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林秋梅;郭采花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与体会。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给予密切的手术护理配合,强调做好术前访视,与患者沟通交流,进行心理支持与护理;做好手术器械准备,与麻醉医师积极配合全麻诱导、动静脉穿刺;与手术医师配合默契,术中密切观察手术操作步骤,做好手术配合。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毕送麻醉恢复室(PACU)苏醒,进一步监护治疗;术中发生皮下气肿2例,未作特别处理自行缓解;术后并发症少,均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视野更加清晰、直观,大限度地减少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精确性,使手术顺利进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与体会。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给予密切的手术护理配合,强调做好术前访视,与患者沟通交流,进行心理支持与护理;做好手术器械准备,与麻醉医师积极配合全麻诱导、动静脉穿刺;与手术医师配合默契,术中密切观察手术操作步骤,做好手术配合。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毕送麻醉恢复室(PACU)苏醒,进一步监护治疗;术中发生皮下气肿2例,未作特别处理自行缓解;术后并发症少,均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视野更加清晰、直观,大限度地减少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精确性,使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林秋梅;郭采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度患者26例(43.33%),轻度患者34例(56.67%)。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24例(40.00%),非手术治疗36例(60.00%),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60例患者治疗无效2例(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结论在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方面目前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的总体有效率较高。

    作者:刘毅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不同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氨苄西林联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腹泻发生率及患儿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26.7%(8/30)低于对照组的53.3%(16/30),2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多(P <0.05),其他细菌无明显变化(P >0.05)。对照组治疗后酵母菌增多(P <0.05),其他菌种显著减少(P <0.05)。结论两类抗生素均会造成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但氨苄西林联合青霉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调低于头孢哌酮钠。

    作者:武书丽;张春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狭窄患者50例,均采用 Apollo支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椎动脉平均狭窄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椎动脉平均狭窄率、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睿;陈灿中;王灿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九味羌活丸中升麻素苷、升麻素、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九味羌活丸中升麻素苷、升麻素、黄芩苷的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mm ×4.6mm,2.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25∶75,流速为1.0ml/ 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升麻素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4.216×104 X -8.362×102(r =0.9998),在0.691~6.91mg/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升麻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 =6.529×104-1.201×103(r =0.9997),在0.326~3.26mg/ 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2.703×104-7.182×104(r =0.9996),在21.1~211mg/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九味羌活丸中三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操作方法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以作为九味羌活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江国荣;陈卫民;何玲玲;刘少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回盲部憩室炎患者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回盲部憩室炎患者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产生的原因。结果17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误诊原因为病史询问不详细3例(17.6%),未能充分掌握疾病临床特点6例(35.3%),相关辅助检查不足8例(47.1%)。结论回盲部憩室炎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相似,较易发生误诊,应在诊断过程中准确的区分回盲部憩室炎与急性阑尾炎,从而给予患者适当的治疗,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郑赟;林斌;陈科杰;肖吓鹏;李翰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院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分析2016年1-6月我院308例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情况,评估用药指征、给药情况(种类、途径、剂量、频次、疗程)的合理性,统计预防用药合理率和不合理表现。结果预防用药总体合理率为86.0%(265/308),不合理用药率为14.0%(43/308)。不合理预防用药表现依次为用药疗程过长(41.9%,18/43)、给药途径不当(18.6%,8/43)、给药频次过高(16.3%,7/43)、无指征用药(11.6%,5/43)、给药剂量过大(7.0%,3/43)、药物种类选择不当(4.7%,2/43)。结论围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合理性总体尚好,但需规范药物使用方法,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管控和指导。

    作者:隋百灵;于万军;李智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CINV)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将采用 m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预防 CINV,对照组单用托烷司琼,完成2周期化疗,对比2组预防呕吐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2组均未出现Ⅳ度呕吐反应,观察组呕吐发生率为30.0%(9/30)低于对照组的60.0%(18/30),中重度呕吐(Ⅱ度+Ⅲ度)发生率为10.0%(3/30)低于对照组的3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中未观察到泮托拉唑和托烷司琼明显相关毒性。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患者 CINV,特别是能预防中重度呕吐患者与其防治化疗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胃炎,安全性好。

    作者:高炜;林锦源;黄莎;杨建伟;陈奕贵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C-反应蛋白/D-二聚体比值在肺栓塞与肺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及肺炎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 CRP/ D-二聚体比值在急性肺栓塞与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肺栓塞及36例肺炎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临床表现,比较分析血清D-二聚体值、CRP值测定结果,ROC曲线分析 CRP/ D-二聚体指数在鉴别肺炎及肺栓塞中临床价值。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栓塞组患者胸闷、气促的比例高于肺炎组,咳嗽、发热的比例低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肺栓塞组血清 CRP水平和 CRP/ D-二聚体指数明显低于肺炎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ROC曲线结果示CRP/ D-二聚体指数对肺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 CI:0.751~0.945)高于 CRP对肺炎诊断曲线下面积0.725,提示 CRP/ D-二聚体指数对肺炎的诊断价值优于 CRP。结论肺栓塞患者 CRP/ D-二聚体指数明显低于肺炎患者,在肺栓塞与肺炎的鉴别中可起到一定鉴别作用。

    作者:连增志;孙异锋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8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治愈率、住院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不但能提高治愈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症康复。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除给予对症治疗外还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甘露消毒丹,对照组除给予对症治疗外只联合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2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病毒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 TBiL、ALT、AST水平和血清 LN、PCⅢ、HA及Ⅵ-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 HBV DNA的转阴率均为93.33%(5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甘露消毒丹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较好,可使肝功能显著改善,抗肝纤维化疗效佳。

    作者:马雪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头部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膜瘤的手术方式及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观察脑膜瘤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及生活质量。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均存活,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情况均良好。术后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 <0.05)。结论头部脑膜瘤以局部结构侵袭性为主,具有更为典型的脑膜尾征,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切除对各级脑膜瘤患者均有较好疗效,术后及随访1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脑膜瘤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张承军;陈小艳;付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rh-BNP治疗。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 B型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 <0.05);治疗后,2组 BNP水平均降低,LV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运用 rh-BNP 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邓荣花;闫文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予以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予以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状况。对比2组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 NIHSS评分、SDS评分及 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低于对照组的15.7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饮食评分、睡眠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氮平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林铃芳;陈菲;黄财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利培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舍曲林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47,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治疗前2组患者Y-Brow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 Y-Brown评分明显降低(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 Y-Brown评分明显降低情况(P <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6周以及8周时 T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疗效较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38岁,因发现右肾占位病变1d 于2016年5月17日入院。查体:T 36.5℃,P 70次/ min,R 18次/ min,BP 142/82mmHg(1mmHg =0.133kPa)。患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PET/ CT检查,发现右肾上极占位病变,大小约3.6cm ×3.7cm。给予泌尿外科护理常规、三级护理、普食;给予抗炎、止痛、活血等对症处理。5月20日遵医嘱予以参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60滴/ min,30min 后患者突然出现头晕、胸闷,立即予以停药,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5mg +氯化钠注射液100ml缓慢静脉滴注,30min后症状缓解。

    作者:魏菊华;孔飞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均实施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后续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同时统计2组患儿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后续并发症发生率等诸多手术指标上均有明显进步,同时能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明珠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碱性磷酸酶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血浆碱性磷酸酶(ALP)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测定65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 ALP水平,分析心肌梗死后48~60个月患者生存率与患者入院血浆 AL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随访48~60个月,患者病死率为30.77%(20/6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 ALP≤74U/ L 患者比较,ALP >74U/ L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Cox回归分析显示,肌钙蛋白 I 峰值、年龄、性别、入院血浆肌酐水平、心电图 ST段抬高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血浆 ALP 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男性 ALP >74U/ L患者(30例)的生存率低于 ALP≤74U/ L 患者(10例)(P <0.05),女性患者不明显(P>0.05)。结论 ALP水平可作为预测糖尿病男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生存率的指标。

    作者:曹艳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全麻下新生儿行脐肠瘘修补术1例并文献分析

    患儿,男,因发现脐部分泌物2d入院,手术时患儿16d,体质量4000g。诊断考虑为“脐肠瘘”。出生体质量3250g。手术当天体质量3800g。一般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正常。腹部体格检查:脐部有渗血渗液,无脐疝。实验室检查:各项生化检查基本正常。脐部窦道造影示:经脐部导管注入造影剂见少许造影剂经导管进入肠道内,未见明显造影剂弥散,考虑脐肠瘘。经脐部注射亚甲蓝,观察尿液颜色正常,脐尿瘘的可能不大。服用活性炭后脐部有溢出,综合各项检查考虑诊断“脐肠瘘”。麻醉方法:ASA 分级2级。对该患儿进行全麻+骶管阻滞方法,诱导给予咪唑0.1mg,芬太尼8μg,阿曲库铵2mg,丙泊酚12mg。选用3.0#气管导管,插管深度11.5cm。维持使用丙泊酚,液体使用微量泵泵注。处理经过:入室后接入液体,液体使用微量泵泵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ml·kg -1·h -1。连接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血氧、血压。麻醉诱导后插管,插管过程生命体征平稳。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血压。行骶管麻醉,给予0.18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共5ml,单次阻滞。术中使用丙泊酚9μg/ kg 维持麻醉,手术开始时追加芬太尼4μg,术中给予追加一次阿曲库铵1.5mg。整个手术过程,心率维持在130~140次/ min,血压维持在70~80/35~45mmHg,血氧饱和度>99%,分钟通气量0.8L/ min,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参数。术中严密监测输液量、出血量及尿量。术后呼吸恢复,带气管导管回新生儿科,至新生儿病房时,患儿完全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给予拔除气管导管。

    作者:易金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4例患者均成功实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追踪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腹腔脓肿形成、切口疝、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切口美观、降低误诊率等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岳岳;卓信斌;林德新;李旋;夏悦明;余幼凤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