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彭风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普外科, 并发症, 满意度
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疾病知识认知情况和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疾病认知度和不良情绪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普外科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且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50例调查分析

    输血是临床上通过将异体或者自体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和抢救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和方法,应用十分广泛[1]。血液制品在输注到患者体内时均经过严格的检查保证安全可用。但是由于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袋漏气或者破损甚至血液凝结,患者在输血前就高热错过了佳输血时间,患者是高敏体质,血液制品中含有的白细胞过多等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因素致使输血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会出现感染、并发症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上在决定给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前,必须权衡利弊,将输血不良反应降到低。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处理方案,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江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8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治愈率、住院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不但能提高治愈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症康复。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狭窄患者50例,均采用 Apollo支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椎动脉平均狭窄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椎动脉平均狭窄率、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睿;陈灿中;王灿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两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在上消化道出血输液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法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真空负压法行颈外静脉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法可以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穿刺时间,且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在救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游巧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人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人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人骨折患者75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互动教育组(n =38例)和常规组(n =3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互动教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患者的护理满意评价、骨折愈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互动教育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81.08%(P <0.05);互动教育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健康教育、操作技巧的满意评价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互动教育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护理前情绪状态差异不显著,护理后2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降低,且互动教育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用于老年人骨折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喜筠;杨淑萍;白秀英;王月贵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作者:林峰;李兵兵;陈宇;林宗锦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实习助产士对艾滋病孕产妇护理的心理与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实习助产士对艾滋病孕产妇护理的心理与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医院实习的助产士86名,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访谈方式开展调查,建立实习护士微信群,向实习助产士发送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Zelaya艾滋病歧视量表等资料,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并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做好个性信息的保密工作,并对相关进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实习助产士对艾滋病孕产妇护理的心理分析。结果各个学历层次不同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专科生不同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中专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艾滋病孕产妇及新生儿受歧视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正性态度较多,而负性态度较少,但受歧视情况仍较严重。参加访谈的8名实习护士中,专科4名,中专4名,年龄(22.15±1.03)岁,正性态度7个条目,负性态度2个条目。结论实习助产士对艾滋病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正性态度占主导地位,持同情、关怀、公平的态度,部分实习助产士表达了负性态度,对此,医院和学校应重视实习助产士职业素质、规范操作及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艾滋病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

    作者:郭舜萍;李晓钰;阮丽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在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和患者的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基础疾病、围术期用药有关( P <0.05或 P <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和手术类型无关(P >0.05),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所占比例远高于感染了其他细菌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诸多因素会引起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大程度上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对患者的伤害。

    作者:李清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老年体检人群骨密度检查结果与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骨密度(BMD)检查结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患者1596例,运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开展 BMD测试操作。就不同性别、年龄及是否饮酒、吸烟、运动和日照情况在BMD值方面予以观察比较,并对存在 BMD异常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中老年女性 BMD值低于男性(P <0.05);伴随中老年年龄的增长,其 BMD值则存在随之下降状况,趋于60~69岁中老年人下降为明显,不同年龄的中老年人的BMD值差异显著(P <0.05);对于存在饮酒、吸烟、运动少及日照<1h/ d者,其 BMD值则存在显著减低状况(P <0.05)。结论中老年人在性别、年龄及生活习惯方面可对其 BMD值造成影响,伴随其年龄的不断增长,定期对 BMD实施复查,及时、准确发现骨质异常,且对其开展相应干预举措,可达到减少骨质疏松(OP)发生几率,并可降低骨折发生率及致残率。

    作者:许巧玲;潘雅英;林东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头部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膜瘤的手术方式及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观察脑膜瘤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及生活质量。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均存活,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情况均良好。术后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 <0.05)。结论头部脑膜瘤以局部结构侵袭性为主,具有更为典型的脑膜尾征,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切除对各级脑膜瘤患者均有较好疗效,术后及随访1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脑膜瘤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张承军;陈小艳;付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将10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进行5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平均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大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6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喘息、咳嗽咯痰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具有一定的效果,能有效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顾潇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出血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欣母沛组和宫腔填纱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产后情况。结果欣母沛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艳;张冲;张宇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45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颅内出血但无急诊手术指征)的颅内压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临床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及时复查 CT发现出血增加进行急诊手术17例;出血无增加给予保守治疗27例;出血未增加但水肿加重明显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例。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根据监测数据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在何时需复查头颅 CT、何时手术、脱水药物如何使用等问题上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患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治疗,恢复良好。

    作者:马建;和华元;张玉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生长抑素用于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在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观察2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随访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应用保守方式治疗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时,加用生长抑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医师应予以重视。

    作者:陈振霖;林欣;肖吓鹏;阮召杰;李翰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体及其耐药性,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原体及耐药性。结果55病患者中腹透液培养阳性26例,培养阳性率47.3%,共培养病原体2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8株(66.7%),革兰阴性杆菌6株(22.2%),真菌1株(3.7%),革兰阳性杆菌1株(3.7%),革兰阴性球菌1株(3.7%)。革兰阳性球菌中常见的是链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4株(66.7%),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定、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丁胺卡那均敏感。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大肠埃希菌是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胡钦凤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学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CD +3、重组人干扰素-γ(IFN-g)水平及 IFN-g/ IL-4比值升高,IL-4水平降低,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兰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参考组各110例。2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参考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2%高于参考组的73.64%(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勇;刘汉;刘长利;曲彩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高龄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误吸是中老年患者一种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20%~55%。其主要是指胃内容物、口咽部的分泌物、食物或其他异物误入肺内、支气管及气管的过程[1]。高龄老年患者因为身体机能下降,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造成病情被掩盖,导致医师和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误吸可能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出现窒息、死亡。因此,对高龄老年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从我院选取了50例高龄老年误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吸原因,探讨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立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儿童肺炎患儿血液中五种常/微量元素的变化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患儿血中五种常/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27例和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5例,均检测血中常/微量元素,对比2组常/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并比较2组不同性别儿童的常/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结果2组儿童体内的铜、镁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组患儿铁、锌、钙含量均低于健康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男性儿童、女性儿童体内铜、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组男性儿童、女性儿童体内铁、锌、钙含量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肺炎发生发展与铁、锌、钙含量异常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儿童肺炎时,应积极检测患儿的常/微量元素并适当补充,以缓解患儿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患儿痊愈。

    作者:廖贞金;蓝金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