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向青云;熊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骨化三醇, 缬沙坦, 蛋白尿
摘要: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治疗组给予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压值、24h尿蛋白、血肌酐、血钙、血磷、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浆肾素(PRA)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24h尿蛋白、PRA及治疗组 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2组血肌酐、血钙、血磷及对照组 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CRP、PR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能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方法选取2015年5-6月于门诊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接受治疗的患者310例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9-10月门诊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接受治疗的患者320例为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视在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及时改进,能降低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卢姗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进展性脑梗死与完全性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

    目的:比较进展性脑梗死、完全性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完全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病史等基本资料,检测患者血糖、血脂、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水平,分析2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年龄、冠心病史、饮酒史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颈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分水岭梗死、头颅 CT早期低密度改变、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史、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差等是造成进展性脑梗死主要影响因素,分水岭梗死、头颅 CT 早期低密度改变、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可预测早期进展性脑梗死。

    作者:许名远;郑叶祥;钟林清;查达珍;郑志雄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院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分析2016年1-6月我院308例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情况,评估用药指征、给药情况(种类、途径、剂量、频次、疗程)的合理性,统计预防用药合理率和不合理表现。结果预防用药总体合理率为86.0%(265/308),不合理用药率为14.0%(43/308)。不合理预防用药表现依次为用药疗程过长(41.9%,18/43)、给药途径不当(18.6%,8/43)、给药频次过高(16.3%,7/43)、无指征用药(11.6%,5/43)、给药剂量过大(7.0%,3/43)、药物种类选择不当(4.7%,2/43)。结论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合理性总体尚好,但需规范药物使用方法,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管控和指导。

    作者:隋百灵;于万军;李智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多发伤急诊滞留时间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发伤急诊滞留时间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抢救的多发伤患者95例,按照急诊滞留时间长短,分为≤60min组(A组)51例和>60min组(B组)44例,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16%(47/51)高于 B组患者的65.91%(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多发伤急诊滞留时间对抢救成功率影响较大,缩短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曾明亮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与体会。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给予密切的手术护理配合,强调做好术前访视,与患者沟通交流,进行心理支持与护理;做好手术器械准备,与麻醉医师积极配合全麻诱导、动静脉穿刺;与手术医师配合默契,术中密切观察手术操作步骤,做好手术配合。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毕送麻醉恢复室(PACU)苏醒,进一步监护治疗;术中发生皮下气肿2例,未作特别处理自行缓解;术后并发症少,均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视野更加清晰、直观,大限度地减少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精确性,使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林秋梅;郭采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狭窄患者50例,均采用 Apollo支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椎动脉平均狭窄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椎动脉平均狭窄率、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睿;陈灿中;王灿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人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人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人骨折患者75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互动教育组(n =38例)和常规组(n =3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互动教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患者的护理满意评价、骨折愈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互动教育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81.08%(P <0.05);互动教育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健康教育、操作技巧的满意评价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互动教育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护理前情绪状态差异不显著,护理后2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降低,且互动教育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用于老年人骨折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喜筠;杨淑萍;白秀英;王月贵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生长抑素用于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在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观察2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随访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应用保守方式治疗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时,加用生长抑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医师应予以重视。

    作者:陈振霖;林欣;肖吓鹏;阮召杰;李翰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治疗肾病综合征(N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 GC治疗后并发重症肺炎的 NS患者22例进行分析,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患者经 GC治疗后 NS患者病情缓解,GC减量1/2后第10周开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呼吸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11.0±0.1)周;肺部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平均体温(39.8±0.5)℃]、咳嗽(伴有少量痰液)、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49次/ min);肺部听诊:肺部感染早期未发现湿音现象,病情进展至后期有干湿性音。该组患者给药剂量减少后急性进展期各项指标和病情缓解期的肺部感染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 <0.05)。17例患者均使用甲泼尼龙控制全身性炎性反应,5例患者使用强的松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72.73%,6例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或者病情急性恶化出院,转院/病死率为27.27%;患者的 ICU平均治疗时间(15.6±6.5)d,平均住院时间为(23.8±10.5)d。结论采用 GC治疗处于敏感期的 NS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的阶段若迅速消减给药剂量可能会引发细胞免疫缺陷、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必须引起临床治疗的广泛重视。

    作者:彭丽红;尹小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按诊疗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4周、8周后 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作者:谢丽斓;卓信斌;冯秋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利培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舍曲林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47,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治疗前2组患者Y-Brow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 Y-Brown评分明显降低(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 Y-Brown评分明显降低情况(P <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6周以及8周时 T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疗效较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除给予对症治疗外还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甘露消毒丹,对照组除给予对症治疗外只联合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2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病毒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 TBiL、ALT、AST水平和血清 LN、PCⅢ、HA及Ⅵ-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 HBV DNA的转阴率均为93.33%(5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较好,可使肝功能显著改善,抗肝纤维化疗效佳。

    作者:马雪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儿童肺炎患儿血液中五种常/微量元素的变化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患儿血中五种常/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27例和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5例,均检测血中常/微量元素,对比2组常/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并比较2组不同性别儿童的常/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结果2组儿童体内的铜、镁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组患儿铁、锌、钙含量均低于健康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男性儿童、女性儿童体内铜、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组男性儿童、女性儿童体内铁、锌、钙含量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肺炎发生发展与铁、锌、钙含量异常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儿童肺炎时,应积极检测患儿的常/微量元素并适当补充,以缓解患儿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患儿痊愈。

    作者:廖贞金;蓝金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辅治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辅治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给予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和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68.3%(P <0.05),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雾化吸入激素类药物用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彦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C-反应蛋白/D-二聚体比值在肺栓塞与肺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及肺炎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 CRP/ D-二聚体比值在急性肺栓塞与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肺栓塞及36例肺炎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临床表现,比较分析血清D-二聚体值、CRP值测定结果,ROC曲线分析 CRP/ D-二聚体指数在鉴别肺炎及肺栓塞中临床价值。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栓塞组患者胸闷、气促的比例高于肺炎组,咳嗽、发热的比例低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肺栓塞组血清 CRP水平和 CRP/ D-二聚体指数明显低于肺炎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ROC曲线结果示CRP/ D-二聚体指数对肺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 CI:0.751~0.945)高于 CRP对肺炎诊断曲线下面积0.725,提示 CRP/ D-二聚体指数对肺炎的诊断价值优于 CRP。结论肺栓塞患者 CRP/ D-二聚体指数明显低于肺炎患者,在肺栓塞与肺炎的鉴别中可起到一定鉴别作用。

    作者:连增志;孙异锋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学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CD +3、重组人干扰素-γ(IFN-g)水平及 IFN-g/ IL-4比值升高,IL-4水平降低,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兰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帕罗西汀早期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早期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 PSD患者12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药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给予药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4d 及28d 后 Hamilton 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d及28d后2组 HAMD评分及 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41%高于对照组的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帕罗西汀早期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 PSD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感障碍,恢复机体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超;王艺明;周敏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50例调查分析

    输血是临床上通过将异体或者自体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和抢救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和方法,应用十分广泛[1]。血液制品在输注到患者体内时均经过严格的检查保证安全可用。但是由于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袋漏气或者破损甚至血液凝结,患者在输血前就高热错过了佳输血时间,患者是高敏体质,血液制品中含有的白细胞过多等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因素致使输血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会出现感染、并发症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上在决定给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前,必须权衡利弊,将输血不良反应降到低。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处理方案,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江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儿均给予腹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儿腹泻、呕吐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腹泻患儿的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美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急诊夜班护士压力与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夜班护士的压力及解决对策。方法抽取医院参与急诊夜班的3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夜班护士存在的压力及产生压力的因素或原因,并因此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及方法),采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32名护士采取对策前后的状况进行调查评分。结果对策实施后,除偏执外,各项 SCL-90评分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对策实施前后偏执的 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夜班护士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压力,通过制定落实相应的对策不但可以极大地降低减少压力,还可以让护士更主动积极参与急诊夜班中去,为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能力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莹;冯尤健;黄雪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