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琪;何小汝;伍振峰;张小飞;兰继平;郑琴;杨明
目的:探讨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20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 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含量血清体积分数为5%,10%,15%),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UVECs活力,微板法检测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一氧化氮(N0)的含量,ELISA法检测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上清液中LDH活性明显增高,ET-1和PAI-1含量显著增加,NO和tPA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压宝蓝片中、高浓度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LDH活性显著减低,ET-1和PAI-1含量显著减少,NO和tPA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对H202诱导的HUVECs损伤具有显著地保护作用.
作者:梁瑞峰;李开言;王晓丽;王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优化红花减压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为该工艺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体积分数、沸腾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参数进行考察,结合扫描电镜微观分析不同处理方式药材表面的微观形态.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20倍量50%乙醇于65℃提取2次,每次42 min.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1.51%.结论:优选的减压提取工艺稳定可靠,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显著高于传统回流提取法,提示减压提取法适合中药材中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作者:王雅琪;何小汝;伍振峰;张小飞;兰继平;郑琴;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岩大戟内酯B (jolkinolide B,JB)对人乳腺癌MDA-M B-231细胞增殖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加入JB,使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10,20,40,80 mg·L-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岩大戟内酯B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另设10,20,40,80 mg·L-1组的JB,采用流式检测技术分析岩大戟内酯B对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随着岩大戟内酯B浓度增加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G1期细胞阻滞.与空白组比较,20,40 μmol·L-的岩大戟内酯B可抑制CyclinD1和eIF4E的mRNA表达,转染eIF4E-siRNA组CyclinD1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也被抑制,同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 <0.05,P<0.01).结论:岩大戟内酯B可通过下调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而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
作者:林宇;岳丽玲;蒋丽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且专属性强的体内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该制剂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UPLC-MS/MS),测定大鼠按2.4 g·kg-1灌胃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质谱采用的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丹参酮ⅡAm/z 295.0~249.0,丹酚酸B m/z 717.1~519.0和黄芩素m/z271.1~122.8.通过DAS 2.1.1药动学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与其他内源性和药源性成分达到了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1~100,5~500 μg· L-1;平均提取回收率在72.43% ~93.92%;准确度在92.65% ~ 106.26%,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在2.73% ~9.87%.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达峰浓度(Cmax) (38.34±17.35),(32.00±15.43)μg· L-1;达峰时间(rmax)分别为(0.25±0.23),(0.75±0.18)h.结论:UPLC-MS/MS能够快速、灵敏、专属地分析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该方法适用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作者:原会俊;王岚;成龙;殷小杰;许海玉;贡磊磊;梁日欣;杨洪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丹参中吡虫啉和多杀菌素的检测方法,并对残留动态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样品用有机溶剂提取,利用固相萃取小柱净化,HPLC-DAD进行检测.结果:2种农药残留的前处理均采用固相萃取法,净化较为彻底,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度、精密度和检出限均符合农残测定要求.消解动态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以2h残留量为初始残留量,吡虫啉和多杀菌素半衰期(t1/2)分别为3.65 d和1.64 d,表明施药初期多杀菌素消解速度比吡虫啉快;ld后吡虫啉和多杀菌素在丹参中的消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t1/2分别为6.93 d和11.55 d,表明多杀菌素的持效期更长;在相同剂量标准下,多杀菌素的残留量均低于吡虫啉,因此多杀菌素的安全间隔期比吡虫啉更短.吡虫啉在土壤和产品中的终残留分别为0.02,0.18 mg·kg-1,多杀菌素均未检出(<1.9μg·kg-1),表明多杀菌素的终残留更低.结论:在丹参种植中,多杀菌素可作为一种替代吡虫啉的理想农药.
作者:王亮;李敏;郭威;管仁伟;周倩;于宗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0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APP/PS1模型组,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0.59,1.18,2.36 g·kg-1·d-1)组,西药布洛芬(0.04g·kg-1·d-1)组,每组8只.相匹配的3月龄野生型(WT)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ig给药3个月,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层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PP/PS1模型组小鼠在各时期找到平台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均延长(P<0.05),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降低(P<0.05),ACh含量及ChAT活性均降低(P<0.05).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与APP/PS1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P<0.05),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增高(P<0.05),ACh含量及ChAT活性均增高(P<0.05),AChE活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剂量的六味地黄丸可通过提高脑内ChAT活性,增加ACh含量影响中枢神经胆碱能系统,从而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崔勇;王艳杰;赵丹玉;冯晓帆;张林;柳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的影响,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ICA(40,160,640 nmol·L-)作用EC9706细胞48 h后,应用CCK8法检测EC9706细胞增殖;应用Hoechest33342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表达;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Bax,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ICA能显著抑制EC9706细胞增殖;ICA作用EC9706细胞出现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免疫印迹结果显示Bax蛋白表达减少,而Bcl-2蛋白表达增多.结论:ICA能显著抑制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纪昕;李伟皓;王崇;岳晓乐;赵丹丹;张艳华;李永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系统研究太白山地区索骨丹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通过小抑菌浓度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从索骨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鬼灯檠素(2),儿茶素(3),对羟基苯甲酸(4),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5),没食子酸(6),琥珀酸(7),苹果酸甲酯(8).结论:化合物4,5,7和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化合物5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小抑菌浓度为15.6 mg·L-1.
作者:闫梦茹;马养民;王健;屈子睿;许倩;苗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现代临床中药外用复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年1月-2015年3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搜索到的国内有关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临床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有效文献共62篇,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主要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补益肝肾为主,性味归经主要以温平、辛苦甘、肝脾肾经为主.结论:中药外治法在局部疗效上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初步探索,以期找出更有效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美燕;刘维;杨会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由两名研究者独立严格进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7个RCT,共1 84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在总有效率、止泻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温下降时间方面,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具有一定的疗效性且安全性较高.但现有研究质量偏低,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徐景利;李志城;梁峥嵘;郭震浪;邓路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相关研究的文献报道,围绕尿酸盐结晶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对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靶点和药理作用机制进行文献整理、分析和归纳.研究表明,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皂苷类、香豆素类等,通过抗炎、镇痛、抑制相关炎症介质的释放及其信号通路、抗氧化等作用机制及多个药物作用靶点发挥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西药作用靶点较单一,存在较严重副作用,不利于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复发作.中医运用天然药物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拥有上千年历史和经验,与西药相比,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天然药物具有多靶点,低毒副作用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丁工作者运用实验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并取得喜人的研究成果.
作者:杨会军;彭江云;陈艳林;李兆福;刘维超;狄朋桃;吴晶金;李玲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四神丸对结肠炎大鼠派伊尔结(Payer's patch,PP结)中Treg/Th 17细胞间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组(2.5 g·kg-1)及美沙拉嗪组(0.15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后,ig给药7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小肠PP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并计算Treg/Th17,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a(STAT5a)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CD8+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且CD4/CD8间比例明显升高,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明显降低,Th17细胞明显升高,Treg/Th 17降低,而且结肠组织中RORγt蛋白表达量升高,STAT5a蛋白表达量则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组大鼠小肠PP结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CD8+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且CD4/CD8间比例明显降低(P<0.01),同时,四神丸组则CD4+CD25+ Foxp3+ Treg细胞显著升高,Th17细胞明显降低,Treg/Th 17升高,而且结肠组织中RORγt蛋白表达量降低,STAT5a蛋白表达量则显著增加(P <0.05,P<0.01).结论:四神丸可以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并通过抑制RORγt表达、提高STAT5a的蛋白分泌调节Treg/Th 17间的平衡.
作者:刘端勇;徐荣;黄敏芳;王馨;邹勇;岳海洋;叶青;赵海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建立蜂胶药材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蜂胶药材质量的差异,为蜂胶原料适宜产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4个不同主产区14批不同产地蜂胶药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蜂胶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2个指纹图谱共有峰,14批蜂胶药材中9批蜂胶药材的相似度>0.90,说明不同主产区及同一主产区不同产地蜂胶指纹图谱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蜂胶药材的的质量控制及产地鉴别.
作者:贾艾玲;朱凯;郑爱竹;邱智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雷公藤片发挥抗炎作用剂量下伴随的肝毒性作用,为其“病-效-毒”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0只KM小鼠,全部雄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片剂量1~5组(51.48,36.55,25.74,18.28,12.87 μg·kg-)和环磷酰胺组(73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2,4-二硝基氟苯(DNFB)溶液建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片,观察小鼠的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前白蛋白(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计算脏器和体重的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血清中PGE2,TNF-α,IL-2,P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片可明显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致小鼠耳肿胀血中PGE2,TNF-α和IL-2含量的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小鼠血中ALT,AST,TBA,TBIL活性升高,PA含量降低,肝体比值变大(P<0.01).结论:雷公藤片在14.58 μg·kg-1(7.01 ~ 19.06μg·kg-1)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有关.剂量14.58 μg·kg-1(7.01 ~19.06 μg·kg-)的雷公藤片还可对小鼠肝脏产生一定的损伤.
作者:赵庆华;孙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考察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 264.7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以确定痹祺胶囊中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质量控制标准升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急性炎症模型,给予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6种单体成分马钱子碱,士的宁,隐丹参酮,丹酚酸B,甘草苷,甘草酸治疗,痹祺胶囊水提取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25,0.5,1mg·L-1,各单体成分浓度分别为1×10-7,1×10-6,1 ×10-5 mol· L-1,治疗24 h后,采用Griess试剂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各单体成分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0)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AW 264.7细胞NO,IL-6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痹祺胶囊水提取物与隐丹参酮均能抑制NO和IL-6分泌;马钱子碱,士的宁,甘草苷和甘草酸均可抑制RAW 264.7细胞NO分泌.结论:痹祺胶囊水提取物中的主要抗炎成分是隐丹参酮,马钱子碱,士的宁.
作者:冯其帅;王贵芳;王强松;高丽娜;崔元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马黄酊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抗炎活性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小檗碱(1),非洲防己碱(2),黄连碱(3),8-氧化表小檗碱(4),8-氧化黄连碱(5),栀子苷(6),马钱子碱(7),番木鳖碱(8),番木鳖次碱(9),α-香树脂醇(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 ~12均为首次从该复方制剂中分离得到,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其应该为马黄酊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
作者:王利红;解宝仙;辛义周;唐文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大鼠/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种属差异性,评价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通过采用体外肝微粒体温孵体系结合特异性探针底物的方法,结合应用LC-MS/MS检测各探针底物的代谢物的生成量,质谱检测条件为电喷雾离子化(ESI)源,选择性反应监测(SRM)扫描方式,色谱分离条件为ZORBAX Eclipse-plus C18色谱柱(2.1 mm× 100 mm,3.5 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 mL· min-1,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黄芩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7种亚型均无抑制作用,而对人肝微粒体CYP1 A2,CYP2C19和CYP2E1有较弱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9.72,40.91,32.83 μmol·L-.结论:黄芩苷对CYP450酶的抑制作用存在种属差异性,是人CYP1A2,CYP2C19,CYP2E1的弱抑制剂,临床静脉用药时,应注意可能因CYP450酶抑制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黄凯;刘志浩;贺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控制芪术益气润肠颗粒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芪术益气润肠颗粒中黄芪甲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对其中的黄芪、白术、枳壳饮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0.041 4 ~0.207 μg,松果菊苷0.1467~0.7335 μg,毛蕊花糖苷0.035 1 ~0.175 5μg,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0.999 5,0.999 6;平均回收率在97.8% ~ 102.2%,RSD在1.8% ~2.3%.薄层色谱中检出了黄芪、白术、枳壳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简便、快速,能够有效控制芪术颗粒的质量.
作者:周亚萍;谈瑄忠;毛春芹;陆兔林;徐炜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河南不同产地大黄的质量,为该药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查土大黄苷,利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 1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9批药材中4批含有土大黄苷,鉴别为土大黄,来源为波叶组大黄的华北大黄;5批不含土大黄苷,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质量分数均>1.5%,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平顶山鲁山县的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较高(4.65%),洛阳嵩县次之(4.38%),2种大黄来源分别为药用大黄、掌叶大黄.结论:河南不同产地分布的药用大黄、掌叶大黄药材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华北大黄不能作为大黄药材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书莉;薛淑娟;陈随清;葛晓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研究收集了吴银根教授调治支气管哮喘的膏方处方108首,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了膏方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提取了“苍耳子-茜草-辛夷-白芷”等10个核心组合和“紫草-泽漆-鸡内金-射干-鬼箭羽-黄精”等10个新处方,得出吴银根教授在运用膏方调治支气管哮喘的部分用药规律,包括通过温补脾肾,多途径调理“寒体”;重视改善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等相关疾病的症状;分寒热治痰;以调理枢机法治气;对妇人与经产有关的哮喘注重通经络和血脉等.
作者:孙鼎;唐凌;吴银根;方泓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