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爱停;杨立宇
目的: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救治工作中利培酮的佳用药剂量。方法选取因首发精神分裂症入住医院患者35例,均用药物利培酮救治,并按照不同给药量进行分组,对照组(16例)选择大剂量用药,观察组(19例)选择小剂量用药,比较2种剂量用药效果及药物安全性,选择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对其用药情况客观评估。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12/16),观察组有效率为94.74%(18/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PANSS计分比对表现出显著性( P<0.05);对照组内有10例(62.50%)出现不良症状,观察组内有6例(31.5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救治工作中,用药利培酮时,建议选择小剂量用药模式,有助于提高利培酮用药质量,避免出现不良症状。
作者:毛红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西医疗法,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眩晕视觉评分( VAS)、头晕障碍量表( DHI)评价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DH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相应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眩晕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性更高,实践性更强,临床价值更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保桂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桂附地黄丸结合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与TDP神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口服桂附地黄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桂附地黄丸配合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单纯针刺TDP神灯照射更好的疗效。
作者:吴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对比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在不同阶段的动脉压及心率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气道峰压(Ppeak)及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低于对照组的29.4%(P<0.05)。结论在对年龄较小患儿进行手术时,采用喉罩麻醉,可有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泽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GE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和中转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GE1可减轻SAP患者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改善胰腺微循环,改善预后。
作者:王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 DHA)对肝纤维化小鼠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 BL/6野生型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8只。应用四氯化碳( CCl4)腹腔内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腹腔内注射CCl48次后,按20μg/g体质量的DHA原料药给予观察组小鼠灌胃,每天1次。等容积溶剂给予对照组、模型组灌胃。各组小鼠在注射12次后24h取肝组织。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 H&E)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肝纤维化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对比研究模型组和观察组的肝组织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及观察组肝组织病理证实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观察组Ⅰ型胶原染色面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能够降低CCl4诱导的小鼠肝组织Ⅰ型胶原沉积程度。
作者:郭永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体温转复、住院与恶露干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余玲玉;谢玲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超声刀在甲状腺癌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超声刀组(38例)和传统组(37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甲状腺癌清扫治疗;超声刀组采用超声刀进行甲状腺癌清扫。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甲状腺切除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和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甲状腺切除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刀组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在甲状腺癌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令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患者超前镇痛工作中行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6例,以镇痛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取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治疗,观察2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1h、2h、4h、8h、12h及24h,观察组VAS计分及Ramsay计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实施子宫切除方案治疗患者,予以超前镇痛时,选择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效果突出,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指标及镇静指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在成年人接种中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300例种接乙肝疫苗的成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 3组,观察组给予3次2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对照组a给予3次1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对照组b给予1次6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比较3组接种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结果观察组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均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按照同一接种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时,3次20μg剂量和1次6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相当,均比3次1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好。
作者:黄小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感染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时给予依托咪酯辅助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麻醉效果及术后感染、疼痛发生情况。结果2组各时间点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时间点的心率均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疼痛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恒;刘齐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产褥期抑郁症一般与女性生殖周期紧密相关,包括产前抑郁、产后抑郁及绝经期抑郁等。另外,一些妇产科疾病和手术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孕产妇有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我国妇产科抑郁症发生率为8%~51%,高于国外妇产科抑郁症发生率[1-2]。产科抑郁症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3]。
作者:刘敏渊 刊期: 2016年第35期
患者,女,48岁,因“体检胆红素升高”入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使用茵栀黄及甘草酸退黄、保肝治疗1周,复查胆红素进行性升高,改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 mg+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约5ml时突发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四肢皮肤冰凉,血压测不出,呼吸30次/min,脉搏110次/min,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入,予0.9%氯化钠100ml更换输液管,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复方氯化钠500ml扩容,多巴胺20mg维持血压,高流量给氧,经积极抢救,1h后面色口唇转红润,血压80/50mmHg,呼吸20次/min,脉搏90次/min,四肢皮肤温暖,病情好转。
作者:刘奇利;晏咏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骨折伴高血压、糖尿病者较为常见,而骨折伴精神病者却并不多见。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和自制力缺失,多不配合治疗,此外大部分护士缺乏精神病患者专科护理知识和经验,这无疑增加了护理难度。我科2015年收治骨折伴精神病患者10例,现将其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刘珊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2组腹痛、腹泻、发热缓解时间及各时间段治愈率。结果观察组腹泻、腹痛、发热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5、7、14d时的治愈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许晨佳;刘石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对社区老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具体防治对策。方法2015年6月对鹿邑县61个社区中1250例老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疾病的分析,进而提出防治疾病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结果1250例老年人中,患有抑郁障碍251例,占20.08%。其中男性占总人数的18.24%,女性占19.60%。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收入少、长期独居的老年人,患病几率更高。城市居民的患病率为21.36%,高于农村居民的1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的抑郁障碍患病率比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并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健康、丰富。
作者:闫子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 BV )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妇科门诊就诊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诊断了解BV发病情况,并将BV和非BV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妇科门诊BV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结果500例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诊断为BV78例(15.6%);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51例(10.20%);诊断为外阴假丝酵母菌病33例(6.60%)。单因素分析得出,BV组患者自行阴道冲洗、非经期使用护垫、性生活频繁、有阴道炎病史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BV组,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采用避孕套避孕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非经期使用护垫、自行冲洗阴道、有阴道炎病史为门诊BV患者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采用避孕套避孕为BV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BV诊断率较高,自行冲洗阴道、非经期使用护垫、性生活频繁、有阴道炎病史为BV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采用避孕套避孕可降低BV的发生率。
作者:苏秀梅;黎锋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顺铂作为辅助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辅助应用顺铂,每3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半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75.0%)、2年生存率(54.2%)均高于对照组(45.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作为辅助用药可有效提高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率,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夏秋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Notch4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送检的乳腺癌患者85例乳腺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后按Notch4表达情况分为低表达组37例和高表达组48例,比较2组乳腺癌标本病理学特征。结果 Notch4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增高,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Notch4低表达组标本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Notch4高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otch4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有关,有借鉴意义。
作者:郭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治疗前,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总胆固醇含量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虞靓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