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健
目的:分析拔除下颌阻生齿时采用高速涡轮钻法和劈凿法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下颌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速涡轮钻法实施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对照组采用劈凿法拔除,观察记录拔牙时间、切口信息、疼痛程度及张口受限程度,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切口平均长3cm,对照组平均为4.5cm;观察组平均拔牙时间为20min,对照组为35min;观察组疼痛程度小于或等于2分的有41例,对照组有18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高速涡轮钻法使拔牙创伤更小,时间更短,患者出现疼痛和张口受限的程度更低。
作者:孙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挥发油组分的影响。方法应用蒸馏法提取生当归、油当归、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的挥发油组分,比较生品及炮制品当归挥发油组分变化。结果酒当归中E-藳本内酯、Z-藳本内酯和Z-丁烯基酞内酯等化合物在的含量明显高于生当归及其他炮制品,而油当归、土炒当归中的含量又明显低于生当归。不同炮制方法所得当归挥发油中的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Z-丁烯基酞内酯含量,以酒当归挥发油中3种物质含量高,生当归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有效成分影响较大,临床应根据当归应用目的对其进行合理炮制。
作者:徐志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对比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在不同阶段的动脉压及心率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气道峰压(Ppeak)及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低于对照组的29.4%(P<0.05)。结论在对年龄较小患儿进行手术时,采用喉罩麻醉,可有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泽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患者血清PF4、VEGF浓度及组织中MVD-CD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PF4、VEGF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VD-CD31的表达,了解PF4、VEGF及MVD-CD31的变化规律,分析三者与乳腺肿瘤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PF4浓度分别为(0.354±0.198) ng/ml和(0.225±0.436)n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血清 VEGF 浓度分别为(15.458±15.819) pg/ml和(7.727±8.307)p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MVD-CD31分别为16.58±9.528和10.40±3.0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与VEGF呈正相关(r=0.693,P=0.001),血清PF4与MVD-CD31表达无相关性(r=0.01,P=0.947),血清VEGF与MVD-CD31表达无相关性(r=-0.075,P=0.605)。结论PF4可以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VEGF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VE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
作者:张文进;李中信;袁洋;耿翠芝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产褥期抑郁症一般与女性生殖周期紧密相关,包括产前抑郁、产后抑郁及绝经期抑郁等。另外,一些妇产科疾病和手术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孕产妇有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我国妇产科抑郁症发生率为8%~51%,高于国外妇产科抑郁症发生率[1-2]。产科抑郁症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3]。
作者:刘敏渊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吸氧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跃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d),住院期间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 SF-36)。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餐后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6.2±2.1)d、18.4%、23.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在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餐后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心内科治疗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数、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等心电图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从多个方面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延健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GE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和中转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GE1可减轻SAP患者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改善胰腺微循环,改善预后。
作者:王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局部区域热疗配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吉西他滨+顺铂全身静脉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局部区域热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2.3%,疾病控制率为76.9%,均高于对照组的15.4%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半年、1年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1年半、2年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局部区域热疗配合化疗可有效提高胰腺癌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慧;朱莹莹;夏秋燕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2组腹痛、腹泻、发热缓解时间及各时间段治愈率。结果观察组腹泻、腹痛、发热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5、7、14d时的治愈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许晨佳;刘石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袁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西医疗法,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眩晕视觉评分( VAS)、头晕障碍量表( DHI)评价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DH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相应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眩晕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性更高,实践性更强,临床价值更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保桂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某综合性医院抗生素应用的现状和解决对策。方法针对某综合性医院2014年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急诊和住院部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抗生素销售金额、不合理处方项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涉及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类汇总,终得出结论。结果抗生素使用排序前10名分别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丙烯、克拉霉素缓释片、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尼西钠、罗红霉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头孢克洛。急诊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销售金额要高于门诊。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所占比例中,适应证不适宜、用法和用量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占比较高,各科室抗生素不合理处方排名为儿科、骨科、外科、妇产科、消化科。2014年医院共上报药物不良反应210例,其中静脉滴注198例,占94.3%;口服12例,占5.7%。结论该综合性医院仍存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医院抗生素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势在必行。
作者:林郁;蒋倩;黄富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快速减压手术,观察组实施控制性减压手术。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作者:王凡;李鑫;刘少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复诊综合管理措施对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复诊综合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诊综合管理措施可提高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患者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袁翠云;杨丽春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榄香烯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对照组单纯放疗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50.0%,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病死率为15%(3/20),低于对照组的5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莹莹;夏秋燕;石慧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X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X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评估患者胸痛程度及频率、运动负荷试验,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胸痛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运动负荷试验中缺血阈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缺血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较治疗前缺血阈值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未见有出血、休克、间质性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颜面潮红症状。结论贝前列素钠可在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X综合征患者胸痛症状,提高X综合征患者缺血阈值,是治疗X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作者:黄长根;王新;曹海涛;蒋建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作用于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召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白带常规、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ToRCH及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的50例孕前妇女,按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25例(非感染),观察组25例(感染),对2组孕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为3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孕前期妇女的各项检查,可提前制定预防方案,降低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改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郭丽梅;赵楠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