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莹莹;夏秋燕;石慧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及解痉平喘等相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2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缓解呼吸衰竭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缺氧状态,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苏杭;朱祥;王军;李永库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各27例,2组中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12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15例。比较2组中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结果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情况均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者效果相当。
作者:李益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顺铂作为辅助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辅助应用顺铂,每3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半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75.0%)、2年生存率(54.2%)均高于对照组(45.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作为辅助用药可有效提高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率,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夏秋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X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X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评估患者胸痛程度及频率、运动负荷试验,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胸痛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运动负荷试验中缺血阈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缺血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较治疗前缺血阈值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未见有出血、休克、间质性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颜面潮红症状。结论贝前列素钠可在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X综合征患者胸痛症状,提高X综合征患者缺血阈值,是治疗X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作者:黄长根;王新;曹海涛;蒋建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解痉、针对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止咳祛痰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电解质及血糖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电解质、空腹血糖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无严重全身性不良反应,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溶液剂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国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患者血清PF4、VEGF浓度及组织中MVD-CD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PF4、VEGF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VD-CD31的表达,了解PF4、VEGF及MVD-CD31的变化规律,分析三者与乳腺肿瘤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PF4浓度分别为(0.354±0.198) ng/ml和(0.225±0.436)n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血清 VEGF 浓度分别为(15.458±15.819) pg/ml和(7.727±8.307)p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MVD-CD31分别为16.58±9.528和10.40±3.0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与VEGF呈正相关(r=0.693,P=0.001),血清PF4与MVD-CD31表达无相关性(r=0.01,P=0.947),血清VEGF与MVD-CD31表达无相关性(r=-0.075,P=0.605)。结论PF4可以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VEGF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VE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
作者:张文进;李中信;袁洋;耿翠芝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取CT方法进行诊断,试验组联合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比较2组患者的诊出率、漏诊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诊出率为89.61%,高于对照组的73.68%( P<0.05);试验组漏诊率为10.39%,低于对照组的26.32%(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方法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快速减压手术,观察组实施控制性减压手术。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作者:王凡;李鑫;刘少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医院收治的260例老年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AP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咯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体征则包括听诊闻及湿啰音,听诊呼吸音降低,叩诊浊音且语颤增强等。166例患者有基础疾病,常见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高血压、糖尿病等。155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等。白细胞计数( WBC)或中性粒细胞( NEU)升高163例,WBC、NEU均正常83例, WBC或NEU下降14例。115例患者接受痰培养检查,结果显示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61例,单一病原菌感染45例、2种病原菌感染16例。胸部X线检查或CT检查显示单纯左肺感染72例、单纯右肺感染86例、双肺感染102例,合并胸腔积液22例。治疗原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基础疾病、并发症、家庭经济状况、既往治疗经验等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以及其他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痊愈或好转215例,死亡17例,放弃治疗28例。结论老年CAP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且基础疾病复杂、并发症多,从而使得其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作者:冀长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 DHA)对肝纤维化小鼠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 BL/6野生型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8只。应用四氯化碳( CCl4)腹腔内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腹腔内注射CCl48次后,按20μg/g体质量的DHA原料药给予观察组小鼠灌胃,每天1次。等容积溶剂给予对照组、模型组灌胃。各组小鼠在注射12次后24h取肝组织。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 H&E)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肝纤维化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对比研究模型组和观察组的肝组织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及观察组肝组织病理证实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观察组Ⅰ型胶原染色面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能够降低CCl4诱导的小鼠肝组织Ⅰ型胶原沉积程度。
作者:郭永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患者超前镇痛工作中行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6例,以镇痛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取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治疗,观察2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1h、2h、4h、8h、12h及24h,观察组VAS计分及Ramsay计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实施子宫切除方案治疗患者,予以超前镇痛时,选择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效果突出,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指标及镇静指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调查喷雾剂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7~9月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处方内容完整、知情同意的门诊皮肤病患者1632例,填写“外用药物治疗情况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1632例观察对象中使用喷雾剂外用药物210例(12.87%)。其中,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喷雾剂使用率高,为18.84%,皮炎湿疹患者喷雾剂使用率为9.26%;细菌感染患者喷雾剂使用率为11.36%;其他患者喷雾剂使用率为4.17%。多数患者感觉喷雾剂应用方便、见效快、止痒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自行消退。结论喷雾剂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使用方便,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江德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表,对2014-2015年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药物不良反应( 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该中医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比2014年有所增长,其中补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2年来均居首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也有较明显的增长。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有上升,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
作者:林汉钦;范展霞;蔡秀娟;胡健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与80例健康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孕妇贫血类型与孕周关系密切,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贫血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而孕晚期以大细胞性贫血为主。结论妊娠妇女发生贫血的概率较大,在孕早期和中期主要是小细胞性贫血,孕晚期主要是大细胞性贫血,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对Hb、RBC、MCH、MCV、MCHC以及RDW等血液指标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贫血、纠正贫血,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冯海珍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治疗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6例,按照其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8.18%( P<0.05)。结论手术治疗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登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挥发油组分的影响。方法应用蒸馏法提取生当归、油当归、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的挥发油组分,比较生品及炮制品当归挥发油组分变化。结果酒当归中E-藳本内酯、Z-藳本内酯和Z-丁烯基酞内酯等化合物在的含量明显高于生当归及其他炮制品,而油当归、土炒当归中的含量又明显低于生当归。不同炮制方法所得当归挥发油中的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Z-丁烯基酞内酯含量,以酒当归挥发油中3种物质含量高,生当归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有效成分影响较大,临床应根据当归应用目的对其进行合理炮制。
作者:徐志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不同放疗方案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2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采取同期推量放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全脑照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案。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和中位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6%,高于对照组的78.30%(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同期推量放射治疗方案用于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永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2015年32例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对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和药物不良反应分级统计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比中,抗感染药物占比高,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多的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一般药物不良反应为29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为3例。临床医师和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较多,而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相对较少。结论医院药师和临床医师应继续在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还必须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增强护理人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能力。
作者:朱小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西医疗法,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眩晕视觉评分( VAS)、头晕障碍量表( DHI)评价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DH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相应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眩晕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性更高,实践性更强,临床价值更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保桂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作用于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召鹏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