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基于腰椎终板Modic改变选择手术方案治疗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Modic改变的类型选择手术方案。其中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者30例给予开窗髓核摘除术,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者20例给予后路椎间融合术,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终板Modic改变选择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腰部疼痛、恢复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卫;谭祯孝;武可;韩世波;张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进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柳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30例,对其先后进行X线、CT检查,将检测结果记录并与病理学确诊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显示肺血肿患者3例,肋骨骨折患者5例,心包积血4例,肺挫伤3例,胸腔积液3例,通过病理学分析,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60%;CT检查显示肺血肿患者6例,肋骨骨折患者7例,心包积血8例,肺挫伤5例,胸腔积液5例,准确率为100%。 CT检查的影像学诊断价值高于X线检查。结论在临床上,胸部外伤常见症状有肺血肿、肋骨骨折患者、心包积血、肺挫伤及胸腔积液等,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显示出优越的可靠性、全面性及高安全指数,而X线检查则易出现漏检情况,CT检查对于临床胸外伤患者病情诊断更加有效。
作者:陆兴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由荷兰Maastricht 大学医药中心教授Yasin Temel、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副教授林礼伟医生,以及其他来自马来西亚、荷兰、西班牙和英国的研究员组成的七人研究队发现,以脑深部电刺激的方式刺激前额叶皮层,是治疗忧郁症有效的方法,因为前额叶皮层在调控复杂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药源性胰腺炎是药物引发的医源性消化道急症,是指由用药继发的相应临床急性胰腺炎表现的胰腺分泌功能或胰腺组织器官损害。近期收治了因美沙拉嗪致急性胰腺炎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雷贵;郭丽霞;肖胜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来自约克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LTPs)对来自病人组织样本中的细胞进行作用,研究者表示,LTPs或许是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疗法,而且其相比当前的放疗和光动力疗法要更加有效。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合并恶性肿瘤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因素和D-二聚体水平。方法比较合脑卒中并恶性肿瘤患者28例(观察组)与无恶性肿瘤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58例(对照组A)以及有活动性肿瘤但无脑卒中组30例(对照组B),3组患者的临床因素、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为3.08~25.67μg/ml,平均为10.67μg/ml;对照组A D-二聚体水平为0.29~1.01μg/ml,平均为0.45μg/ml;对照组B D-二聚体水平为0.40~1.35μg/ml,平均为0.67μg/ml。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A和对照组B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脑卒中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可能有独特的D-二聚体水平和病变模式,这些特征可以作为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发现隐匿恶性肿瘤的线索;合并恶性肿瘤的脑卒中患者预后差,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瞿杭炯;方凯;吕祥兄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原因。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调查研究,回顾分析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患者各项相关因素。结果150例患者中年龄≥50岁、发病次数≥5次、病程≥10年、胆囊体积偏小或偏大、胆囊管直径≥0.3cm、结石大小≥2cm的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偏高。结论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在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综合考虑各种诱发因素,从而准确判断患者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
作者:张国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且住院时间(11.7±1.5)d低于对照组(17.3±2.1)d,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威赛因)切口内给药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手术结束后,治疗组进行切口局部浸润并放置渗透导管,加用罗哌卡因持续切口内给药;对照组留置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自控泵);2组患者疼痛不能耐受时,加用曲马多。结果治疗组术后12、24、48h咳嗽和休息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恶心、术后呕吐、术后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肠蠕动时间与第一次下床活动早于对照组,加用曲马多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术后持续切口内给药可以增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
作者:沈启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价齐多夫定( AZT)高效抗反转氯酶治疗( ART),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患者( HIV/AIDS)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总结152例患者经齐多夫定口服后出现不良反应并导致换药的时间、症状体征、占比及处置措施。结果除皮肤色素沉着者外,其他不良反应早出现时间在2周内,晚为16周,其中骨髓抑制31例(20.40%),恶心呕吐4例(2.63%),头痛4例(2.63%),面部色素沉着3例(1.97%),持续纳差2例(1.32%)。结论 AZT作为HIV/AIDS抗病毒治疗基本药物,其治疗作用和效果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在服药人群体中的较高发生率,需引起医学工作者重视,减轻或防止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增强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周玉川;蒲美君;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54例,其中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45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209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患者E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和30d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敬兰;赵华伟;薛世虎;李华;职晶晶;贾建敏;韩会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在急性脊髓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2例经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被确诊为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病变部位的脊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患者T1 WI信号低,T2 WI信号高;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其中病变部位未出现强化现象16例,出现斑片状强化现象3例,有细条状强化现象3例。结论临床诊断以及鉴别急性脊髓炎时应根据患者的MRI结果并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进行。
作者:贾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纤维蛋白原( FG )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2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hs-CRP、FG含量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梗死面程及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s-CRP、FG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hs-CRP、F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着hs-CRP和FG含量的上升,其梗死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患者hs-CRP和FG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hs-CRP和FG进行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梗死面积及其病情发展程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夏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辅助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左卡尼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后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1%高于对照组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NT-proBNP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药物联合左卡尼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楼蓉;吴解敏;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使用头孢菌素治疗致严重不良反应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类型、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发患者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气候和环境因素等;不良反应类型包括:严重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需采取积极地预防措施。结论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类型及诱发因素多样,临床上应针对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全面判断,控制用法用量,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邱芝青;谢丽明;谢华金;曾荣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日,来自西奈山医疗中心( 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手段,其或许可以准确鉴别出帕金森疾病发病的血液标记或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成果或为开发寻找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新方法来帮助预测个体是否患帕金森疾病带来一定的帮助。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杂志Movement Disorders上。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24例骨科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244例和对照组180例。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满意度99.6%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缓和日趋紧张的护患关系,对医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清贤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