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刘齐海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72例,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满意。
作者:晏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住院时间及插管率。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荣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加强药剂科管理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抽取药剂科管理前2014年8月-2015年2月医院门诊各科室处方2000张作为未管理组,管理后2015年3~9月门诊各科室处方2000张作为管理组,比较2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管理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35%,低于未管理组的6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药剂科管理可明显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志恒 刊期: 2016年第35期
患者,女,48岁,因“体检胆红素升高”入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使用茵栀黄及甘草酸退黄、保肝治疗1周,复查胆红素进行性升高,改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 mg+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约5ml时突发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四肢皮肤冰凉,血压测不出,呼吸30次/min,脉搏110次/min,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入,予0.9%氯化钠100ml更换输液管,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复方氯化钠500ml扩容,多巴胺20mg维持血压,高流量给氧,经积极抢救,1h后面色口唇转红润,血压80/50mmHg,呼吸20次/min,脉搏90次/min,四肢皮肤温暖,病情好转。
作者:刘奇利;晏咏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究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流程及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进行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按照中国药典标准(2015版)进行质量控制,探究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流程及建立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的质量标准。结果地西泮—布洛芬栓的制备,硬脂酸聚烃氧酯含量为6%时对地西泮—布洛芬栓的溶出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其制备质量标准进行评测。结论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操作简便,符合中国药典标准进行质量标准评定,其评测结果可靠有效,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芝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CHD的发病和死亡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日趋严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增加,近年来增加速度较明显,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肌梗死患病率明显增加[1]。对于临床冠心病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病情复杂,情况多变,需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对1例冠心病伴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药物干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徐菊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顺铂作为辅助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辅助应用顺铂,每3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半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75.0%)、2年生存率(54.2%)均高于对照组(45.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作为辅助用药可有效提高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率,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夏秋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拔除下颌阻生齿时采用高速涡轮钻法和劈凿法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下颌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速涡轮钻法实施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对照组采用劈凿法拔除,观察记录拔牙时间、切口信息、疼痛程度及张口受限程度,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切口平均长3cm,对照组平均为4.5cm;观察组平均拔牙时间为20min,对照组为35min;观察组疼痛程度小于或等于2分的有41例,对照组有18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高速涡轮钻法使拔牙创伤更小,时间更短,患者出现疼痛和张口受限的程度更低。
作者:孙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在成年人接种中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300例种接乙肝疫苗的成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 3组,观察组给予3次2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对照组a给予3次1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对照组b给予1次6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比较3组接种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结果观察组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均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按照同一接种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时,3次20μg剂量和1次6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相当,均比3次1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好。
作者:黄小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臭氧灌注与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对其疼痛与关节液中相关介质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患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独采取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臭氧灌注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关节液中相关介质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降低,ROM值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OD值较高, MDA、NO、炎性因子、uPA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P<0.01)。结论膝骨关节炎采用臭氧灌注与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优化关节液中相关介质的表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郑安祥;黄林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常规抗风湿药联合血必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风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血必净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炎性指标[ C反应蛋白( CRP )、红细胞沉降率( ESR )、IL-6]、临床指标(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ESR及IL-6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及关节肿胀个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风湿药联合血必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刘体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某综合性医院抗生素应用的现状和解决对策。方法针对某综合性医院2014年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急诊和住院部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抗生素销售金额、不合理处方项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涉及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类汇总,终得出结论。结果抗生素使用排序前10名分别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丙烯、克拉霉素缓释片、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尼西钠、罗红霉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头孢克洛。急诊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销售金额要高于门诊。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所占比例中,适应证不适宜、用法和用量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占比较高,各科室抗生素不合理处方排名为儿科、骨科、外科、妇产科、消化科。2014年医院共上报药物不良反应210例,其中静脉滴注198例,占94.3%;口服12例,占5.7%。结论该综合性医院仍存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医院抗生素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势在必行。
作者:林郁;蒋倩;黄富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次数及体质量增加量小于对照组,而安静睡眠时间以及黄疸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麴海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对改善肩手综合征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确诊为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溢水法、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Fugl-Meyer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总体治疗效果评价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末端肿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脉冲电导能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肢末端的肿胀改善程度、疼痛状况及上肢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琼;张盘德;周惠嫦;范小艳;徐坤玉;冯顺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GE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和中转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GE1可减轻SAP患者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改善胰腺微循环,改善预后。
作者:王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中医辨证的疗法。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氧分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药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义凯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对比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在不同阶段的动脉压及心率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气道峰压(Ppeak)及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低于对照组的29.4%(P<0.05)。结论在对年龄较小患儿进行手术时,采用喉罩麻醉,可有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泽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及解痉平喘等相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2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缓解呼吸衰竭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缺氧状态,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苏杭;朱祥;王军;李永库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实施手术输血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限制性输血,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输血。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60 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0 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限制性输血能够缩短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60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夏翠英;余小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西医联合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及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西医联合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琪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