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梅;郭采花
目的:观察国产阿扎司琼防治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化疗所致的呕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国产阿扎司琼和甲氧氯普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0.53%高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阿扎司琼可以有效防治顺铂化疗所产生的呕吐反应,是一种既安全又高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维娟;刘玲;孙运祥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参考组各110例。2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参考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2%高于参考组的73.64%(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勇;刘汉;刘长利;曲彩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径路进行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27例为保守组,行256极速 CT眼眶薄层扫描,保守治疗患者予以激素冲击、营养神经及扩张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14例,手术患者除保守治疗措施外,行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视神经管减压术。随访6个月。依据治疗前后视力评分情况,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视力恢复的疗效差异。结果全组病例均随访6个月,手术组视力改善有效率高于保守组(χ2=4.41,P <0.05)。2组治疗后的视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手术组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径路进行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陆爻忠;周建宏;陈革;王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治疗肾病综合征(N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 GC治疗后并发重症肺炎的 NS患者22例进行分析,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患者经 GC治疗后 NS患者病情缓解,GC减量1/2后第10周开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呼吸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11.0±0.1)周;肺部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平均体温(39.8±0.5)℃]、咳嗽(伴有少量痰液)、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49次/ min);肺部听诊:肺部感染早期未发现湿音现象,病情进展至后期有干湿性音。该组患者给药剂量减少后急性进展期各项指标和病情缓解期的肺部感染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 <0.05)。17例患者均使用甲泼尼龙控制全身性炎性反应,5例患者使用强的松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72.73%,6例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或者病情急性恶化出院,转院/病死率为27.27%;患者的 ICU平均治疗时间(15.6±6.5)d,平均住院时间为(23.8±10.5)d。结论采用 GC治疗处于敏感期的 NS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的阶段若迅速消减给药剂量可能会引发细胞免疫缺陷、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必须引起临床治疗的广泛重视。
作者:彭丽红;尹小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消除、喘憋缓解、音消失、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身体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飞;黎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实施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出院前制定出院计划,出院后通过微信、电话、短信随访,每2周1次;通过家庭回访或自愿回科访视,每8周1次。对照组仅嘱患者按医嘱服药,并通知患者复诊。比较2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饮食依从性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肠造口护理知识掌握情况、饮食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及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潘静;王亚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输血是临床上通过将异体或者自体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和抢救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和方法,应用十分广泛[1]。血液制品在输注到患者体内时均经过严格的检查保证安全可用。但是由于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袋漏气或者破损甚至血液凝结,患者在输血前就高热错过了佳输血时间,患者是高敏体质,血液制品中含有的白细胞过多等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因素致使输血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会出现感染、并发症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上在决定给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前,必须权衡利弊,将输血不良反应降到低。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处理方案,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江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工作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繁重劳动, ICU护士随时处于抢救的应急状态、争分夺秒的快节奏工作状态,体力巨大消耗等,在高强度、高压力、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下,护士面临着物理性职业危害尤为突出,给其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现就 ICU护士的物理性职业危害与防护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董翠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法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真空负压法行颈外静脉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法可以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穿刺时间,且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在救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游巧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夜班护士的压力及解决对策。方法抽取医院参与急诊夜班的3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夜班护士存在的压力及产生压力的因素或原因,并因此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及方法),采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32名护士采取对策前后的状况进行调查评分。结果对策实施后,除偏执外,各项 SCL-90评分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对策实施前后偏执的 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夜班护士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压力,通过制定落实相应的对策不但可以极大地降低减少压力,还可以让护士更主动积极参与急诊夜班中去,为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能力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莹;冯尤健;黄雪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治疗组给予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压值、24h尿蛋白、血肌酐、血钙、血磷、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浆肾素(PRA)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24h尿蛋白、PRA及治疗组 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2组血肌酐、血钙、血磷及对照组 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CRP、PR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能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
作者:向青云;熊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致死、致残性疾病[1],并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风险更高[2]。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种可累及机体多处血管床的慢性系统性炎性病变。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密切相关[3]。在中国,33%~5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导致的[4-5],并且颈动脉粥样硬化也已经被确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6]。
作者:沈艳昌;殷旭华;魏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出血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欣母沛组和宫腔填纱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产后情况。结果欣母沛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艳;张冲;张宇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学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CD +3、重组人干扰素-γ(IFN-g)水平及 IFN-g/ IL-4比值升高,IL-4水平降低,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兰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患儿血中五种常/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27例和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5例,均检测血中常/微量元素,对比2组常/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并比较2组不同性别儿童的常/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结果2组儿童体内的铜、镁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组患儿铁、锌、钙含量均低于健康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男性儿童、女性儿童体内铜、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组男性儿童、女性儿童体内铁、锌、钙含量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肺炎发生发展与铁、锌、钙含量异常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儿童肺炎时,应积极检测患儿的常/微量元素并适当补充,以缓解患儿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患儿痊愈。
作者:廖贞金;蓝金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中药方剂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各项症状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显著改善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避免复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章新成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将10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进行5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平均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大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在晨间护理中的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的晨间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福州某三甲医院实习护生100例和内科病房住院患者2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习护生在晨间护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护生临床实习的晨间护理质量。结论在整个实习期间要加强实习护生对晨间护理的认识,转变专业思想,在晨间护理中安排高年资的护士给予床边指导及理论强化,使实习护生主动、规范的对住院患者进行晨间护理,以提高晨间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
作者:王昌会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RR)及心率( HR);对比2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插管脱落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 2)、血氧饱和度(SaO 2)及 p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RR及H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通气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再插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改善患者血气水平,缩短通气、ICU治疗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和再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德锋;聂晓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原因,为临床药师对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3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 G-6-PD缺乏性溶血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对患者的溶血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临床药师将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结果糖尿病合并 G-6-PD 缺乏症患者的溶血反应很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和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相关。结论对糖尿病合并 G-6-PD 缺乏症的患者,临床药师尤其应注意可引起溶血的药物因素,为此类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陈璐鹭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