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分析

王蓓蓓;黄富宏;林郁

关键词: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 使用分析, DDDs, DDC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信息系统获取该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手术总台次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数据,依据手术总台次,对各药使用数量、使用金额、用药频度( DDDs)、序号比( B/A)及日均费用( 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量大部分随着手术总台次的变化而波动。0.1 m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使用数量远高于其他药品,而氯胺酮注射液与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量相对较少。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和0.5mg)3年的DDDs均居前3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与盐酸吗啡注射液3年的B/A值及2013年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的B/A值均为1,同步性较好,其余均有偏倚。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3年的DDC值均保持稳定。结论该院(东区)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品种能满足临床需求,且其应用基本合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某综合性医院抗生素应用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

    目的:探究某综合性医院抗生素应用的现状和解决对策。方法针对某综合性医院2014年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急诊和住院部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抗生素销售金额、不合理处方项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涉及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类汇总,终得出结论。结果抗生素使用排序前10名分别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丙烯、克拉霉素缓释片、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尼西钠、罗红霉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头孢克洛。急诊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销售金额要高于门诊。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所占比例中,适应证不适宜、用法和用量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占比较高,各科室抗生素不合理处方排名为儿科、骨科、外科、妇产科、消化科。2014年医院共上报药物不良反应210例,其中静脉滴注198例,占94.3%;口服12例,占5.7%。结论该综合性医院仍存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医院抗生素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势在必行。

    作者:林郁;蒋倩;黄富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临床药师对冠心病伴多种疾病治疗的药学干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CHD的发病和死亡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日趋严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增加,近年来增加速度较明显,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肌梗死患病率明显增加[1]。对于临床冠心病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病情复杂,情况多变,需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对1例冠心病伴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药物干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徐菊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纤维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进行手术,比较2组疗效,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满意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手术采用环乳晕切口效果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安全可靠,患者术后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作者:胡海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过敏原筛查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过敏原筛查对不同年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4例)和儿童组(81例),前者发病年龄≤3岁,后者发病年龄>3岁。所有患儿均接受过敏原筛查。结果婴幼儿组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儿童组,吸入性过敏原低于儿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儿混合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过敏原筛查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付甲;廖冬兰;黄娟;陆荣贵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态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康复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敏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患儿180例作为观察组,2015年1~9月儿科收治的患儿1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记录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事件以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护理质量、心理护理质量、生活护理质量、健康宣教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风险事件、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超声脉冲电导联合常规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对改善肩手综合征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确诊为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溢水法、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Fugl-Meyer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总体治疗效果评价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末端肿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脉冲电导能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肢末端的肿胀改善程度、疼痛状况及上肢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琼;张盘德;周惠嫦;范小艳;徐坤玉;冯顺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产褥期抑郁症一般与女性生殖周期紧密相关,包括产前抑郁、产后抑郁及绝经期抑郁等。另外,一些妇产科疾病和手术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孕产妇有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我国妇产科抑郁症发生率为8%~51%,高于国外妇产科抑郁症发生率[1-2]。产科抑郁症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3]。

    作者:刘敏渊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联合应用益生菌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2组腹痛、腹泻、发热缓解时间及各时间段治愈率。结果观察组腹泻、腹痛、发热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5、7、14d时的治愈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许晨佳;刘石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吸氧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跃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涂阳肺结核患者14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 FDC)的临床疗效,为改进肺结核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均采用6个月短程化疗,观察组用药方案为2HRZE/4HR,药物为FDC;对照组给予国家统一标准的2H3R3Z3E3/4H3R3板式组合药,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及疗程结束时2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DC治疗肺结核效果与国家标准治疗方案相似,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郑利群;汤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应用于子宫切除术超前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患者超前镇痛工作中行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6例,以镇痛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取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治疗,观察2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1h、2h、4h、8h、12h及24h,观察组VAS计分及Ramsay计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实施子宫切除方案治疗患者,予以超前镇痛时,选择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效果突出,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指标及镇静指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西医疗法,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眩晕视觉评分( VAS)、头晕障碍量表( DHI)评价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DH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相应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眩晕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性更高,实践性更强,临床价值更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保桂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五藤散穴位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五藤散穴位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风湿科治疗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患者1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五藤散穴位贴敷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血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相关血生化指标较对照组好转(P<0.05)。结论五藤散穴位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炎症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琼予;顾光照;杨柳;雷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喷雾剂外用药物在皮肤科应用状况分析

    目的:调查喷雾剂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7~9月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处方内容完整、知情同意的门诊皮肤病患者1632例,填写“外用药物治疗情况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1632例观察对象中使用喷雾剂外用药物210例(12.87%)。其中,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喷雾剂使用率高,为18.84%,皮炎湿疹患者喷雾剂使用率为9.26%;细菌感染患者喷雾剂使用率为11.36%;其他患者喷雾剂使用率为4.17%。多数患者感觉喷雾剂应用方便、见效快、止痒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自行消退。结论喷雾剂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使用方便,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江德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局部区域热疗配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局部区域热疗配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吉西他滨+顺铂全身静脉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局部区域热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2.3%,疾病控制率为76.9%,均高于对照组的15.4%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半年、1年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1年半、2年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局部区域热疗配合化疗可有效提高胰腺癌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慧;朱莹莹;夏秋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与感染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感染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时给予依托咪酯辅助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麻醉效果及术后感染、疼痛发生情况。结果2组各时间点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时间点的心率均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疼痛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恒;刘齐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卡南吉公司启动靶向新药CM082与依维莫司联合治疗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ⅡB期试验

    日前,依托CRO研发外包服务的新药研发公司卡南吉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南吉)宣布,公司已在北京肿瘤医院启动了靶向新药CM082与依维莫司联合应用治疗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ⅡB期试验,与前期临床试验不同,ⅡB期试验将是一个多中心双盲试验,联合全国近20家领先的肿瘤医院协同开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GE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和中转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GE1可减轻SAP患者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改善胰腺微循环,改善预后。

    作者:王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次数及体质量增加量小于对照组,而安静睡眠时间以及黄疸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麴海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