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杜娜;刘立萍;潘嘉祥;李雪峰;李海波
目的:探究大黄治疗脓毒症模型大鼠的病原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LPS腹腔注射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大黄高、中、低剂量组(150,100,50 mg·kg-1),2次/dig给药,连续给药3d,记录各组大鼠病死率情况,采用细菌传统培养法对大鼠膜菌群、腔菌群及肠系膜淋巴结、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同时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2(AQP2)和AQP8.结果:大黄高、中剂量组大鼠病死率降低;各组大鼠膜菌群和腔菌群变化差异大,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较明显,各治疗组AQP2和AQP8表达与脓毒症模型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各治疗组AQP2和AQP8表达下降,与大黄剂量有依赖性,同时淋巴结与血标本细菌含量有所降低.结论:大黄可下调AQPs表达发挥泻下功能,减少脓毒症大鼠细菌移位治疗脓毒症,但中剂量大黄在发挥上述作用时有利用平衡肠道菌群.
作者:翟璐;高巧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以探求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目的,检索近3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纳入的65首方剂中共涉及119种药物,提取常用药物有25种,常用核心药物组合33个(支持度15%,置信度0.9).揭示核心药物为苦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石膏,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通过抗病毒与调节免疫治疗病毒性肺炎.
作者:杨海昊;于莹;汤继芹;韩涛;吕征;仇大伟;黄海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bi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bid.疗程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积分、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情积分,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80.49% (P <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肺功能水平,降低体内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建立蜂胶药材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蜂胶药材质量的差异,为蜂胶原料适宜产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4个不同主产区14批不同产地蜂胶药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蜂胶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2个指纹图谱共有峰,14批蜂胶药材中9批蜂胶药材的相似度>0.90,说明不同主产区及同一主产区不同产地蜂胶指纹图谱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蜂胶药材的的质量控制及产地鉴别.
作者:贾艾玲;朱凯;郑爱竹;邱智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取雌性SD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大鼠外,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血化瘀消癥汤高、中、低剂量组(12,8,4 g·kg-1)和孕三烯酮组(0.05 g·kg-1),每组10只.分别ig给药28 d后,采集病灶组织标本,观察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体积的抑制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异位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VEGFR-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较模型组明显抑制,各给药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和VEGFR-1 mRNA及蛋白表达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养血化瘀消癥汤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的发展,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VEGF/VEGFR信号通路调控病灶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张璐砾;金勇;郭洪武;邱华;夏猛;张淑贤;王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系统研究太白山地区索骨丹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通过小抑菌浓度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从索骨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鬼灯檠素(2),儿茶素(3),对羟基苯甲酸(4),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5),没食子酸(6),琥珀酸(7),苹果酸甲酯(8).结论:化合物4,5,7和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化合物5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小抑菌浓度为15.6 mg·L-1.
作者:闫梦茹;马养民;王健;屈子睿;许倩;苗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1 2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能减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SMD=1.00,95% CI(0.70,1.30),P<0.01]和24 h尿蛋白定量[SMD=1.00,95% CI(0.70,1.30),P<0.01];不能显著减少血清肌酐[SMD =0.11,95% CI(-0.03,0.26),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减小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但对肾功能无显著性改善.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限制,该结论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何芳;张霄;陈赫军;李洁;何世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0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APP/PS1模型组,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0.59,1.18,2.36 g·kg-1·d-1)组,西药布洛芬(0.04g·kg-1·d-1)组,每组8只.相匹配的3月龄野生型(WT)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ig给药3个月,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层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PP/PS1模型组小鼠在各时期找到平台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均延长(P<0.05),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降低(P<0.05),ACh含量及ChAT活性均降低(P<0.05).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与APP/PS1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P<0.05),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增高(P<0.05),ACh含量及ChAT活性均增高(P<0.05),AChE活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剂量的六味地黄丸可通过提高脑内ChAT活性,增加ACh含量影响中枢神经胆碱能系统,从而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崔勇;王艳杰;赵丹玉;冯晓帆;张林;柳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研究收集了吴银根教授调治支气管哮喘的膏方处方108首,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了膏方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提取了“苍耳子-茜草-辛夷-白芷”等10个核心组合和“紫草-泽漆-鸡内金-射干-鬼箭羽-黄精”等10个新处方,得出吴银根教授在运用膏方调治支气管哮喘的部分用药规律,包括通过温补脾肾,多途径调理“寒体”;重视改善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等相关疾病的症状;分寒热治痰;以调理枢机法治气;对妇人与经产有关的哮喘注重通经络和血脉等.
作者:孙鼎;唐凌;吴银根;方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优化红花减压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为该工艺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体积分数、沸腾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参数进行考察,结合扫描电镜微观分析不同处理方式药材表面的微观形态.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20倍量50%乙醇于65℃提取2次,每次42 min.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1.51%.结论:优选的减压提取工艺稳定可靠,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显著高于传统回流提取法,提示减压提取法适合中药材中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作者:王雅琪;何小汝;伍振峰;张小飞;兰继平;郑琴;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考察五味金色分散片的提取工艺与制剂处方,为五味金色丸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总多酚、没食子酸含量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料液比对五味金色分散片水提工艺的影响.以外观、分散均匀性、硬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该分散片的辅料种类和用量.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90 min;总多酚得率6.29%,没食子酸质量398.37 mg,浸膏得率24.28%.以可压性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崩解剂,微粉硅胶为润滑剂,在130 s内完全崩解并均匀分散.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有效成分提取率高,制剂处方设计合理,片剂质量稳定.
作者:关志宇;吴文婷;刘亚丽;陈丽华;刘婧;朱继孝;程虹毓;黄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服颈椎复元丹及外用力学平衡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4月治疗组对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复元丹结合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对照组160例服用天麻蜜环菌片配合颈椎牵引治疗,10d为1个疗程,休息1d后,开始下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1年主要从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颈椎弓顶距变化、颈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椎基底动脉收缩峰期及舒张末期的血流量、弓顶距的改善、颈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的改善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有效率96.2%,对照组有效率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复元丹结合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提高椎动脉的顺应性从而增加脑部的血供,重建颈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作者:王上增;黄俊卿;宋晓光;李帅垒;郑福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岩大戟内酯B (jolkinolide B,JB)对人乳腺癌MDA-M B-231细胞增殖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加入JB,使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10,20,40,80 mg·L-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岩大戟内酯B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另设10,20,40,80 mg·L-1组的JB,采用流式检测技术分析岩大戟内酯B对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随着岩大戟内酯B浓度增加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G1期细胞阻滞.与空白组比较,20,40 μmol·L-的岩大戟内酯B可抑制CyclinD1和eIF4E的mRNA表达,转染eIF4E-siRNA组CyclinD1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也被抑制,同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 <0.05,P<0.01).结论:岩大戟内酯B可通过下调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而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
作者:林宇;岳丽玲;蒋丽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纯化巴戟天低聚糖的工艺条件,制备高纯度的低聚糖有效部位.方法:以耐斯糖和水溶性低聚糖的吸附-洗脱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径高比、洗脱剂用量等因素对巴戟天低聚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40 g·L-1,树脂柱径高比1∶6,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1∶25,加水12 BV以流速2 BV·h-1洗脱.水洗脱液中低聚糖平均质量分数、吸附-洗脱率、转移率分别为55.70%,94.45%,91.82%.结论:该纯化工艺简单、稳定、成本低,可应用于中试生产.低聚糖有效部位纯度>50%.
作者:杨欣;宋健平;关业枝;王琪;林励;林伟栋;顾善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考察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 264.7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以确定痹祺胶囊中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质量控制标准升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急性炎症模型,给予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6种单体成分马钱子碱,士的宁,隐丹参酮,丹酚酸B,甘草苷,甘草酸治疗,痹祺胶囊水提取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25,0.5,1mg·L-1,各单体成分浓度分别为1×10-7,1×10-6,1 ×10-5 mol· L-1,治疗24 h后,采用Griess试剂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各单体成分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0)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AW 264.7细胞NO,IL-6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痹祺胶囊水提取物与隐丹参酮均能抑制NO和IL-6分泌;马钱子碱,士的宁,甘草苷和甘草酸均可抑制RAW 264.7细胞NO分泌.结论:痹祺胶囊水提取物中的主要抗炎成分是隐丹参酮,马钱子碱,士的宁.
作者:冯其帅;王贵芳;王强松;高丽娜;崔元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墨旱莲中旱莲苷C,旱莲苷IV,旱莲苷A,刺囊酸-2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50%甲醇超声提取,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水,流速0.3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5μL.结果:旱莲苷C,旱莲苷IV,旱莲苷A,刺囊酸-28-O-β-D-葡萄糖苷4种皂苷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均在95% ~ 105%,其RSD均<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墨旱莲中旱莲苷C,旱莲苷IV,旱莲苷A,刺囊酸-2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晶;夏明辉;李莉;韩立峰;张祎;王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济肾胶囊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对ADR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2次尾静脉注射法建立ADR肾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黄葵胶囊组(1.88 g.kg-1),济肾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25,1.13,0.56g·kg-1),正常组,每组10大鼠.7d后开始给药,并于7,14,28 d,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及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 h蛋白尿,血清中TG,TC,SCr,BUN的含量及细胞因子TNF-α,IL-8,NF-κB,TGF-β1,MDA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TP,Alb的含量及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济肾胶囊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24 h蛋白尿;可明显降低血清中TG,TC,SCr,BUN的含量(P<0.05,P<0.01),显著提高TP,Alb的含量(P <0.05,P<0.01);可明显的降低细胞因子TNF-α,IL-8,NF-κB,TGF-β1的水平(P<0.05,P<0.01),能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减轻肾脏组织的病变程度,改善肾功能.结论:济肾胶囊通过调节细胞因子TNF-α,IL-8,NF-κB,TGF-β1治疗ADR肾病模型大鼠,并对肾组织具有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晋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10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高、中、低剂量(1.08,0.72,0.54 g·kg-1·d-1)组,吡格列酮(10 mg·kg-1 ·d-1)组,丹蛭-吡格列酮(1.08+0.01 g·kg-1·d-1)组.造模成功后分别按相应剂量ig药物,每日1次.给药8周后,所有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样本和处死剪取腹主动脉进行相关检测,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治疗8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MAPK激酶3/6(MKK3/6),核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环氧化酶-2(COX-2),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上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p-p38MAPK,MKK3/6,CREB1,COX-2,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调,MK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腹主动脉免疫组化示,给药组p38MAPK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能调节T2DM模型大鼠血管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并可能从而改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作者:杨晓春;鲍陶陶;储全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现代临床中药外用复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年1月-2015年3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搜索到的国内有关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临床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有效文献共62篇,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主要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补益肝肾为主,性味归经主要以温平、辛苦甘、肝脾肾经为主.结论:中药外治法在局部疗效上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初步探索,以期找出更有效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美燕;刘维;杨会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液流变学、炎症细胞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63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结果:①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流变学: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5).③炎症细胞因子: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出现显著性的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IL-1,IL-6,TNF-α,hs-CRP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④内皮功能:治疗后,两组的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均出现显著性的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和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李建鹏;王峥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