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机体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竑野

关键词:全麻诱导, 丙泊酚靶控输注, 应激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机体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手术麻醉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人工推注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观察组采取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意识消失时、插管时、插管后1min和5min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糖( Glu)和皮质醇( Cor)水平。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MAP、HR、Glu、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插管时MAP、HR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插管后1min Glu、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机体应激反应较小,可稳定患者全麻诱导时的生命体征,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次数及体质量增加量小于对照组,而安静睡眠时间以及黄疸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麴海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80例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癌症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给药1h后,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 P<0.01)。2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便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低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对中重度癌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磊磊;岳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探究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流程及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进行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按照中国药典标准(2015版)进行质量控制,探究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流程及建立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的质量标准。结果地西泮—布洛芬栓的制备,硬脂酸聚烃氧酯含量为6%时对地西泮—布洛芬栓的溶出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其制备质量标准进行评测。结论地西泮—布洛芬栓制备操作简便,符合中国药典标准进行质量标准评定,其评测结果可靠有效,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芝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20mg/次,3次/d。持续服药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个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服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肿胀数及关节压痛个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 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 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类风湿关节炎可选方案。

    作者:王海波;崔永虹;刘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作用于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召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规范化护理在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在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右锁骨下静脉导管留置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规范化护理组各5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规范化护理,比较2组CRBSI发生率。结果规范化护理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静脉导管留置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有助于降低CRBSI发生率,改善临床结局,提高深静脉导管使用效能,减少再置管,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秋香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国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健康素养指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提高和维护自身健康决策的能力[1]。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与健康结局有直接的相关性[2]。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的研究,多以某一地区的大中专院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形成的研究报告从科研设计、样本量、民族、地域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我国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进行整体深入、全面研究的相关资料。近30年来,我国分别于(1982-1984年)、(1995年)、(2005-2007年)进行了3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3],虽然覆盖面广、样本量大,但是仅仅反映了一个时期内目标人群的口腔健康及口腔疾病流行趋势。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教育为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是提高目标人群口腔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综合部分学者的研究,就我国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邓爱停;杨立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联合用药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缬沙坦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P<0.01)。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玮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各27例,2组中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12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15例。比较2组中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结果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情况均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者效果相当。

    作者:李益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手术与保守治疗治疗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治疗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6例,按照其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8.18%( P<0.05)。结论手术治疗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登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袁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联合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西医联合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及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西医联合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琪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过敏原筛查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过敏原筛查对不同年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4例)和儿童组(81例),前者发病年龄≤3岁,后者发病年龄>3岁。所有患儿均接受过敏原筛查。结果婴幼儿组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儿童组,吸入性过敏原低于儿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儿混合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过敏原筛查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付甲;廖冬兰;黄娟;陆荣贵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患儿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在不同阶段的动脉压及心率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气道峰压(Ppeak)及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低于对照组的29.4%(P<0.05)。结论在对年龄较小患儿进行手术时,采用喉罩麻醉,可有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泽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阿托伐他汀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治疗前,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总胆固醇含量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虞靓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骨折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

    骨折伴高血压、糖尿病者较为常见,而骨折伴精神病者却并不多见。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和自制力缺失,多不配合治疗,此外大部分护士缺乏精神病患者专科护理知识和经验,这无疑增加了护理难度。我科2015年收治骨折伴精神病患者10例,现将其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刘珊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应用于子宫切除术超前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患者超前镇痛工作中行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6例,以镇痛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取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治疗,观察2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1h、2h、4h、8h、12h及24h,观察组VAS计分及Ramsay计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实施子宫切除方案治疗患者,予以超前镇痛时,选择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效果突出,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指标及镇静指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限制性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实施手术输血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限制性输血,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输血。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60 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0 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限制性输血能够缩短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60d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夏翠英;余小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可逆性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1例

    可逆性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 RPLS)是指:大部分后大脑半球发生可逆的、对称性的脑白质水肿,癫痫是该病的标志性临床特征。恶性高血压、子痫、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时发生此病多有报道。医院收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引起可逆性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作者:彭广军;杨伟红;梁璐;常海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心内科治疗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数、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等心电图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从多个方面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延健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