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

顾潇潇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6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喘息、咳嗽咯痰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具有一定的效果,能有效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疑似胆囊癌到胆囊腺肌症的治验报告

    患者,男,42岁。于2015年4月因发热、肝区疼痛,无纳差、黄疸、消瘦等伴随症状,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完善相关检查,腹部CT显示胆囊体部及底部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见强化明显,提示“胆囊癌?”。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诊,行腹部增强 CT 亦为“胆囊癌?”,因胆囊周围水肿、粘连明显,故外科暂不考虑手术治疗。而后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就诊,患者以发热、胁肋疼痛为主症,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结合四诊,当属中医学“胁痛”病范畴,辨证为肝郁气滞证,中医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止痛,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药物:茵陈、炒白术、砂仁、陈皮各10g,竹叶柴胡、生白芍、枳壳、茯苓、生晒参、建曲、防风各20g,石斛、鸡内金、白花蛇舌草各30g。服药方法:智能免煎制剂,每天3次,每次1格,温开水100ml 冲服。此后长期坚持中药治疗,坚持守方守法,随症加减,顺应四时。2015年10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复查腹部增强 CT提示胆囊体部及底部壁增厚,增强扫描见中度强化,胆囊窝周围脂肪层清晰;诊断为胆囊体部及底部壁增厚,考虑胆囊癌可能,其他待排。CT片提示肿块较之前明显缩小,故继续坚持中药治疗。2016年2月于华西医院复查全腹部增强CT 示胆囊壁增厚,与胃窦部胃壁粘连,系胆囊炎可能性大。于2016年3月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术后送病检示慢性胆囊炎伴腺肌症。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病情痊愈。

    作者:谭小芳;姚德蛟;周凌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分析及管道安全管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胸外手术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并探讨管道安全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胸外科2013年3月-2014年1月就诊的需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并选择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就诊的需胸部外科手术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原因,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管道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拔管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7,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0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2,P <0.05)。结论对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管道安全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管道拔出率,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纪彩治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多发伤急诊滞留时间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发伤急诊滞留时间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抢救的多发伤患者95例,按照急诊滞留时间长短,分为≤60min组(A组)51例和>60min组(B组)44例,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16%(47/51)高于 B组患者的65.91%(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多发伤急诊滞留时间对抢救成功率影响较大,缩短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曾明亮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均实施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后续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同时统计2组患儿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后续并发症发生率等诸多手术指标上均有明显进步,同时能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明珠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丙戊酸钠预防,对照组入院时癫痫未发作前不使用任何抗癫痫药物,癫痫发作时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2组患者癫痫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嗜睡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的发作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爱明;姚成伟;李练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50例调查分析

    输血是临床上通过将异体或者自体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和抢救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和方法,应用十分广泛[1]。血液制品在输注到患者体内时均经过严格的检查保证安全可用。但是由于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袋漏气或者破损甚至血液凝结,患者在输血前就高热错过了佳输血时间,患者是高敏体质,血液制品中含有的白细胞过多等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因素致使输血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会出现感染、并发症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上在决定给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前,必须权衡利弊,将输血不良反应降到低。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处理方案,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江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按诊疗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4周、8周后 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作者:谢丽斓;卓信斌;冯秋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出血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欣母沛组和宫腔填纱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产后情况。结果欣母沛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艳;张冲;张宇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疾病知识认知情况和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疾病认知度和不良情绪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普外科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且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彭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人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人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人骨折患者75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互动教育组(n =38例)和常规组(n =3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互动教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患者的护理满意评价、骨折愈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互动教育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81.08%(P <0.05);互动教育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健康教育、操作技巧的满意评价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互动教育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护理前情绪状态差异不显著,护理后2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降低,且互动教育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用于老年人骨折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喜筠;杨淑萍;白秀英;王月贵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消除、喘憋缓解、音消失、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身体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飞;黎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收治疗的 CRS患者44例,给予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 VAS评分和 Lund-Mackey鼻窦 CT评分。结果44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 Lund-Mackey鼻窦 CT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4例患者临床检查中发现有23例患者属于双侧鼻窦炎,另外21例是单侧,确定本次试验所有患者鼻窦炎共67侧,治疗后67侧Lund-Mackey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克拉霉素治疗 CRS 疗效较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林晓翔;季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儿均给予腹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儿腹泻、呕吐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腹泻患儿的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美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辅治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辅治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给予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和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68.3%(P <0.05),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雾化吸入激素类药物用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彦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焦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运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付玉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九味羌活丸中升麻素苷、升麻素、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九味羌活丸中升麻素苷、升麻素、黄芩苷的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mm ×4.6mm,2.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25∶75,流速为1.0ml/ 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升麻素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4.216×104 X -8.362×102(r =0.9998),在0.691~6.91mg/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升麻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 =6.529×104-1.201×103(r =0.9997),在0.326~3.26mg/ 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2.703×104-7.182×104(r =0.9996),在21.1~211mg/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九味羌活丸中三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操作方法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以作为九味羌活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江国荣;陈卫民;何玲玲;刘少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泵注治疗,治疗3d后观察2组再出血、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和头痛程度。结果治疗组再出血、癫痫发作发生率和头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可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和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减轻头痛,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春琴;路敬叶;汪小荣;周汝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头部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膜瘤的手术方式及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观察脑膜瘤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及生活质量。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均存活,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情况均良好。术后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 <0.05)。结论头部脑膜瘤以局部结构侵袭性为主,具有更为典型的脑膜尾征,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切除对各级脑膜瘤患者均有较好疗效,术后及随访1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脑膜瘤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张承军;陈小艳;付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治疗肾病综合征(N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 GC治疗后并发重症肺炎的 NS患者22例进行分析,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患者经 GC治疗后 NS患者病情缓解,GC减量1/2后第10周开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呼吸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11.0±0.1)周;肺部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平均体温(39.8±0.5)℃]、咳嗽(伴有少量痰液)、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49次/ min);肺部听诊:肺部感染早期未发现湿音现象,病情进展至后期有干湿性音。该组患者给药剂量减少后急性进展期各项指标和病情缓解期的肺部感染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 <0.05)。17例患者均使用甲泼尼龙控制全身性炎性反应,5例患者使用强的松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72.73%,6例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或者病情急性恶化出院,转院/病死率为27.27%;患者的 ICU平均治疗时间(15.6±6.5)d,平均住院时间为(23.8±10.5)d。结论采用 GC治疗处于敏感期的 NS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的阶段若迅速消减给药剂量可能会引发细胞免疫缺陷、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必须引起临床治疗的广泛重视。

    作者:彭丽红;尹小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作者:林峰;李兵兵;陈宇;林宗锦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