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

万国强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解痉、针对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止咳祛痰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电解质及血糖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电解质、空腹血糖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无严重全身性不良反应,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溶液剂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贝前列素钠治疗X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X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X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评估患者胸痛程度及频率、运动负荷试验,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胸痛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运动负荷试验中缺血阈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缺血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较治疗前缺血阈值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未见有出血、休克、间质性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颜面潮红症状。结论贝前列素钠可在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X综合征患者胸痛症状,提高X综合征患者缺血阈值,是治疗X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作者:黄长根;王新;曹海涛;蒋建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超声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取CT方法进行诊断,试验组联合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比较2组患者的诊出率、漏诊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诊出率为89.61%,高于对照组的73.68%( P<0.05);试验组漏诊率为10.39%,低于对照组的26.32%(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方法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老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及用药安全

    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会对机体产生再次伤害。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定义为按照药品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作为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具有可预知性,同时也具有不可避免性。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以我院老年患者645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吴坚;付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涂阳肺结核患者14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 FDC)的临床疗效,为改进肺结核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均采用6个月短程化疗,观察组用药方案为2HRZE/4HR,药物为FDC;对照组给予国家统一标准的2H3R3Z3E3/4H3R3板式组合药,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及疗程结束时2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DC治疗肺结核效果与国家标准治疗方案相似,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郑利群;汤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98例,按用药不同分为四磨汤组30例,小剂量红霉素组30例,两药联合治疗组38例。比较3组患儿呕吐、腹胀、胃储留等症状持续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呕吐、腹胀、胃储留等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另2组,临床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雯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2种胸腔引流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2种胸腔引流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橡皮筋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单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脱出情况、引流管口疼痛程度。结果在减少胸腔引流管脱出、减轻引流管口疼痛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橡皮筋固定法简单易行,患者舒适,非计划性拔管的机会大大减少,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作者:许翠玉;蔡秋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与感染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感染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时给予依托咪酯辅助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麻醉效果及术后感染、疼痛发生情况。结果2组各时间点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时间点的心率均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疼痛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恒;刘齐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美容切口应用于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护理体会

    乳腺脓肿是哺乳期妇女由于急性乳腺炎病情加重使局部形成脓肿所致,常规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愈后瘢痕明显。随着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这无疑给爱美的女士留下心理阴影[1]。我科将美容切口应用于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即乳房下皱襞切口,位置隐蔽,不损伤乳腺正常组织结构,即可治愈疾病,又保持乳房外形美观,也体现了医务人员对女性的爱护和尊重,患者极为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蒋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提高基层医院中药药学服务水平的几点思考

    门诊中药房的管理是对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的管理、中药调剂人员对患者服务素质的管理以及中药处方质量的管理。在多年中药管理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加强中药饮片管理是重要前提,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是根本保证,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才能实现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服务目标。

    作者:赵陆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可逆性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1例

    可逆性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 RPLS)是指:大部分后大脑半球发生可逆的、对称性的脑白质水肿,癫痫是该病的标志性临床特征。恶性高血压、子痫、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时发生此病多有报道。医院收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引起可逆性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作者:彭广军;杨伟红;梁璐;常海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超声脉冲电导联合常规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对改善肩手综合征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确诊为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溢水法、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Fugl-Meyer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总体治疗效果评价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末端肿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脉冲电导能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肢末端的肿胀改善程度、疼痛状况及上肢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琼;张盘德;周惠嫦;范小艳;徐坤玉;冯顺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医院收治的260例老年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AP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咯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体征则包括听诊闻及湿啰音,听诊呼吸音降低,叩诊浊音且语颤增强等。166例患者有基础疾病,常见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高血压、糖尿病等。155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等。白细胞计数( WBC)或中性粒细胞( NEU)升高163例,WBC、NEU均正常83例, WBC或NEU下降14例。115例患者接受痰培养检查,结果显示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61例,单一病原菌感染45例、2种病原菌感染16例。胸部X线检查或CT检查显示单纯左肺感染72例、单纯右肺感染86例、双肺感染102例,合并胸腔积液22例。治疗原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基础疾病、并发症、家庭经济状况、既往治疗经验等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以及其他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痊愈或好转215例,死亡17例,放弃治疗28例。结论老年CAP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且基础疾病复杂、并发症多,从而使得其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作者:冀长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心内科治疗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数、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等心电图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从多个方面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延健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药房退药的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证病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门、急诊发出的药品,不得随意退换。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及某些特殊情况,比如患者所患疾病发生变化、病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些患者不理智的生硬态度、避免发生纠纷等等,因此在实际配方发药过程中,我所门诊药房退药现象就变十分普遍。本文拟从患者退药所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处理退药现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作者:于葆华;李亚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80例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癌症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给药1h后,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 P<0.01)。2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便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低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对中重度癌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磊磊;岳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变应性鼻炎124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 SLIT)+药物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应用对照组,每组62例。前者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严重时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以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及孟鲁斯特对症治疗。2组患者每月回访1次,少随访半年。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症状得分、药物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半年后综合评价患者主观症状、用药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半年后症状得分、药物评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改善较为明显,但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为确保疗效,需对治疗过程加以管理,提高依从性,对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给予关注。

    作者:赵苏霞;刘春丽;胡福国;倪立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局部区域热疗配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局部区域热疗配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吉西他滨+顺铂全身静脉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局部区域热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2.3%,疾病控制率为76.9%,均高于对照组的15.4%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半年、1年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1年半、2年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局部区域热疗配合化疗可有效提高胰腺癌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慧;朱莹莹;夏秋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手术与保守治疗治疗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治疗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6例,按照其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8.18%( P<0.05)。结论手术治疗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登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过敏原筛查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过敏原筛查对不同年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4例)和儿童组(81例),前者发病年龄≤3岁,后者发病年龄>3岁。所有患儿均接受过敏原筛查。结果婴幼儿组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儿童组,吸入性过敏原低于儿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儿混合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过敏原筛查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付甲;廖冬兰;黄娟;陆荣贵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肺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肺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痹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肺总量(TLC)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TLC、DLCO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值得应用。

    作者:吴向前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