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表,对2014-2015年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药物不良反应( 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该中医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比2014年有所增长,其中补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2年来均居首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也有较明显的增长。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有上升,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
作者:林汉钦;范展霞;蔡秀娟;胡健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加强药剂科管理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抽取药剂科管理前2014年8月-2015年2月医院门诊各科室处方2000张作为未管理组,管理后2015年3~9月门诊各科室处方2000张作为管理组,比较2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管理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35%,低于未管理组的6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药剂科管理可明显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志恒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与80例健康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孕妇贫血类型与孕周关系密切,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贫血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而孕晚期以大细胞性贫血为主。结论妊娠妇女发生贫血的概率较大,在孕早期和中期主要是小细胞性贫血,孕晚期主要是大细胞性贫血,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对Hb、RBC、MCH、MCV、MCHC以及RDW等血液指标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贫血、纠正贫血,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冯海珍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快速减压手术,观察组实施控制性减压手术。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作者:王凡;李鑫;刘少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72例,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满意。
作者:晏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中医辨证的疗法。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氧分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药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义凯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桂附地黄丸结合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与TDP神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口服桂附地黄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桂附地黄丸配合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单纯针刺TDP神灯照射更好的疗效。
作者:吴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20mg/次,3次/d。持续服药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个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服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肿胀数及关节压痛个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 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 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类风湿关节炎可选方案。
作者:王海波;崔永虹;刘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常规降温及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按1.0 g/kg体质量剂量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04%,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GE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指标、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和中转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GE1可减轻SAP患者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改善胰腺微循环,改善预后。
作者:王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在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右锁骨下静脉导管留置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规范化护理组各5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规范化护理,比较2组CRBSI发生率。结果规范化护理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静脉导管留置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有助于降低CRBSI发生率,改善临床结局,提高深静脉导管使用效能,减少再置管,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秋香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心内科治疗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数、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等心电图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从多个方面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延健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2组腹痛、腹泻、发热缓解时间及各时间段治愈率。结果观察组腹泻、腹痛、发热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5、7、14d时的治愈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许晨佳;刘石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患者超前镇痛工作中行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6例,以镇痛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取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治疗,观察2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1h、2h、4h、8h、12h及24h,观察组VAS计分及Ramsay计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实施子宫切除方案治疗患者,予以超前镇痛时,选择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效果突出,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指标及镇静指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琥珀酸亚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亚铁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47%和100%,高于对照组的34.04%和89.36%(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9.79%(P<0.05)。2组均未出现急性中毒、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琥珀酸亚铁对于缺铁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硫酸亚铁,且显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更高、实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靖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西医疗法,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眩晕视觉评分( VAS)、头晕障碍量表( DHI)评价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DH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相应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眩晕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性更高,实践性更强,临床价值更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保桂 刊期: 2016年第35期
患者,女,48岁,因“体检胆红素升高”入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使用茵栀黄及甘草酸退黄、保肝治疗1周,复查胆红素进行性升高,改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 mg+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约5ml时突发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四肢皮肤冰凉,血压测不出,呼吸30次/min,脉搏110次/min,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入,予0.9%氯化钠100ml更换输液管,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复方氯化钠500ml扩容,多巴胺20mg维持血压,高流量给氧,经积极抢救,1h后面色口唇转红润,血压80/50mmHg,呼吸20次/min,脉搏90次/min,四肢皮肤温暖,病情好转。
作者:刘奇利;晏咏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评估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 FDC)的临床疗效,为改进肺结核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均采用6个月短程化疗,观察组用药方案为2HRZE/4HR,药物为FDC;对照组给予国家统一标准的2H3R3Z3E3/4H3R3板式组合药,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及疗程结束时2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DC治疗肺结核效果与国家标准治疗方案相似,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郑利群;汤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中药包加压外敷预防肥胖患者腹部Ⅱ类切口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行腹部手术,且切口种类系Ⅱ类切口,并符合肥胖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包加压外敷联合外科换药治疗35例,作为观察组,术后单纯外科换药治疗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5.7%,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22.9%,2组感染率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切口愈合时间观察组为(8±1.4)d,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2±1.2)d,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合理组合的中药包加压外敷能够减少肥胖腹部Ⅱ类切口患者术口切口感染率,且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权永志;张宝军;陈东伟;武笑羽;周进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榄香烯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对照组单纯放疗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50.0%,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病死率为15%(3/20),低于对照组的5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莹莹;夏秋燕;石慧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