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邹柳;刘映;谢秀珍;王海涛;唐国涛
目的:比较进展性脑梗死、完全性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完全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病史等基本资料,检测患者血糖、血脂、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水平,分析2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年龄、冠心病史、饮酒史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颈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分水岭梗死、头颅 CT早期低密度改变、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史、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差等是造成进展性脑梗死主要影响因素,分水岭梗死、头颅 CT 早期低密度改变、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可预测早期进展性脑梗死。
作者:许名远;郑叶祥;钟林清;查达珍;郑志雄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丙戊酸钠预防,对照组入院时癫痫未发作前不使用任何抗癫痫药物,癫痫发作时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2组患者癫痫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嗜睡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的发作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爱明;姚成伟;李练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法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真空负压法行颈外静脉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法可以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穿刺时间,且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在救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游巧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在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和患者的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基础疾病、围术期用药有关( P <0.05或 P <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和手术类型无关(P >0.05),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所占比例远高于感染了其他细菌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诸多因素会引起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大程度上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对患者的伤害。
作者:李清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度患者26例(43.33%),轻度患者34例(56.67%)。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24例(40.00%),非手术治疗36例(60.00%),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60例患者治疗无效2例(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结论在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方面目前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的总体有效率较高。
作者:刘毅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CINV)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将采用 m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预防 CINV,对照组单用托烷司琼,完成2周期化疗,对比2组预防呕吐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2组均未出现Ⅳ度呕吐反应,观察组呕吐发生率为30.0%(9/30)低于对照组的60.0%(18/30),中重度呕吐(Ⅱ度+Ⅲ度)发生率为10.0%(3/30)低于对照组的3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中未观察到泮托拉唑和托烷司琼明显相关毒性。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患者 CINV,特别是能预防中重度呕吐患者与其防治化疗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胃炎,安全性好。
作者:高炜;林锦源;黄莎;杨建伟;陈奕贵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45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颅内出血但无急诊手术指征)的颅内压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临床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及时复查 CT发现出血增加进行急诊手术17例;出血无增加给予保守治疗27例;出血未增加但水肿加重明显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例。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根据监测数据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在何时需复查头颅 CT、何时手术、脱水药物如何使用等问题上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患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治疗,恢复良好。
作者:马建;和华元;张玉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引导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COPD稳定期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锻炼和心理引导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查,其中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及6min步行试验(6MWT)等。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大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引导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心理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蒋静;余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5例,均行多层螺旋 CT及常规 X线检查,根据临床病理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分析CT诊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多层螺旋 CT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准确度明显高于 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 CT诊断以磨玻璃密度与实变、树芽征、小叶间增厚为主要表现,其次是空洞、随机分布的结节、支气管及血管周围间质增厚;CT对肺内隐蔽部位病变的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常规X线检查,能真实、形象地显示肺结核的各种重要征象,因此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达志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泵注治疗,治疗3d后观察2组再出血、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和头痛程度。结果治疗组再出血、癫痫发作发生率和头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地佐辛泵注可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和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减轻头痛,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春琴;路敬叶;汪小荣;周汝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工作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繁重劳动, ICU护士随时处于抢救的应急状态、争分夺秒的快节奏工作状态,体力巨大消耗等,在高强度、高压力、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下,护士面临着物理性职业危害尤为突出,给其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现就 ICU护士的物理性职业危害与防护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董翠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辅治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给予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和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68.3%(P <0.05),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雾化吸入激素类药物用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彦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除给予对症治疗外还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甘露消毒丹,对照组除给予对症治疗外只联合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2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病毒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 TBiL、ALT、AST水平和血清 LN、PCⅢ、HA及Ⅵ-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 HBV DNA的转阴率均为93.33%(5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较好,可使肝功能显著改善,抗肝纤维化疗效佳。
作者:马雪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原因,为临床药师对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3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 G-6-PD缺乏性溶血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对患者的溶血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临床药师将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结果糖尿病合并 G-6-PD 缺乏症患者的溶血反应很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和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相关。结论对糖尿病合并 G-6-PD 缺乏症的患者,临床药师尤其应注意可引起溶血的药物因素,为此类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陈璐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治疗组给予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压值、24h尿蛋白、血肌酐、血钙、血磷、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浆肾素(PRA)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24h尿蛋白、PRA及治疗组 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2组血肌酐、血钙、血磷及对照组 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CRP、PR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能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
作者:向青云;熊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出血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欣母沛组和宫腔填纱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产后情况。结果欣母沛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艳;张冲;张宇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予以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予以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状况。对比2组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 NIHSS评分、SDS评分及 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低于对照组的15.7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饮食评分、睡眠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氮平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林铃芳;陈菲;黄财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输卵管妊娠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妇科手术方式,疼痛少、恢复快,而且术后美容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窦秀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头部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膜瘤的手术方式及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观察脑膜瘤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及生活质量。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均存活,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情况均良好。术后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 <0.05)。结论头部脑膜瘤以局部结构侵袭性为主,具有更为典型的脑膜尾征,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切除对各级脑膜瘤患者均有较好疗效,术后及随访1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脑膜瘤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张承军;陈小艳;付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学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CD +3、重组人干扰素-γ(IFN-g)水平及 IFN-g/ IL-4比值升高,IL-4水平降低,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兰竹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