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梅;黎锋华
患者,女,48岁,因“体检胆红素升高”入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使用茵栀黄及甘草酸退黄、保肝治疗1周,复查胆红素进行性升高,改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 mg+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约5ml时突发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四肢皮肤冰凉,血压测不出,呼吸30次/min,脉搏110次/min,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入,予0.9%氯化钠100ml更换输液管,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复方氯化钠500ml扩容,多巴胺20mg维持血压,高流量给氧,经积极抢救,1h后面色口唇转红润,血压80/50mmHg,呼吸20次/min,脉搏90次/min,四肢皮肤温暖,病情好转。
作者:刘奇利;晏咏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机体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手术麻醉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人工推注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观察组采取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意识消失时、插管时、插管后1min和5min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糖( Glu)和皮质醇( Cor)水平。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MAP、HR、Glu、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插管时MAP、HR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插管后1min Glu、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机体应激反应较小,可稳定患者全麻诱导时的生命体征,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高竑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在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右锁骨下静脉导管留置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规范化护理组各5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规范化护理,比较2组CRBSI发生率。结果规范化护理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静脉导管留置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有助于降低CRBSI发生率,改善临床结局,提高深静脉导管使用效能,减少再置管,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秋香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评估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 FDC)的临床疗效,为改进肺结核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均采用6个月短程化疗,观察组用药方案为2HRZE/4HR,药物为FDC;对照组给予国家统一标准的2H3R3Z3E3/4H3R3板式组合药,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及疗程结束时2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DC治疗肺结核效果与国家标准治疗方案相似,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郑利群;汤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快速减压手术,观察组实施控制性减压手术。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作者:王凡;李鑫;刘少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与80例健康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孕妇贫血类型与孕周关系密切,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贫血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而孕晚期以大细胞性贫血为主。结论妊娠妇女发生贫血的概率较大,在孕早期和中期主要是小细胞性贫血,孕晚期主要是大细胞性贫血,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对Hb、RBC、MCH、MCV、MCHC以及RDW等血液指标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贫血、纠正贫血,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冯海珍 刊期: 2016年第35期
日前,依托CRO研发外包服务的新药研发公司卡南吉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南吉)宣布,公司已在北京肿瘤医院启动了靶向新药CM082与依维莫司联合应用治疗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ⅡB期试验,与前期临床试验不同,ⅡB期试验将是一个多中心双盲试验,联合全国近20家领先的肿瘤医院协同开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臭氧灌注与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对其疼痛与关节液中相关介质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患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独采取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臭氧灌注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关节液中相关介质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降低,ROM值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OD值较高, MDA、NO、炎性因子、uPA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P<0.01)。结论膝骨关节炎采用臭氧灌注与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优化关节液中相关介质的表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郑安祥;黄林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信息系统获取该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手术总台次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数据,依据手术总台次,对各药使用数量、使用金额、用药频度( DDDs)、序号比( B/A)及日均费用( 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量大部分随着手术总台次的变化而波动。0.1 m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使用数量远高于其他药品,而氯胺酮注射液与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量相对较少。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和0.5mg)3年的DDDs均居前3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与盐酸吗啡注射液3年的B/A值及2013年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的B/A值均为1,同步性较好,其余均有偏倚。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3年的DDC值均保持稳定。结论该院(东区)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品种能满足临床需求,且其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蓓蓓;黄富宏;林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桂附地黄丸结合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与TDP神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口服桂附地黄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桂附地黄丸配合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单纯针刺TDP神灯照射更好的疗效。
作者:吴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缬沙坦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P<0.01)。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玮 刊期: 2016年第35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CHD的发病和死亡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日趋严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增加,近年来增加速度较明显,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肌梗死患病率明显增加[1]。对于临床冠心病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病情复杂,情况多变,需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对1例冠心病伴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药物干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徐菊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西医联合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及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西医联合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琪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乳腺脓肿是哺乳期妇女由于急性乳腺炎病情加重使局部形成脓肿所致,常规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愈后瘢痕明显。随着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这无疑给爱美的女士留下心理阴影[1]。我科将美容切口应用于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即乳房下皱襞切口,位置隐蔽,不损伤乳腺正常组织结构,即可治愈疾病,又保持乳房外形美观,也体现了医务人员对女性的爱护和尊重,患者极为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蒋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门诊中药房的管理是对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的管理、中药调剂人员对患者服务素质的管理以及中药处方质量的管理。在多年中药管理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加强中药饮片管理是重要前提,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是根本保证,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才能实现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服务目标。
作者:赵陆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应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应用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孝东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白带常规、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ToRCH及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的50例孕前妇女,按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25例(非感染),观察组25例(感染),对2组孕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为3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孕前期妇女的各项检查,可提前制定预防方案,降低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改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郭丽梅;赵楠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各27例,2组中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12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15例。比较2组中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结果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情况均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者效果相当。
作者:李益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医院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性评价。结果80例患者中单一用药60例,联合用药20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占61.25%,包括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曲松钠,切口感染率为2.5%,平均住院时间为(8.08±3.16)d,抗菌药物费用为(50.16±30.62)元。术前30min~2h使用抗菌药物41例,术后用药37例。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仍需加强监管,促进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化、规范化。
作者:徐建飞;张斌;张春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实施手术输血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限制性输血,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输血。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60 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0 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限制性输血能够缩短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60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夏翠英;余小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