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常规降温及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按1.0 g/kg体质量剂量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04%,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调查喷雾剂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7~9月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处方内容完整、知情同意的门诊皮肤病患者1632例,填写“外用药物治疗情况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1632例观察对象中使用喷雾剂外用药物210例(12.87%)。其中,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喷雾剂使用率高,为18.84%,皮炎湿疹患者喷雾剂使用率为9.26%;细菌感染患者喷雾剂使用率为11.36%;其他患者喷雾剂使用率为4.17%。多数患者感觉喷雾剂应用方便、见效快、止痒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自行消退。结论喷雾剂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使用方便,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江德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可逆性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 RPLS)是指:大部分后大脑半球发生可逆的、对称性的脑白质水肿,癫痫是该病的标志性临床特征。恶性高血压、子痫、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时发生此病多有报道。医院收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引起可逆性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作者:彭广军;杨伟红;梁璐;常海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实施手术输血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限制性输血,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输血。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60 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0 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限制性输血能够缩短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60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夏翠英;余小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复诊综合管理措施对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复诊综合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诊综合管理措施可提高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患者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袁翠云;杨丽春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患儿180例作为观察组,2015年1~9月儿科收治的患儿1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记录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事件以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护理质量、心理护理质量、生活护理质量、健康宣教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风险事件、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对比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纤维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进行手术,比较2组疗效,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满意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手术采用环乳晕切口效果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安全可靠,患者术后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作者:胡海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 DHA)对肝纤维化小鼠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 BL/6野生型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8只。应用四氯化碳( CCl4)腹腔内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腹腔内注射CCl48次后,按20μg/g体质量的DHA原料药给予观察组小鼠灌胃,每天1次。等容积溶剂给予对照组、模型组灌胃。各组小鼠在注射12次后24h取肝组织。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 H&E)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肝纤维化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对比研究模型组和观察组的肝组织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及观察组肝组织病理证实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观察组Ⅰ型胶原染色面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能够降低CCl4诱导的小鼠肝组织Ⅰ型胶原沉积程度。
作者:郭永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在成年人接种中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300例种接乙肝疫苗的成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 3组,观察组给予3次2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对照组a给予3次1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对照组b给予1次6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比较3组接种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结果观察组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均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按照同一接种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时,3次20μg剂量和1次6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相当,均比3次1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好。
作者:黄小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在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右锁骨下静脉导管留置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规范化护理组各5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规范化护理,比较2组CRBSI发生率。结果规范化护理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静脉导管留置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有助于降低CRBSI发生率,改善临床结局,提高深静脉导管使用效能,减少再置管,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秋香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72例,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满意。
作者:晏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2015年32例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对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和药物不良反应分级统计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比中,抗感染药物占比高,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多的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一般药物不良反应为29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为3例。临床医师和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较多,而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相对较少。结论医院药师和临床医师应继续在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还必须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增强护理人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能力。
作者:朱小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 BV )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妇科门诊就诊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诊断了解BV发病情况,并将BV和非BV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妇科门诊BV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结果500例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诊断为BV78例(15.6%);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51例(10.20%);诊断为外阴假丝酵母菌病33例(6.60%)。单因素分析得出,BV组患者自行阴道冲洗、非经期使用护垫、性生活频繁、有阴道炎病史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BV组,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采用避孕套避孕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非经期使用护垫、自行冲洗阴道、有阴道炎病史为门诊BV患者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采用避孕套避孕为BV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BV诊断率较高,自行冲洗阴道、非经期使用护垫、性生活频繁、有阴道炎病史为BV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采用避孕套避孕可降低BV的发生率。
作者:苏秀梅;黎锋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不同放疗方案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2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采取同期推量放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全脑照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案。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和中位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6%,高于对照组的78.30%(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同期推量放射治疗方案用于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永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住院时间及插管率。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荣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治疗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6例,按照其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8.18%( P<0.05)。结论手术治疗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登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评估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 FDC)的临床疗效,为改进肺结核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均采用6个月短程化疗,观察组用药方案为2HRZE/4HR,药物为FDC;对照组给予国家统一标准的2H3R3Z3E3/4H3R3板式组合药,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及疗程结束时2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DC治疗肺结核效果与国家标准治疗方案相似,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郑利群;汤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次数及体质量增加量小于对照组,而安静睡眠时间以及黄疸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麴海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对改善肩手综合征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确诊为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溢水法、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Fugl-Meyer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总体治疗效果评价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末端肿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脉冲电导能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肢末端的肿胀改善程度、疼痛状况及上肢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琼;张盘德;周惠嫦;范小艳;徐坤玉;冯顺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五藤散穴位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风湿科治疗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患者1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五藤散穴位贴敷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血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相关血生化指标较对照组好转(P<0.05)。结论五藤散穴位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炎症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琼予;顾光照;杨柳;雷艳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