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梅;郭采花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72h内的临床疗效、住院病死率、胸痛复发率和治疗前后心室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胸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心室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45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颅内出血但无急诊手术指征)的颅内压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临床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及时复查 CT发现出血增加进行急诊手术17例;出血无增加给予保守治疗27例;出血未增加但水肿加重明显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例。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根据监测数据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在何时需复查头颅 CT、何时手术、脱水药物如何使用等问题上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患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治疗,恢复良好。
作者:马建;和华元;张玉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学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CD +3、重组人干扰素-γ(IFN-g)水平及 IFN-g/ IL-4比值升高,IL-4水平降低,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兰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安宫黄体酮在稽留流产清宫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清宫术治疗的稽留流产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辅助治疗,比较2组术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腹痛程度、月经正常率、闭经率及宫腔粘连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腹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月经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闭经率和宫腔粘连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安宫黄体酮用于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降低腹痛程度,促进月经恢复,并有助于改善宫腔粘连情况。
作者:谭鑫;贺书陶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不同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氨苄西林联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腹泻发生率及患儿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26.7%(8/30)低于对照组的53.3%(16/30),2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多(P <0.05),其他细菌无明显变化(P >0.05)。对照组治疗后酵母菌增多(P <0.05),其他菌种显著减少(P <0.05)。结论两类抗生素均会造成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但氨苄西林联合青霉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调低于头孢哌酮钠。
作者:武书丽;张春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度患者26例(43.33%),轻度患者34例(56.67%)。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24例(40.00%),非手术治疗36例(60.00%),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60例患者治疗无效2例(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结论在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方面目前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的总体有效率较高。
作者:刘毅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总结农药溶媒分析在农药中毒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农药种类、溶媒成分、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农药检测出的种类包括有机磷、沙蚕毒素、拟除虫菊酯、有机氯及阿维菌素等,农药溶媒以苯、甲苯、二甲苯为常见。结论农药溶媒分析意义重大,发生农药中毒时,应对农药原液及农药溶媒中毒进行综合救治。
作者:杨卫生;陈敏艳;黄卫群 刊期: 2016年第34期
误吸是中老年患者一种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20%~55%。其主要是指胃内容物、口咽部的分泌物、食物或其他异物误入肺内、支气管及气管的过程[1]。高龄老年患者因为身体机能下降,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造成病情被掩盖,导致医师和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误吸可能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出现窒息、死亡。因此,对高龄老年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从我院选取了50例高龄老年误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吸原因,探讨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立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RR)及心率( HR);对比2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插管脱落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 2)、血氧饱和度(SaO 2)及 p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RR及H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通气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再插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改善患者血气水平,缩短通气、ICU治疗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和再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德锋;聂晓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按诊疗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4周、8周后 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作者:谢丽斓;卓信斌;冯秋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作者:林峰;李兵兵;陈宇;林宗锦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然分娩的产妇128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U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孕栓1粒直肠内置入。比较2组孕妇用药前后血压、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2组产妇用药前后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短于/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可使第三产程缩短,增加子宫的收缩,对产后出血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梅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实施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出院前制定出院计划,出院后通过微信、电话、短信随访,每2周1次;通过家庭回访或自愿回科访视,每8周1次。对照组仅嘱患者按医嘱服药,并通知患者复诊。比较2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饮食依从性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肠造口护理知识掌握情况、饮食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及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潘静;王亚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等速训练配合关节松动术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行肩袖损伤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 ABC三组,各40例。A组应用关节松动术;B组在 A组基础上加行等速训练配合;C组仅接受院外指导。对比分析3组患者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和6个月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视觉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 B组患者变化幅度大,其次为 A组,三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三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8.2±3.4)d、(29.5±2.8)d和(46.7±4.6)d,B组患者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其余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患者应用等速训练配合关节松动术,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缓解疼痛感,促进关节恢复,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洪思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体及其耐药性,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原体及耐药性。结果55病患者中腹透液培养阳性26例,培养阳性率47.3%,共培养病原体2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8株(66.7%),革兰阴性杆菌6株(22.2%),真菌1株(3.7%),革兰阳性杆菌1株(3.7%),革兰阴性球菌1株(3.7%)。革兰阳性球菌中常见的是链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4株(66.7%),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定、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丁胺卡那均敏感。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大肠埃希菌是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胡钦凤 刊期: 2016年第34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工作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繁重劳动, ICU护士随时处于抢救的应急状态、争分夺秒的快节奏工作状态,体力巨大消耗等,在高强度、高压力、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下,护士面临着物理性职业危害尤为突出,给其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现就 ICU护士的物理性职业危害与防护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董翠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丙戊酸钠预防,对照组入院时癫痫未发作前不使用任何抗癫痫药物,癫痫发作时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2组患者癫痫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嗜睡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的发作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爱明;姚成伟;李练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5例,均行多层螺旋 CT及常规 X线检查,根据临床病理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分析CT诊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多层螺旋 CT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准确度明显高于 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 CT诊断以磨玻璃密度与实变、树芽征、小叶间增厚为主要表现,其次是空洞、随机分布的结节、支气管及血管周围间质增厚;CT对肺内隐蔽部位病变的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常规X线检查,能真实、形象地显示肺结核的各种重要征象,因此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达志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胃得安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XB-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52∶48)为流动相(每100ml 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g);检测波长为265nm,进样量为10μl,理论塔板数按盐酸小檗碱计算,应不低于4000。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004684~0.14052μg线性关系良好(r =1);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 =2.03%。结论 HPLC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控制胃得安胶囊质量的方法。
作者:冯宁;谢志朋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治疗肾病综合征(N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 GC治疗后并发重症肺炎的 NS患者22例进行分析,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患者经 GC治疗后 NS患者病情缓解,GC减量1/2后第10周开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呼吸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11.0±0.1)周;肺部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平均体温(39.8±0.5)℃]、咳嗽(伴有少量痰液)、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49次/ min);肺部听诊:肺部感染早期未发现湿音现象,病情进展至后期有干湿性音。该组患者给药剂量减少后急性进展期各项指标和病情缓解期的肺部感染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 <0.05)。17例患者均使用甲泼尼龙控制全身性炎性反应,5例患者使用强的松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72.73%,6例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或者病情急性恶化出院,转院/病死率为27.27%;患者的 ICU平均治疗时间(15.6±6.5)d,平均住院时间为(23.8±10.5)d。结论采用 GC治疗处于敏感期的 NS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的阶段若迅速消减给药剂量可能会引发细胞免疫缺陷、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必须引起临床治疗的广泛重视。
作者:彭丽红;尹小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