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健
目的:观察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快速减压手术,观察组实施控制性减压手术。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作者:王凡;李鑫;刘少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中医辨证的疗法。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氧分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药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义凯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 DHA)对肝纤维化小鼠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 BL/6野生型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8只。应用四氯化碳( CCl4)腹腔内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腹腔内注射CCl48次后,按20μg/g体质量的DHA原料药给予观察组小鼠灌胃,每天1次。等容积溶剂给予对照组、模型组灌胃。各组小鼠在注射12次后24h取肝组织。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 H&E)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肝纤维化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对比研究模型组和观察组的肝组织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及观察组肝组织病理证实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观察组Ⅰ型胶原染色面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能够降低CCl4诱导的小鼠肝组织Ⅰ型胶原沉积程度。
作者:郭永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20mg/次,3次/d。持续服药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个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服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肿胀数及关节压痛个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 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 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类风湿关节炎可选方案。
作者:王海波;崔永虹;刘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取CT方法进行诊断,试验组联合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比较2组患者的诊出率、漏诊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诊出率为89.61%,高于对照组的73.68%( P<0.05);试验组漏诊率为10.39%,低于对照组的26.32%(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方法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对比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纤维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进行手术,比较2组疗效,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满意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手术采用环乳晕切口效果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安全可靠,患者术后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作者:胡海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解痉、针对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止咳祛痰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电解质及血糖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电解质、空腹血糖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无严重全身性不良反应,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溶液剂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国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抗凝用药的时机。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2 h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观察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2 h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观察比较2组术后每个患者的平均总失血量(不包括隐性失血)和3个月后彩色超声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彩色超声发现,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抗凝用药能减少术后患者平均总失血量,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影响不大,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抗凝用药更安全可靠。
作者:吕培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各27例,2组中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12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15例。比较2组中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结果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情况均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者效果相当。
作者:李益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次数及体质量增加量小于对照组,而安静睡眠时间以及黄疸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麴海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医院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性评价。结果80例患者中单一用药60例,联合用药20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占61.25%,包括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曲松钠,切口感染率为2.5%,平均住院时间为(8.08±3.16)d,抗菌药物费用为(50.16±30.62)元。术前30min~2h使用抗菌药物41例,术后用药37例。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仍需加强监管,促进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化、规范化。
作者:徐建飞;张斌;张春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门诊中药房的管理是对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的管理、中药调剂人员对患者服务素质的管理以及中药处方质量的管理。在多年中药管理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加强中药饮片管理是重要前提,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是根本保证,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才能实现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服务目标。
作者:赵陆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动态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学斌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琥珀酸亚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亚铁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47%和100%,高于对照组的34.04%和89.36%(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9.79%(P<0.05)。2组均未出现急性中毒、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琥珀酸亚铁对于缺铁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硫酸亚铁,且显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更高、实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靖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20例(120椎)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给予影像学检查,并依据其检查结果选择个性化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统计本组患者手术前后损伤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差异,同时统计其后凸Cobb角度差异及疼痛评分。结果术后本组患者损伤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度及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球囊扩张以完成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丽军;高琦珂;樊秋贵 刊期: 2016年第35期
患者,女,48岁,因“体检胆红素升高”入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使用茵栀黄及甘草酸退黄、保肝治疗1周,复查胆红素进行性升高,改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 mg+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约5ml时突发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四肢皮肤冰凉,血压测不出,呼吸30次/min,脉搏110次/min,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入,予0.9%氯化钠100ml更换输液管,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复方氯化钠500ml扩容,多巴胺20mg维持血压,高流量给氧,经积极抢救,1h后面色口唇转红润,血压80/50mmHg,呼吸20次/min,脉搏90次/min,四肢皮肤温暖,病情好转。
作者:刘奇利;晏咏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日前,依托CRO研发外包服务的新药研发公司卡南吉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南吉)宣布,公司已在北京肿瘤医院启动了靶向新药CM082与依维莫司联合应用治疗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ⅡB期试验,与前期临床试验不同,ⅡB期试验将是一个多中心双盲试验,联合全国近20家领先的肿瘤医院协同开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西医疗法,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眩晕视觉评分( VAS)、头晕障碍量表( DHI)评价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DH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相应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眩晕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性更高,实践性更强,临床价值更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保桂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住院时间及插管率。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荣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治疗前,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总胆固醇含量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虞靓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