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黄酊的化学成分

王利红;解宝仙;辛义周;唐文照

关键词:马黄酊, 乙酸乙酯部位, 生物碱
摘要:目的:对马黄酊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抗炎活性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小檗碱(1),非洲防己碱(2),黄连碱(3),8-氧化表小檗碱(4),8-氧化黄连碱(5),栀子苷(6),马钱子碱(7),番木鳖碱(8),番木鳖次碱(9),α-香树脂醇(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 ~12均为首次从该复方制剂中分离得到,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其应该为马黄酊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已发表的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对所有文献进行筛选及提取资料,运用Stata10.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共计1 017例患者.与单纯西药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OR =3.89,95%CI(2.71,5.59),P<0.01];在改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分别为SMD=-1.62,95% CI(-2.29,-0.95),P<0.01;SMD=-2.96,95% CI(-3.92,-1.99),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尤其在改善TGAb及TPOAb方面.

    作者:范尧夫;刘克冕;张会峰;胡欣;褚晓秋;刘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清热养胃合剂的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清热养胃合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牛至、金莲花进行鉴别,其中牛至的薄层色谱鉴别采用咖啡酸为对照品,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0∶7.5∶1)为展开剂;金莲花的薄层色谱鉴别采用芦丁为对照品和金莲花对照药材,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0.8)为展开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的含量.结果:清热养胃合剂中的牛至、金莲花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与相应对照品均呈相同的鉴别反应;总黄酮含量测定中芦丁在0.134~0.670 m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8.42%,RSD 1.2%.含量测定中芦丁在0.400 ~4.000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1%,RSD 1.2%.结论: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定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清热养胃合剂的质量.

    作者:罗浩铭;张晓荧;董芳;陈英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分析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现代临床中药外用复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年1月-2015年3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搜索到的国内有关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临床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有效文献共62篇,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主要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补益肝肾为主,性味归经主要以温平、辛苦甘、肝脾肾经为主.结论:中药外治法在局部疗效上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初步探索,以期找出更有效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美燕;刘维;杨会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黄芩苷对大鼠和人肝微粒体CYP450酶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大鼠/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种属差异性,评价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通过采用体外肝微粒体温孵体系结合特异性探针底物的方法,结合应用LC-MS/MS检测各探针底物的代谢物的生成量,质谱检测条件为电喷雾离子化(ESI)源,选择性反应监测(SRM)扫描方式,色谱分离条件为ZORBAX Eclipse-plus C18色谱柱(2.1 mm× 100 mm,3.5 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 mL· min-1,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黄芩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7种亚型均无抑制作用,而对人肝微粒体CYP1 A2,CYP2C19和CYP2E1有较弱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9.72,40.91,32.83 μmol·L-.结论:黄芩苷对CYP450酶的抑制作用存在种属差异性,是人CYP1A2,CYP2C19,CYP2E1的弱抑制剂,临床静脉用药时,应注意可能因CYP450酶抑制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黄凯;刘志浩;贺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马黄酊的化学成分

    目的:对马黄酊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抗炎活性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小檗碱(1),非洲防己碱(2),黄连碱(3),8-氧化表小檗碱(4),8-氧化黄连碱(5),栀子苷(6),马钱子碱(7),番木鳖碱(8),番木鳖次碱(9),α-香树脂醇(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 ~12均为首次从该复方制剂中分离得到,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其应该为马黄酊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

    作者:王利红;解宝仙;辛义周;唐文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蜂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目的:通过建立蜂胶药材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蜂胶药材质量的差异,为蜂胶原料适宜产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4个不同主产区14批不同产地蜂胶药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蜂胶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2个指纹图谱共有峰,14批蜂胶药材中9批蜂胶药材的相似度>0.90,说明不同主产区及同一主产区不同产地蜂胶指纹图谱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蜂胶药材的的质量控制及产地鉴别.

    作者:贾艾玲;朱凯;郑爱竹;邱智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吡虫啉和多杀菌素在丹参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分析

    目的:建立丹参中吡虫啉和多杀菌素的检测方法,并对残留动态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样品用有机溶剂提取,利用固相萃取小柱净化,HPLC-DAD进行检测.结果:2种农药残留的前处理均采用固相萃取法,净化较为彻底,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度、精密度和检出限均符合农残测定要求.消解动态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以2h残留量为初始残留量,吡虫啉和多杀菌素半衰期(t1/2)分别为3.65 d和1.64 d,表明施药初期多杀菌素消解速度比吡虫啉快;ld后吡虫啉和多杀菌素在丹参中的消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t1/2分别为6.93 d和11.55 d,表明多杀菌素的持效期更长;在相同剂量标准下,多杀菌素的残留量均低于吡虫啉,因此多杀菌素的安全间隔期比吡虫啉更短.吡虫啉在土壤和产品中的终残留分别为0.02,0.18 mg·kg-1,多杀菌素均未检出(<1.9μg·kg-1),表明多杀菌素的终残留更低.结论:在丹参种植中,多杀菌素可作为一种替代吡虫啉的理想农药.

    作者:王亮;李敏;郭威;管仁伟;周倩;于宗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近30年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以探求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目的,检索近3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纳入的65首方剂中共涉及119种药物,提取常用药物有25种,常用核心药物组合33个(支持度15%,置信度0.9).揭示核心药物为苦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石膏,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通过抗病毒与调节免疫治疗病毒性肺炎.

    作者:杨海昊;于莹;汤继芹;韩涛;吕征;仇大伟;黄海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五味金色分散片的提取工艺与制剂处方优选

    目的:考察五味金色分散片的提取工艺与制剂处方,为五味金色丸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总多酚、没食子酸含量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料液比对五味金色分散片水提工艺的影响.以外观、分散均匀性、硬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该分散片的辅料种类和用量.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90 min;总多酚得率6.29%,没食子酸质量398.37 mg,浸膏得率24.28%.以可压性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崩解剂,微粉硅胶为润滑剂,在130 s内完全崩解并均匀分散.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有效成分提取率高,制剂处方设计合理,片剂质量稳定.

    作者:关志宇;吴文婷;刘亚丽;陈丽华;刘婧;朱继孝;程虹毓;黄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20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 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含量血清体积分数为5%,10%,15%),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UVECs活力,微板法检测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一氧化氮(N0)的含量,ELISA法检测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上清液中LDH活性明显增高,ET-1和PAI-1含量显著增加,NO和tPA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压宝蓝片中、高浓度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LDH活性显著减低,ET-1和PAI-1含量显著减少,NO和tPA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对H202诱导的HUVECs损伤具有显著地保护作用.

    作者:梁瑞峰;李开言;王晓丽;王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芪术益气润肠颗粒质量控制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控制芪术益气润肠颗粒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芪术益气润肠颗粒中黄芪甲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对其中的黄芪、白术、枳壳饮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0.041 4 ~0.207 μg,松果菊苷0.1467~0.7335 μg,毛蕊花糖苷0.035 1 ~0.175 5μg,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0.999 5,0.999 6;平均回收率在97.8% ~ 102.2%,RSD在1.8% ~2.3%.薄层色谱中检出了黄芪、白术、枳壳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简便、快速,能够有效控制芪术颗粒的质量.

    作者:周亚萍;谈瑄忠;毛春芹;陆兔林;徐炜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富硒灵芝多糖调节SCD1,PPARα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症状

    目的:探讨富硒灵芝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血脂、炎性因子、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50 mg·kg-1)组和富硒灵芝多糖低、中、高剂量(0.3,0.6,1.2g·kg-1,ig)组,高脂高糖饮食12周复制NAFLD模型,相应治疗4和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测定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脏匀浆中SCDI和PPARα含量.结果:处理4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脏有明显脂肪空泡,且伴有炎症反应;与模型组相比,富硒灵芝3个治疗组脂肪颗粒明显减少.处理8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HDL-C,LDL-C,IL-1α,IL-1β和TNF-α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富硒灵芝多糖3个组的HDL-C,LDL-C,IL-1α,IL-1β和TNF-α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无显著差异.处理4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脏SCD1和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富硒灵芝多糖3个组肝脏SCD1和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多烯磷脂酰胆碱处理对肝脏SCD1和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改善优于富硒灵芝多糖治疗组.结论:富硒灵芝多糖可改善NAFLD大鼠肝脏SCD1和PPARα表达,效果虽弱于多烯磷脂酰胆碱,但也可较好的调节血脂和炎症.

    作者:贾亚敏;武俊紫;胡跃高;李树德;沈平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且专属性强的体内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该制剂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UPLC-MS/MS),测定大鼠按2.4 g·kg-1灌胃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质谱采用的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丹参酮ⅡAm/z 295.0~249.0,丹酚酸B m/z 717.1~519.0和黄芩素m/z271.1~122.8.通过DAS 2.1.1药动学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与其他内源性和药源性成分达到了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1~100,5~500 μg· L-1;平均提取回收率在72.43% ~93.92%;准确度在92.65% ~ 106.26%,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在2.73% ~9.87%.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达峰浓度(Cmax) (38.34±17.35),(32.00±15.43)μg· L-1;达峰时间(rmax)分别为(0.25±0.23),(0.75±0.18)h.结论:UPLC-MS/MS能够快速、灵敏、专属地分析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该方法适用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作者:原会俊;王岚;成龙;殷小杰;许海玉;贡磊磊;梁日欣;杨洪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bi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bid.疗程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积分、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情积分,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80.49% (P <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肺功能水平,降低体内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岩大戟内酯B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岩大戟内酯B (jolkinolide B,JB)对人乳腺癌MDA-M B-231细胞增殖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加入JB,使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10,20,40,80 mg·L-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岩大戟内酯B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另设10,20,40,80 mg·L-1组的JB,采用流式检测技术分析岩大戟内酯B对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随着岩大戟内酯B浓度增加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G1期细胞阻滞.与空白组比较,20,40 μmol·L-的岩大戟内酯B可抑制CyclinD1和eIF4E的mRNA表达,转染eIF4E-siRNA组CyclinD1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也被抑制,同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 <0.05,P<0.01).结论:岩大戟内酯B可通过下调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而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

    作者:林宇;岳丽玲;蒋丽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空肠黏膜的修复及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空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以探究四君子汤对脾虚证益气健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精眯组(7.5 mg·kg-1)和四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22.0,11.0,5.5g·kg-1);除正常组外,ih利血平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组别大鼠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并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大鼠空肠组织的病理切片进行观察,比较其黏膜损伤修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不同组别的葡萄糖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app)的比较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对葡萄糖的吸收显著降低,且空肠黏膜损伤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精眯组和给药组大鼠对葡萄糖的吸收明显增加,空肠黏膜损伤明显得到修复(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促进脾虚大鼠小肠吸收葡萄糖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修复脾虚大鼠的肠黏膜来增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发挥益气健脾作用.

    作者:黄丽花;王素军;钟运鸣;熊晓红;岑美凤;臧林泉;王桂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红芪总多糖保留率建立纤维性根茎药材的超滤预测模型

    目的: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纤维性根茎药材的超滤总多糖保留率.方法:以无机陶瓷膜的膜孔径、滤过压力、药液温度为输入变量,不同超滤条件下红芪酶解提取液中总多糖保留率为输出变量,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优化网络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性能及适用性进行考察.结果: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为3-6-1,对红芪总多糖保留率预测的平均预测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误差率分别为0.10%,0.98%,1.55%;对黄芪总多糖保留率预测的平均误差率2.77%.结论: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好,可用于预测纤维性根茎药材超滤的总多糖保留率.

    作者:李子荣;刘晓霞;王继龙;魏舒畅;柳春;金辉;范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河南产大黄类药材质量分析

    目的:比较河南不同产地大黄的质量,为该药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查土大黄苷,利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 1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9批药材中4批含有土大黄苷,鉴别为土大黄,来源为波叶组大黄的华北大黄;5批不含土大黄苷,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质量分数均>1.5%,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平顶山鲁山县的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较高(4.65%),洛阳嵩县次之(4.38%),2种大黄来源分别为药用大黄、掌叶大黄.结论:河南不同产地分布的药用大黄、掌叶大黄药材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华北大黄不能作为大黄药材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书莉;薛淑娟;陈随清;葛晓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抗炎活性比较

    目的:考察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 264.7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以确定痹祺胶囊中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质量控制标准升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急性炎症模型,给予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6种单体成分马钱子碱,士的宁,隐丹参酮,丹酚酸B,甘草苷,甘草酸治疗,痹祺胶囊水提取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25,0.5,1mg·L-1,各单体成分浓度分别为1×10-7,1×10-6,1 ×10-5 mol· L-1,治疗24 h后,采用Griess试剂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各单体成分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0)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AW 264.7细胞NO,IL-6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痹祺胶囊水提取物与隐丹参酮均能抑制NO和IL-6分泌;马钱子碱,士的宁,甘草苷和甘草酸均可抑制RAW 264.7细胞NO分泌.结论:痹祺胶囊水提取物中的主要抗炎成分是隐丹参酮,马钱子碱,士的宁.

    作者:冯其帅;王贵芳;王强松;高丽娜;崔元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抑制作用和机制

    目的:研究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取雌性SD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大鼠外,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血化瘀消癥汤高、中、低剂量组(12,8,4 g·kg-1)和孕三烯酮组(0.05 g·kg-1),每组10只.分别ig给药28 d后,采集病灶组织标本,观察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体积的抑制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异位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VEGFR-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较模型组明显抑制,各给药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和VEGFR-1 mRNA及蛋白表达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养血化瘀消癥汤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的发展,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VEGF/VEGFR信号通路调控病灶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张璐砾;金勇;郭洪武;邱华;夏猛;张淑贤;王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