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朱小兰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2015年32例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对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和药物不良反应分级统计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比中,抗感染药物占比高,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多的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一般药物不良反应为29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为3例。临床医师和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较多,而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相对较少。结论医院药师和临床医师应继续在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还必须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增强护理人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能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琥珀酸亚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亚铁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47%和100%,高于对照组的34.04%和89.36%(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9.79%(P<0.05)。2组均未出现急性中毒、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琥珀酸亚铁对于缺铁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硫酸亚铁,且显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更高、实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靖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GE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和中转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GE1可减轻SAP患者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改善胰腺微循环,改善预后。

    作者:王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纤维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进行手术,比较2组疗效,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满意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手术采用环乳晕切口效果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安全可靠,患者术后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作者:胡海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临床药师对冠心病伴多种疾病治疗的药学干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CHD的发病和死亡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日趋严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增加,近年来增加速度较明显,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肌梗死患病率明显增加[1]。对于临床冠心病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病情复杂,情况多变,需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对1例冠心病伴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药物干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徐菊根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与感染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感染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时给予依托咪酯辅助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麻醉效果及术后感染、疼痛发生情况。结果2组各时间点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时间点的心率均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疼痛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恒;刘齐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作用于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召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双氢青蒿素对小鼠肝纤维化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 DHA)对肝纤维化小鼠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 BL/6野生型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8只。应用四氯化碳( CCl4)腹腔内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腹腔内注射CCl48次后,按20μg/g体质量的DHA原料药给予观察组小鼠灌胃,每天1次。等容积溶剂给予对照组、模型组灌胃。各组小鼠在注射12次后24h取肝组织。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 H&E)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肝纤维化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对比研究模型组和观察组的肝组织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及观察组肝组织病理证实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观察组Ⅰ型胶原染色面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能够降低CCl4诱导的小鼠肝组织Ⅰ型胶原沉积程度。

    作者:郭永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血清PF4、VEGF及组织CD31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患者血清PF4、VEGF浓度及组织中MVD-CD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PF4、VEGF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VD-CD31的表达,了解PF4、VEGF及MVD-CD31的变化规律,分析三者与乳腺肿瘤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PF4浓度分别为(0.354±0.198) ng/ml和(0.225±0.436)n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血清 VEGF 浓度分别为(15.458±15.819) pg/ml和(7.727±8.307)p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MVD-CD31分别为16.58±9.528和10.40±3.0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与VEGF呈正相关(r=0.693,P=0.001),血清PF4与MVD-CD31表达无相关性(r=0.01,P=0.947),血清VEGF与MVD-CD31表达无相关性(r=-0.075,P=0.605)。结论PF4可以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VEGF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VE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

    作者:张文进;李中信;袁洋;耿翠芝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及解痉平喘等相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2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缓解呼吸衰竭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缺氧状态,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苏杭;朱祥;王军;李永库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32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2015年32例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对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和药物不良反应分级统计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比中,抗感染药物占比高,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多的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一般药物不良反应为29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为3例。临床医师和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较多,而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相对较少。结论医院药师和临床医师应继续在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还必须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增强护理人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能力。

    作者:朱小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妊娠期贫血患者80例的血常规检验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与80例健康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孕妇贫血类型与孕周关系密切,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贫血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而孕晚期以大细胞性贫血为主。结论妊娠妇女发生贫血的概率较大,在孕早期和中期主要是小细胞性贫血,孕晚期主要是大细胞性贫血,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对Hb、RBC、MCH、MCV、MCHC以及RDW等血液指标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贫血、纠正贫血,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冯海珍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Notch4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Notch4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送检的乳腺癌患者85例乳腺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后按Notch4表达情况分为低表达组37例和高表达组48例,比较2组乳腺癌标本病理学特征。结果 Notch4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增高,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Notch4低表达组标本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Notch4高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otch4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有关,有借鉴意义。

    作者:郭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臭氧灌注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液中相关介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臭氧灌注与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对其疼痛与关节液中相关介质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患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独采取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臭氧灌注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关节液中相关介质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降低,ROM值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OD值较高, MDA、NO、炎性因子、uPA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P<0.01)。结论膝骨关节炎采用臭氧灌注与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优化关节液中相关介质的表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郑安祥;黄林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袁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在成年人接种中的免疫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在成年人接种中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300例种接乙肝疫苗的成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 3组,观察组给予3次2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对照组a给予3次1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对照组b给予1次6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比较3组接种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结果观察组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及6个月后的HBsAb阳转率及GMT水平均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按照同一接种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时,3次20μg剂量和1次6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相当,均比3次1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好。

    作者:黄小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我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信息系统获取该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手术总台次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数据,依据手术总台次,对各药使用数量、使用金额、用药频度( DDDs)、序号比( B/A)及日均费用( 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量大部分随着手术总台次的变化而波动。0.1 m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使用数量远高于其他药品,而氯胺酮注射液与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量相对较少。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和0.5mg)3年的DDDs均居前3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与盐酸吗啡注射液3年的B/A值及2013年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的B/A值均为1,同步性较好,其余均有偏倚。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3年的DDC值均保持稳定。结论该院(东区)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品种能满足临床需求,且其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蓓蓓;黄富宏;林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80例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癌症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给药1h后,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 P<0.01)。2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便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低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对中重度癌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磊磊;岳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西医联合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西医联合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及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西医联合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琪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又称成型支气管炎,临床诊断中并不常见,临床症状为咯出纤维素支气管样管形痰,有咯血现象,甚至会出现咯血不止[1]。临床上,治疗纤维性支气管炎并不难,但因患者不重视病情,在患病的前期未及时到医院就诊,导致病情严重。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提高医师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医院收治的纤维性支气管炎患者10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樊素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指标变化特点。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188例,对其病情特征、诊治经过及检测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多于7d后出现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升高,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特异性较高,C反应蛋白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均有升高,且与病情轻重正相关。结论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困难,通过适时检测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可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早期及时治疗干预,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赵小兵;王辉;吴海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