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李鑫;刘少波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及解痉平喘等相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2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缓解呼吸衰竭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缺氧状态,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苏杭;朱祥;王军;李永库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产褥期抑郁症一般与女性生殖周期紧密相关,包括产前抑郁、产后抑郁及绝经期抑郁等。另外,一些妇产科疾病和手术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孕产妇有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我国妇产科抑郁症发生率为8%~51%,高于国外妇产科抑郁症发生率[1-2]。产科抑郁症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3]。
作者:刘敏渊 刊期: 2016年第35期
健康素养指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提高和维护自身健康决策的能力[1]。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与健康结局有直接的相关性[2]。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的研究,多以某一地区的大中专院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形成的研究报告从科研设计、样本量、民族、地域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我国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进行整体深入、全面研究的相关资料。近30年来,我国分别于(1982-1984年)、(1995年)、(2005-2007年)进行了3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3],虽然覆盖面广、样本量大,但是仅仅反映了一个时期内目标人群的口腔健康及口腔疾病流行趋势。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教育为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是提高目标人群口腔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综合部分学者的研究,就我国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邓爱停;杨立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52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组52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者40例,感染率为7.58%。年龄高、BMI高、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手术季节为夏季、有侵入性操作、切口长、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住院时间长、病理分型为脓肿穿孔或坏疽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该针对急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减少手术创伤、强化无菌观念、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做好抗感染防护等个性化的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
作者:马玮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患者,女,48岁,因“体检胆红素升高”入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使用茵栀黄及甘草酸退黄、保肝治疗1周,复查胆红素进行性升高,改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 mg+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约5ml时突发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四肢皮肤冰凉,血压测不出,呼吸30次/min,脉搏110次/min,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入,予0.9%氯化钠100ml更换输液管,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复方氯化钠500ml扩容,多巴胺20mg维持血压,高流量给氧,经积极抢救,1h后面色口唇转红润,血压80/50mmHg,呼吸20次/min,脉搏90次/min,四肢皮肤温暖,病情好转。
作者:刘奇利;晏咏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表,对2014-2015年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药物不良反应( 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该中医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比2014年有所增长,其中补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2年来均居首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也有较明显的增长。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有上升,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
作者:林汉钦;范展霞;蔡秀娟;胡健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 SLIT)+药物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应用对照组,每组62例。前者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严重时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以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及孟鲁斯特对症治疗。2组患者每月回访1次,少随访半年。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症状得分、药物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半年后综合评价患者主观症状、用药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半年后症状得分、药物评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改善较为明显,但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为确保疗效,需对治疗过程加以管理,提高依从性,对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给予关注。
作者:赵苏霞;刘春丽;胡福国;倪立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抗凝用药的时机。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2 h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观察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2 h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观察比较2组术后每个患者的平均总失血量(不包括隐性失血)和3个月后彩色超声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彩色超声发现,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抗凝用药能减少术后患者平均总失血量,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影响不大,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抗凝用药更安全可靠。
作者:吕培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CHD的发病和死亡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日趋严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增加,近年来增加速度较明显,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肌梗死患病率明显增加[1]。对于临床冠心病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病情复杂,情况多变,需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对1例冠心病伴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药物干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徐菊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乳腺脓肿是哺乳期妇女由于急性乳腺炎病情加重使局部形成脓肿所致,常规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愈后瘢痕明显。随着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这无疑给爱美的女士留下心理阴影[1]。我科将美容切口应用于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即乳房下皱襞切口,位置隐蔽,不损伤乳腺正常组织结构,即可治愈疾病,又保持乳房外形美观,也体现了医务人员对女性的爱护和尊重,患者极为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蒋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d),住院期间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 SF-36)。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餐后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6.2±2.1)d、18.4%、23.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在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餐后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35期
门诊中药房的管理是对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的管理、中药调剂人员对患者服务素质的管理以及中药处方质量的管理。在多年中药管理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加强中药饮片管理是重要前提,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是根本保证,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才能实现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服务目标。
作者:赵陆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超声刀在甲状腺癌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超声刀组(38例)和传统组(37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甲状腺癌清扫治疗;超声刀组采用超声刀进行甲状腺癌清扫。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甲状腺切除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和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甲状腺切除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刀组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在甲状腺癌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令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对社区老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具体防治对策。方法2015年6月对鹿邑县61个社区中1250例老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疾病的分析,进而提出防治疾病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结果1250例老年人中,患有抑郁障碍251例,占20.08%。其中男性占总人数的18.24%,女性占19.60%。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收入少、长期独居的老年人,患病几率更高。城市居民的患病率为21.36%,高于农村居民的1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的抑郁障碍患病率比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并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健康、丰富。
作者:闫子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会对机体产生再次伤害。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定义为按照药品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作为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具有可预知性,同时也具有不可避免性。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以我院老年患者645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吴坚;付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2种胸腔引流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橡皮筋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单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脱出情况、引流管口疼痛程度。结果在减少胸腔引流管脱出、减轻引流管口疼痛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橡皮筋固定法简单易行,患者舒适,非计划性拔管的机会大大减少,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作者:许翠玉;蔡秋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X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X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评估患者胸痛程度及频率、运动负荷试验,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胸痛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运动负荷试验中缺血阈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缺血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较治疗前缺血阈值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未见有出血、休克、间质性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颜面潮红症状。结论贝前列素钠可在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X综合征患者胸痛症状,提高X综合征患者缺血阈值,是治疗X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作者:黄长根;王新;曹海涛;蒋建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骨折伴高血压、糖尿病者较为常见,而骨折伴精神病者却并不多见。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和自制力缺失,多不配合治疗,此外大部分护士缺乏精神病患者专科护理知识和经验,这无疑增加了护理难度。我科2015年收治骨折伴精神病患者10例,现将其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刘珊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加强药剂科管理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抽取药剂科管理前2014年8月-2015年2月医院门诊各科室处方2000张作为未管理组,管理后2015年3~9月门诊各科室处方2000张作为管理组,比较2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管理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35%,低于未管理组的6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药剂科管理可明显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志恒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2015年32例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对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和药物不良反应分级统计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比中,抗感染药物占比高,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多的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一般药物不良反应为29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为3例。临床医师和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较多,而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相对较少。结论医院药师和临床医师应继续在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还必须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增强护理人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能力。
作者:朱小兰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