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林秋梅;郭采花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与体会。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给予密切的手术护理配合,强调做好术前访视,与患者沟通交流,进行心理支持与护理;做好手术器械准备,与麻醉医师积极配合全麻诱导、动静脉穿刺;与手术医师配合默契,术中密切观察手术操作步骤,做好手术配合。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毕送麻醉恢复室(PACU)苏醒,进一步监护治疗;术中发生皮下气肿2例,未作特别处理自行缓解;术后并发症少,均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视野更加清晰、直观,大限度地减少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精确性,使手术顺利进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焦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运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付玉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按诊疗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4周、8周后 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作者:谢丽斓;卓信斌;冯秋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高龄尿毒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诱导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诱导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能大程度的减少诱导期并发症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梦滢;蓝月;蔡艳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50例调查分析

    输血是临床上通过将异体或者自体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和抢救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和方法,应用十分广泛[1]。血液制品在输注到患者体内时均经过严格的检查保证安全可用。但是由于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袋漏气或者破损甚至血液凝结,患者在输血前就高热错过了佳输血时间,患者是高敏体质,血液制品中含有的白细胞过多等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因素致使输血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会出现感染、并发症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上在决定给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前,必须权衡利弊,将输血不良反应降到低。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处理方案,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江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rh-BNP治疗。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 B型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 <0.05);治疗后,2组 BNP水平均降低,LV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运用 rh-BNP 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邓荣花;闫文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进展性脑梗死与完全性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

    目的:比较进展性脑梗死、完全性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完全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病史等基本资料,检测患者血糖、血脂、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水平,分析2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年龄、冠心病史、饮酒史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颈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分水岭梗死、头颅 CT早期低密度改变、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史、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差等是造成进展性脑梗死主要影响因素,分水岭梗死、头颅 CT 早期低密度改变、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可预测早期进展性脑梗死。

    作者:许名远;郑叶祥;钟林清;查达珍;郑志雄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8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治愈率、住院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不但能提高治愈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症康复。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比较2组疗效和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2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借鉴。

    作者:巫文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农药溶媒分析在农药中毒救治中的意义

    目的:总结农药溶媒分析在农药中毒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农药种类、溶媒成分、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农药检测出的种类包括有机磷、沙蚕毒素、拟除虫菊酯、有机氯及阿维菌素等,农药溶媒以苯、甲苯、二甲苯为常见。结论农药溶媒分析意义重大,发生农药中毒时,应对农药原液及农药溶媒中毒进行综合救治。

    作者:杨卫生;陈敏艳;黄卫群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不同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氨苄西林联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腹泻发生率及患儿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26.7%(8/30)低于对照组的53.3%(16/30),2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多(P <0.05),其他细菌无明显变化(P >0.05)。对照组治疗后酵母菌增多(P <0.05),其他菌种显著减少(P <0.05)。结论两类抗生素均会造成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但氨苄西林联合青霉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调低于头孢哌酮钠。

    作者:武书丽;张春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均实施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后续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同时统计2组患儿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后续并发症发生率等诸多手术指标上均有明显进步,同时能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明珠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度患者26例(43.33%),轻度患者34例(56.67%)。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24例(40.00%),非手术治疗36例(60.00%),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60例患者治疗无效2例(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结论在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方面目前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的总体有效率较高。

    作者:刘毅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院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分析2016年1-6月我院308例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情况,评估用药指征、给药情况(种类、途径、剂量、频次、疗程)的合理性,统计预防用药合理率和不合理表现。结果预防用药总体合理率为86.0%(265/308),不合理用药率为14.0%(43/308)。不合理预防用药表现依次为用药疗程过长(41.9%,18/43)、给药途径不当(18.6%,8/43)、给药频次过高(16.3%,7/43)、无指征用药(11.6%,5/43)、给药剂量过大(7.0%,3/43)、药物种类选择不当(4.7%,2/43)。结论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合理性总体尚好,但需规范药物使用方法,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管控和指导。

    作者:隋百灵;于万军;李智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致死、致残性疾病[1],并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风险更高[2]。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种可累及机体多处血管床的慢性系统性炎性病变。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密切相关[3]。在中国,33%~5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导致的[4-5],并且颈动脉粥样硬化也已经被确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6]。

    作者:沈艳昌;殷旭华;魏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两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在上消化道出血输液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法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真空负压法行颈外静脉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进行颈外静脉留置。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真空负压颈外静脉穿刺法可以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穿刺时间,且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在救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游巧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除给予对症治疗外还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甘露消毒丹,对照组除给予对症治疗外只联合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2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病毒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 TBiL、ALT、AST水平和血清 LN、PCⅢ、HA及Ⅵ-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 HBV DNA的转阴率均为93.33%(5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较好,可使肝功能显著改善,抗肝纤维化疗效佳。

    作者:马雪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黄疸新生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观察组给予蓝光联合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胆红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黄疸消退时间较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潘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丙戊酸钠预防,对照组入院时癫痫未发作前不使用任何抗癫痫药物,癫痫发作时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2组患者癫痫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嗜睡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的发作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爱明;姚成伟;李练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分析及管道安全管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胸外手术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并探讨管道安全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胸外科2013年3月-2014年1月就诊的需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并选择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就诊的需胸部外科手术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原因,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管道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拔管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7,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0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2,P <0.05)。结论对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管道安全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管道拔出率,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纪彩治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神经内镜下视神经损伤经筛蝶窦入路减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径路进行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27例为保守组,行256极速 CT眼眶薄层扫描,保守治疗患者予以激素冲击、营养神经及扩张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14例,手术患者除保守治疗措施外,行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视神经管减压术。随访6个月。依据治疗前后视力评分情况,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视力恢复的疗效差异。结果全组病例均随访6个月,手术组视力改善有效率高于保守组(χ2=4.41,P <0.05)。2组治疗后的视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手术组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径路进行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陆爻忠;周建宏;陈革;王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