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观察

陈晓梅

关键词:急诊, 护理路径, 心肌梗死, 急性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采取急诊科常规护理方法,统计并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及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等)、急诊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2组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心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急诊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急诊时间与住院时间,减轻医药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ICU护士的物理性职业危害与防护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工作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繁重劳动, ICU护士随时处于抢救的应急状态、争分夺秒的快节奏工作状态,体力巨大消耗等,在高强度、高压力、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下,护士面临着物理性职业危害尤为突出,给其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现就 ICU护士的物理性职业危害与防护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董翠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丙戊酸钠预防,对照组入院时癫痫未发作前不使用任何抗癫痫药物,癫痫发作时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2组患者癫痫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嗜睡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的发作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爱明;姚成伟;李练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方法选取2015年5-6月于门诊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接受治疗的患者310例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9-10月门诊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接受治疗的患者320例为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视在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及时改进,能降低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卢姗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细节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细节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进行细节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焦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焦虑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提高了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更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凤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出血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欣母沛组和宫腔填纱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产后情况。结果欣母沛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艳;张冲;张宇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建立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点评体系

    目的:构建点评体系,提高处方质量,规范临床用药,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方法建立质子泵抑制剂(PPI)合理性应用点评标准,对该院2016年1~6月预防性应用 PPI门诊处方300张,住院医嘱180份进行合理性分析,通过院内用药教育及行政干预,优化组织架构,构建完善点评体系。结果2016年1~6月份预防性应用 PPI的处方合理率有明显提高,点评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结论 PPI 预防性应用点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陈娟;李锡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采取急诊科常规护理方法,统计并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及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等)、急诊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2组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心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急诊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急诊时间与住院时间,减轻医药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晓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溶血原因分析及药学监护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原因,为临床药师对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3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 G-6-PD缺乏性溶血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对患者的溶血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临床药师将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结果糖尿病合并 G-6-PD 缺乏症患者的溶血反应很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和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相关。结论对糖尿病合并 G-6-PD 缺乏症的患者,临床药师尤其应注意可引起溶血的药物因素,为此类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陈璐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生长抑素用于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在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观察2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随访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应用保守方式治疗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时,加用生长抑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医师应予以重视。

    作者:陈振霖;林欣;肖吓鹏;阮召杰;李翰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予以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予以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状况。对比2组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 NIHSS评分、SDS评分及 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低于对照组的15.7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饮食评分、睡眠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氮平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林铃芳;陈菲;黄财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将10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进行5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平均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大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帕罗西汀早期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早期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 PSD患者12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药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给予药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4d 及28d 后 Hamilton 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d及28d后2组 HAMD评分及 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41%高于对照组的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帕罗西汀早期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 PSD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感障碍,恢复机体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超;王艺明;周敏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中药方剂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各项症状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显著改善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避免复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章新成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延续性护理在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实施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出院前制定出院计划,出院后通过微信、电话、短信随访,每2周1次;通过家庭回访或自愿回科访视,每8周1次。对照组仅嘱患者按医嘱服药,并通知患者复诊。比较2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饮食依从性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肠造口护理知识掌握情况、饮食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及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潘静;王亚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在 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引导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COPD稳定期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锻炼和心理引导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查,其中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及6min步行试验(6MWT)等。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大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引导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心理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蒋静;余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多层螺旋 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5例,均行多层螺旋 CT及常规 X线检查,根据临床病理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分析CT诊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多层螺旋 CT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准确度明显高于 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 CT诊断以磨玻璃密度与实变、树芽征、小叶间增厚为主要表现,其次是空洞、随机分布的结节、支气管及血管周围间质增厚;CT对肺内隐蔽部位病变的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常规X线检查,能真实、形象地显示肺结核的各种重要征象,因此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达志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卵巢早衰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卵巢早衰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卵巢早衰伴不良情绪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妇科护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卵巢早衰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可以更好地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阴晓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人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人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人骨折患者75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互动教育组(n =38例)和常规组(n =3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互动教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患者的护理满意评价、骨折愈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互动教育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81.08%(P <0.05);互动教育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健康教育、操作技巧的满意评价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互动教育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护理前情绪状态差异不显著,护理后2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降低,且互动教育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用于老年人骨折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喜筠;杨淑萍;白秀英;王月贵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不同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氨苄西林联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腹泻发生率及患儿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26.7%(8/30)低于对照组的53.3%(16/30),2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多(P <0.05),其他细菌无明显变化(P >0.05)。对照组治疗后酵母菌增多(P <0.05),其他菌种显著减少(P <0.05)。结论两类抗生素均会造成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但氨苄西林联合青霉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调低于头孢哌酮钠。

    作者:武书丽;张春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奥沙利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含奥沙利铂方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肝癌患者进行含奥沙利铂方案的 TACE治疗,每例完成2~3次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8例中完全缓解(CR)8例(11.8%),部分缓解(PR)55例(80.9%),稳定(SD)2例(2.9%),进展(PD)3例(4.4%),总有效率为92.6%(63/68)。甲胎蛋白下降幅度为86.7%(52/60)。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结论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较好,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海涛;解皓;李新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