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贫血患者80例的血常规检验分析

冯海珍

关键词:妊娠期, 贫血, 血常规检验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与80例健康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孕妇贫血类型与孕周关系密切,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贫血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而孕晚期以大细胞性贫血为主。结论妊娠妇女发生贫血的概率较大,在孕早期和中期主要是小细胞性贫血,孕晚期主要是大细胞性贫血,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对Hb、RBC、MCH、MCV、MCHC以及RDW等血液指标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贫血、纠正贫血,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 BV )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妇科门诊就诊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诊断了解BV发病情况,并将BV和非BV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妇科门诊BV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结果500例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诊断为BV78例(15.6%);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51例(10.20%);诊断为外阴假丝酵母菌病33例(6.60%)。单因素分析得出,BV组患者自行阴道冲洗、非经期使用护垫、性生活频繁、有阴道炎病史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BV组,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采用避孕套避孕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非经期使用护垫、自行冲洗阴道、有阴道炎病史为门诊BV患者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采用避孕套避孕为BV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BV诊断率较高,自行冲洗阴道、非经期使用护垫、性生活频繁、有阴道炎病史为BV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采用避孕套避孕可降低BV的发生率。

    作者:苏秀梅;黎锋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老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及用药安全

    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会对机体产生再次伤害。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定义为按照药品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作为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具有可预知性,同时也具有不可避免性。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以我院老年患者645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吴坚;付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社区老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对策

    目的:对社区老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具体防治对策。方法2015年6月对鹿邑县61个社区中1250例老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疾病的分析,进而提出防治疾病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结果1250例老年人中,患有抑郁障碍251例,占20.08%。其中男性占总人数的18.24%,女性占19.60%。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收入少、长期独居的老年人,患病几率更高。城市居民的患病率为21.36%,高于农村居民的1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的抑郁障碍患病率比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并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健康、丰富。

    作者:闫子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98例,按用药不同分为四磨汤组30例,小剂量红霉素组30例,两药联合治疗组38例。比较3组患儿呕吐、腹胀、胃储留等症状持续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呕吐、腹胀、胃储留等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另2组,临床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雯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药物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48岁,因“体检胆红素升高”入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使用茵栀黄及甘草酸退黄、保肝治疗1周,复查胆红素进行性升高,改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 mg+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约5ml时突发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四肢皮肤冰凉,血压测不出,呼吸30次/min,脉搏110次/min,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入,予0.9%氯化钠100ml更换输液管,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复方氯化钠500ml扩容,多巴胺20mg维持血压,高流量给氧,经积极抢救,1h后面色口唇转红润,血压80/50mmHg,呼吸20次/min,脉搏90次/min,四肢皮肤温暖,病情好转。

    作者:刘奇利;晏咏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与感染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感染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时给予依托咪酯辅助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麻醉效果及术后感染、疼痛发生情况。结果2组各时间点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时间点的心率均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疼痛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恒;刘齐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国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健康素养指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提高和维护自身健康决策的能力[1]。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与健康结局有直接的相关性[2]。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的研究,多以某一地区的大中专院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形成的研究报告从科研设计、样本量、民族、地域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我国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进行整体深入、全面研究的相关资料。近30年来,我国分别于(1982-1984年)、(1995年)、(2005-2007年)进行了3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3],虽然覆盖面广、样本量大,但是仅仅反映了一个时期内目标人群的口腔健康及口腔疾病流行趋势。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教育为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是提高目标人群口腔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综合部分学者的研究,就我国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邓爱停;杨立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作用于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召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中药包加压外敷预防肥胖患者腹部Ⅱ类切口术后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包加压外敷预防肥胖患者腹部Ⅱ类切口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行腹部手术,且切口种类系Ⅱ类切口,并符合肥胖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包加压外敷联合外科换药治疗35例,作为观察组,术后单纯外科换药治疗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5.7%,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22.9%,2组感染率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切口愈合时间观察组为(8±1.4)d,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2±1.2)d,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合理组合的中药包加压外敷能够减少肥胖腹部Ⅱ类切口患者术口切口感染率,且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权永志;张宝军;陈东伟;武笑羽;周进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高速涡轮钻法和劈凿法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拔除下颌阻生齿时采用高速涡轮钻法和劈凿法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下颌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速涡轮钻法实施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对照组采用劈凿法拔除,观察记录拔牙时间、切口信息、疼痛程度及张口受限程度,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切口平均长3cm,对照组平均为4.5cm;观察组平均拔牙时间为20min,对照组为35min;观察组疼痛程度小于或等于2分的有41例,对照组有18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高速涡轮钻法使拔牙创伤更小,时间更短,患者出现疼痛和张口受限的程度更低。

    作者:孙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Notch4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Notch4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送检的乳腺癌患者85例乳腺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后按Notch4表达情况分为低表达组37例和高表达组48例,比较2组乳腺癌标本病理学特征。结果 Notch4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增高,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Notch4低表达组标本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Notch4高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otch4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有关,有借鉴意义。

    作者:郭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麻醉应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方法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 B组,20例)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左手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 C组,20例)以传统触摸法行左手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失败率、穿透法置管率和血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C组(P<0.01);B组总失败率、穿透法置管率和血肿发生率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低年资麻醉医师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樊雅玲;李元;陈旭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产褥期抑郁症一般与女性生殖周期紧密相关,包括产前抑郁、产后抑郁及绝经期抑郁等。另外,一些妇产科疾病和手术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孕产妇有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我国妇产科抑郁症发生率为8%~51%,高于国外妇产科抑郁症发生率[1-2]。产科抑郁症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3]。

    作者:刘敏渊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我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信息系统获取该院(东区)2013-2015年手术室手术总台次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数据,依据手术总台次,对各药使用数量、使用金额、用药频度( DDDs)、序号比( B/A)及日均费用( 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量大部分随着手术总台次的变化而波动。0.1 m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使用数量远高于其他药品,而氯胺酮注射液与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量相对较少。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和0.5mg)3年的DDDs均居前3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与盐酸吗啡注射液3年的B/A值及2013年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的B/A值均为1,同步性较好,其余均有偏倚。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3年的DDC值均保持稳定。结论该院(东区)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品种能满足临床需求,且其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蓓蓓;黄富宏;林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涂阳肺结核患者14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 FDC)的临床疗效,为改进肺结核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均采用6个月短程化疗,观察组用药方案为2HRZE/4HR,药物为FDC;对照组给予国家统一标准的2H3R3Z3E3/4H3R3板式组合药,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及疗程结束时2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DC治疗肺结核效果与国家标准治疗方案相似,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郑利群;汤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72例,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满意。

    作者:晏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常规降温及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按1.0 g/kg体质量剂量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04%,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医院收治的260例老年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AP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咯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体征则包括听诊闻及湿啰音,听诊呼吸音降低,叩诊浊音且语颤增强等。166例患者有基础疾病,常见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高血压、糖尿病等。155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等。白细胞计数( WBC)或中性粒细胞( NEU)升高163例,WBC、NEU均正常83例, WBC或NEU下降14例。115例患者接受痰培养检查,结果显示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61例,单一病原菌感染45例、2种病原菌感染16例。胸部X线检查或CT检查显示单纯左肺感染72例、单纯右肺感染86例、双肺感染102例,合并胸腔积液22例。治疗原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基础疾病、并发症、家庭经济状况、既往治疗经验等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以及其他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痊愈或好转215例,死亡17例,放弃治疗28例。结论老年CAP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且基础疾病复杂、并发症多,从而使得其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作者:冀长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各27例,2组中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12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15例。比较2组中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结果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情况均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者效果相当。

    作者:李益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常规抗风湿药联合血必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常规抗风湿药联合血必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风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血必净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炎性指标[ C反应蛋白( CRP )、红细胞沉降率( ESR )、IL-6]、临床指标(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ESR及IL-6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及关节肿胀个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风湿药联合血必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刘体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