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燕;刘维;杨会军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含药血清通过诱导自噬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影响.方法:大鼠ig 8.99 g·kg-1丹栀逍遥散,制备含药血清,取对数生长期MCF-7细胞,以1×105个/mL密度接种于96孔板,每孔 100 μL,分为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每组设3个复孔,分别作用12,24,48,72 h,噻唑蓝(MTT)法测定其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单丹磺酰戊二胺(MDC)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自噬泡的形成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15%丹栀逍遥散含药血清具有显著抑制MCF-7细胞生长的作用,确定其佳作用时间为48 h.丹栀逍遥散含药血清作用细胞48 h后能够增强MDC染色荧光强度,增加自噬泡的形成并显著上调Beclin1的表达.结论:丹栀逍遥散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抑制MCF-7的细胞生长,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可能是其抗乳腺癌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然;杜娜;刘立萍;潘嘉祥;李雪峰;李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岩大戟内酯B (jolkinolide B,JB)对人乳腺癌MDA-M B-231细胞增殖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加入JB,使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10,20,40,80 mg·L-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岩大戟内酯B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另设10,20,40,80 mg·L-1组的JB,采用流式检测技术分析岩大戟内酯B对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随着岩大戟内酯B浓度增加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G1期细胞阻滞.与空白组比较,20,40 μmol·L-的岩大戟内酯B可抑制CyclinD1和eIF4E的mRNA表达,转染eIF4E-siRNA组CyclinD1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也被抑制,同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 <0.05,P<0.01).结论:岩大戟内酯B可通过下调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而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
作者:林宇;岳丽玲;蒋丽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0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APP/PS1模型组,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0.59,1.18,2.36 g·kg-1·d-1)组,西药布洛芬(0.04g·kg-1·d-1)组,每组8只.相匹配的3月龄野生型(WT)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ig给药3个月,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层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PP/PS1模型组小鼠在各时期找到平台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均延长(P<0.05),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降低(P<0.05),ACh含量及ChAT活性均降低(P<0.05).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与APP/PS1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P<0.05),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增高(P<0.05),ACh含量及ChAT活性均增高(P<0.05),AChE活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剂量的六味地黄丸可通过提高脑内ChAT活性,增加ACh含量影响中枢神经胆碱能系统,从而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崔勇;王艳杰;赵丹玉;冯晓帆;张林;柳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bi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bid.疗程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积分、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情积分,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80.49% (P <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肺功能水平,降低体内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研究赶黄草的指纹药动学,为揭示中药血清指纹成分群吸收、分布和代谢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大鼠灌胃给药,眼静脉丛采血,用甲醇沉淀蛋白,采用HPLC分析血清样品,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0~ 70min,10% ~50%A;70 ~ 75 min,50%~10% A),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0.8 mL·min-.建立赶黄草给药后血清样品的指纹图谱,确定入血成分.结果:发现6个入血成分,连续灌胃给药3d后总入血成分浓度达到饱合,停药36 h后,基本代谢完全.结论:给药后血清中6个移行成分可能为赶黄草的药效物质基础;总入血成分药-时曲线变化规律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吸收、分布、代谢过程类似,血清指纹成分群达到饱和时间较长,与中药起效慢、作用时间久的特点吻合,为中药的指纹药动学、药效物质基础及半衰期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陀扬凌;刘宇;娄涛涛;欧小洪;张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现代临床中药外用复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年1月-2015年3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搜索到的国内有关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临床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有效文献共62篇,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主要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补益肝肾为主,性味归经主要以温平、辛苦甘、肝脾肾经为主.结论:中药外治法在局部疗效上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初步探索,以期找出更有效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美燕;刘维;杨会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四神丸对结肠炎大鼠派伊尔结(Payer's patch,PP结)中Treg/Th 17细胞间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组(2.5 g·kg-1)及美沙拉嗪组(0.15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后,ig给药7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小肠PP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并计算Treg/Th17,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a(STAT5a)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CD8+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且CD4/CD8间比例明显升高,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明显降低,Th17细胞明显升高,Treg/Th 17降低,而且结肠组织中RORγt蛋白表达量升高,STAT5a蛋白表达量则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组大鼠小肠PP结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CD8+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且CD4/CD8间比例明显降低(P<0.01),同时,四神丸组则CD4+CD25+ Foxp3+ Treg细胞显著升高,Th17细胞明显降低,Treg/Th 17升高,而且结肠组织中RORγt蛋白表达量降低,STAT5a蛋白表达量则显著增加(P <0.05,P<0.01).结论:四神丸可以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并通过抑制RORγt表达、提高STAT5a的蛋白分泌调节Treg/Th 17间的平衡.
作者:刘端勇;徐荣;黄敏芳;王馨;邹勇;岳海洋;叶青;赵海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复方脑脉通和葛根药材提取物中大豆苷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复方脑脉通提取物中其他成分对大豆苷元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按大豆苷元1.002 5 mg·kg-1分别灌胃给予复方脑脉通提取物和葛根提取物,不同时间点采血后进行UPLC-MS分析,测定血浆中大豆苷元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通过SPSS 16.0软件对不同药动学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豆苷元线性范围6.175 ~741.0 μg·L-1,定量限6.175tμg·L-1,低检测限1.235 μg·L-1.复方脑脉通和葛根药材提取物中大豆苷元的达峰浓度和清除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参数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UPLC-MS专属性强、准确、灵敏,适用于以大豆苷元为主要成分的药物的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复方脑脉通中其他药材对大豆苷元的吸收及清除有较大影响,使大豆苷元的达峰浓度及清除速率降低.
作者:刘冬云;朱国雪;吴纯伟;容悦莹;朱婉婷;冯素香;王淑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半枝莲药材中同时测定对香豆酸和肉桂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10,280 nm,柱温26℃.结果:对香豆酸和肉桂酸分别在0.148 ~1.776 μg(r =0.999 8),0.062 ~0.992 μg(r =0.999 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 (RSD 1.5%),99.3% (RSD 1.8%),供试品溶液在12h内稳定.通过对8批半枝莲药材的测定,结果发现湖北(批号130501)样品中2种成分含量总体优于其他产地样品.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适用于半枝莲药材中对香豆酸和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付小凯;刘勇;李阳;闫辉;容蓉;巩丽丽;蒋海强;吕青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墨旱莲中旱莲苷C,旱莲苷IV,旱莲苷A,刺囊酸-2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50%甲醇超声提取,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水,流速0.3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5μL.结果:旱莲苷C,旱莲苷IV,旱莲苷A,刺囊酸-28-O-β-D-葡萄糖苷4种皂苷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均在95% ~ 105%,其RSD均<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墨旱莲中旱莲苷C,旱莲苷IV,旱莲苷A,刺囊酸-2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晶;夏明辉;李莉;韩立峰;张祎;王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纯化巴戟天低聚糖的工艺条件,制备高纯度的低聚糖有效部位.方法:以耐斯糖和水溶性低聚糖的吸附-洗脱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径高比、洗脱剂用量等因素对巴戟天低聚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40 g·L-1,树脂柱径高比1∶6,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1∶25,加水12 BV以流速2 BV·h-1洗脱.水洗脱液中低聚糖平均质量分数、吸附-洗脱率、转移率分别为55.70%,94.45%,91.82%.结论:该纯化工艺简单、稳定、成本低,可应用于中试生产.低聚糖有效部位纯度>50%.
作者:杨欣;宋健平;关业枝;王琪;林励;林伟栋;顾善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富硒灵芝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血脂、炎性因子、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50 mg·kg-1)组和富硒灵芝多糖低、中、高剂量(0.3,0.6,1.2g·kg-1,ig)组,高脂高糖饮食12周复制NAFLD模型,相应治疗4和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测定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脏匀浆中SCDI和PPARα含量.结果:处理4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脏有明显脂肪空泡,且伴有炎症反应;与模型组相比,富硒灵芝3个治疗组脂肪颗粒明显减少.处理8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HDL-C,LDL-C,IL-1α,IL-1β和TNF-α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富硒灵芝多糖3个组的HDL-C,LDL-C,IL-1α,IL-1β和TNF-α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无显著差异.处理4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脏SCD1和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富硒灵芝多糖3个组肝脏SCD1和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多烯磷脂酰胆碱处理对肝脏SCD1和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改善优于富硒灵芝多糖治疗组.结论:富硒灵芝多糖可改善NAFLD大鼠肝脏SCD1和PPARα表达,效果虽弱于多烯磷脂酰胆碱,但也可较好的调节血脂和炎症.
作者:贾亚敏;武俊紫;胡跃高;李树德;沈平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10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高、中、低剂量(1.08,0.72,0.54 g·kg-1·d-1)组,吡格列酮(10 mg·kg-1 ·d-1)组,丹蛭-吡格列酮(1.08+0.01 g·kg-1·d-1)组.造模成功后分别按相应剂量ig药物,每日1次.给药8周后,所有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样本和处死剪取腹主动脉进行相关检测,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治疗8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MAPK激酶3/6(MKK3/6),核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环氧化酶-2(COX-2),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上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p-p38MAPK,MKK3/6,CREB1,COX-2,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调,MK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腹主动脉免疫组化示,给药组p38MAPK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能调节T2DM模型大鼠血管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并可能从而改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作者:杨晓春;鲍陶陶;储全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河南不同产地大黄的质量,为该药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查土大黄苷,利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 1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9批药材中4批含有土大黄苷,鉴别为土大黄,来源为波叶组大黄的华北大黄;5批不含土大黄苷,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质量分数均>1.5%,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平顶山鲁山县的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较高(4.65%),洛阳嵩县次之(4.38%),2种大黄来源分别为药用大黄、掌叶大黄.结论:河南不同产地分布的药用大黄、掌叶大黄药材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华北大黄不能作为大黄药材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书莉;薛淑娟;陈随清;葛晓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系统研究太白山地区索骨丹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通过小抑菌浓度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从索骨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鬼灯檠素(2),儿茶素(3),对羟基苯甲酸(4),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5),没食子酸(6),琥珀酸(7),苹果酸甲酯(8).结论:化合物4,5,7和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化合物5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小抑菌浓度为15.6 mg·L-1.
作者:闫梦茹;马养民;王健;屈子睿;许倩;苗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已发表的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对所有文献进行筛选及提取资料,运用Stata10.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共计1 017例患者.与单纯西药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OR =3.89,95%CI(2.71,5.59),P<0.01];在改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分别为SMD=-1.62,95% CI(-2.29,-0.95),P<0.01;SMD=-2.96,95% CI(-3.92,-1.99),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尤其在改善TGAb及TPOAb方面.
作者:范尧夫;刘克冕;张会峰;胡欣;褚晓秋;刘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川芎-天麻药对中天麻素、天麻苷元、阿魏酸和藁本内酯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ODS-3色谱柱(4.6 mmx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天麻素、天麻苷元),320 nm(阿魏酸、藁本内酯),柱温25℃,流速1.0 mL·min-1.结果:4种效应成分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天麻素、天麻苷元、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0%,103.4%,100.6%,101.8%,RSD分别为0.4%,0.5%,4.5%,2.6%.结论:该方法简便、精密度、重复性好,可用于川芎-天麻药对中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周赛妮;刘明平;文艺;严萍;毛禹康;黄志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液流变学、炎症细胞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63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结果:①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流变学: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5).③炎症细胞因子: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出现显著性的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IL-1,IL-6,TNF-α,hs-CRP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④内皮功能:治疗后,两组的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均出现显著性的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和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李建鹏;王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且专属性强的体内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该制剂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UPLC-MS/MS),测定大鼠按2.4 g·kg-1灌胃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质谱采用的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丹参酮ⅡAm/z 295.0~249.0,丹酚酸B m/z 717.1~519.0和黄芩素m/z271.1~122.8.通过DAS 2.1.1药动学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与其他内源性和药源性成分达到了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1~100,5~500 μg· L-1;平均提取回收率在72.43% ~93.92%;准确度在92.65% ~ 106.26%,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在2.73% ~9.87%.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达峰浓度(Cmax) (38.34±17.35),(32.00±15.43)μg· L-1;达峰时间(rmax)分别为(0.25±0.23),(0.75±0.18)h.结论:UPLC-MS/MS能够快速、灵敏、专属地分析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该方法适用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作者:原会俊;王岚;成龙;殷小杰;许海玉;贡磊磊;梁日欣;杨洪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相关研究的文献报道,围绕尿酸盐结晶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对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靶点和药理作用机制进行文献整理、分析和归纳.研究表明,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皂苷类、香豆素类等,通过抗炎、镇痛、抑制相关炎症介质的释放及其信号通路、抗氧化等作用机制及多个药物作用靶点发挥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西药作用靶点较单一,存在较严重副作用,不利于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复发作.中医运用天然药物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拥有上千年历史和经验,与西药相比,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天然药物具有多靶点,低毒副作用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丁工作者运用实验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并取得喜人的研究成果.
作者:杨会军;彭江云;陈艳林;李兆福;刘维超;狄朋桃;吴晶金;李玲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