气或者破损甚至血液凝结,患者在输血前就高热错过了佳输血时间,患者是高敏体质,血液制品中含有的白细胞过多等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因素致使输血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会出现感染、并发症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上在决定给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前,必须权衡利弊,将输血不良反应降到低。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处理方案,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江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实习护生在晨间护理中的质量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在晨间护理中的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的晨间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福州某三甲医院实习护生100例和内科病房住院患者2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习护生在晨间护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护生临床实习的晨间护理质量。结论在整个实习期间要加强实习护生对晨间护理的认识,转变专业思想,在晨间护理中安排高年资的护士给予床边指导及理论强化,使实习护生主动、规范的对住院患者进行晨间护理,以提高晨间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

    作者:王昌会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疾病知识认知情况和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疾病认知度和不良情绪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普外科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且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彭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在 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引导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COPD稳定期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锻炼和心理引导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查,其中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及6min步行试验(6MWT)等。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大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引导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心理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蒋静;余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卵巢早衰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卵巢早衰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卵巢早衰伴不良情绪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妇科护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卵巢早衰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可以更好地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阴晓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多发伤急诊滞留时间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发伤急诊滞留时间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抢救的多发伤患者95例,按照急诊滞留时间长短,分为≤60min组(A组)51例和>60min组(B组)44例,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16%(47/51)高于 B组患者的65.91%(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多发伤急诊滞留时间对抢救成功率影响较大,缩短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曾明亮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溶血原因分析及药学监护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原因,为临床药师对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3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 G-6-PD缺乏性溶血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对患者的溶血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临床药师将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结果糖尿病合并 G-6-PD 缺乏症患者的溶血反应很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和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相关。结论对糖尿病合并 G-6-PD 缺乏症的患者,临床药师尤其应注意可引起溶血的药物因素,为此类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陈璐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ICU护士的物理性职业危害与防护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工作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繁重劳动, ICU护士随时处于抢救的应急状态、争分夺秒的快节奏工作状态,体力巨大消耗等,在高强度、高压力、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下,护士面临着物理性职业危害尤为突出,给其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现就 ICU护士的物理性职业危害与防护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董翠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不同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氨苄西林联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腹泻发生率及患儿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26.7%(8/30)低于对照组的53.3%(16/30),2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多(P <0.05),其他细菌无明显变化(P >0.05)。对照组治疗后酵母菌增多(P <0.05),其他菌种显著减少(P <0.05)。结论两类抗生素均会造成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但氨苄西林联合青霉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调低于头孢哌酮钠。

    作者:武书丽;张春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建立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点评体系

    目的:构建点评体系,提高处方质量,规范临床用药,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方法建立质子泵抑制剂(PPI)合理性应用点评标准,对该院2016年1~6月预防性应用 PPI门诊处方300张,住院医嘱180份进行合理性分析,通过院内用药教育及行政干预,优化组织架构,构建完善点评体系。结果2016年1~6月份预防性应用 PPI的处方合理率有明显提高,点评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结论 PPI 预防性应用点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陈娟;李锡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