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杭炯;方凯;吕祥兄
子宫腺瘤样瘤是比较少见的无症状良性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在术前难以进行诊断,为了解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现分析我院妇产科的42例子宫腺瘤样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免疫表型和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价齐多夫定( AZT)高效抗反转氯酶治疗( ART),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患者( HIV/AIDS)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总结152例患者经齐多夫定口服后出现不良反应并导致换药的时间、症状体征、占比及处置措施。结果除皮肤色素沉着者外,其他不良反应早出现时间在2周内,晚为16周,其中骨髓抑制31例(20.40%),恶心呕吐4例(2.63%),头痛4例(2.63%),面部色素沉着3例(1.97%),持续纳差2例(1.32%)。结论 AZT作为HIV/AIDS抗病毒治疗基本药物,其治疗作用和效果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在服药人群体中的较高发生率,需引起医学工作者重视,减轻或防止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增强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周玉川;蒲美君;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长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伴低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综合征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甲状腺素片。治疗后观察患者甲功五项、心脏超声指标及心功能分级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促甲状腺素(TS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甲状腺中毒表现。治疗组治疗后的LVDd、E/A、LVEF、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试验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病心衰伴低T3综合征患者经甲状腺素治疗,对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未发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钟志英;马战清;陈图刚;谭维羚;孙国锋;周宇昕;赵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前予控制血糖,术后给予胰岛素及降糖药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另给予中药辩证分型论治。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可显著缩短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延昭;杨春兴;张守娟;刘秀莲;任丽梅;韩志宏;贾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进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柳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和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对药品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日益建全及完善,迫使社区居民逐渐从医院转向社区,因此,开展以人为本的药学服务,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师的新任务。1990年美国学者Hepler和Strand提出了药学服务,是指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理想目标[1]。在国外,药学服务已经广泛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在我国,药学服务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作者:陈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50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体检健康的志愿者45例作为非胃癌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这些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的含量,分析以上指标对胃癌单用与联用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胃癌组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比,血清CEA与其余三种单独联合应用的灵敏度升高,但特异度降低。 CA19-9、CA72-4与CA50之间,两两结合与其单项检测比较,灵敏度稍有增高,特异度变化不明显。三三结合联合检测中, CEA+CA19-9+CA72-4的灵敏度高到91.17%,而有CA50在内的组合组的灵敏度增高不明显,特异度也有下降趋势。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测得的灵敏度高,但特异度却降低。结论肿瘤标志物CA50、CA19-9、CEA、CA72-4联合检测灵敏度较高,具有较高辅助胃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谢和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是一种临床急症,有明显的意思障碍和行为紊乱,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可因电解质紊乱、躯体耗竭、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我院近年来收治35例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泽国;刘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头、胸部疼痛流血,伴有胸闷、肢体乏力,于2013年5月24日15∶21急诊送入我院心胸外科。患者感呼吸急促、CT 检查示:“心包积液”。查体:血压60/44mm Hg,脉搏130次/min,呼吸35次/min。前胸壁皮肤擦伤,胸骨中、下端压痛明显。呼吸35次/min,呼吸音增粗,心率不齐,心音低沉,心率130次/min。四肢多处皮肤擦伤,少量渗血。左面部可见一处4cm伤口。入院诊断:创伤性休克,闭合性胸外伤:心脏破裂出血、心包积血、心包压塞、心肌挫伤、肺挫伤胸骨骨折、闭合性腹外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入科后积极抗休克提升血压。急诊行心脏破裂修补、心包内积血清楚、心包切开引流、胸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发现心包腔内积血约350ml,血凝块约30g,左心耳根部破裂约0.3cm ×0.3cm,有血液喷出,立即行心耳钳钳闭,修补及双10号丝线进行心耳结扎止血,胸骨第5肋处骨折,从骨折处横断,撑开检查心脏探见右心房右心耳根部破裂0.8cm ×0.3cm,活动出血、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部分心肌挫伤淤血,双10号丝线结扎右语、短句、长句、交谈等转变,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3]。心耳,修补破裂处止血,冲洗心包腔,仔细观查检查未见活动出血,心脏搏动可,血压回升逐步稳定在(96~110)/50mm Hg,多巴胺减少用量。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并康复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无不适。
作者:许向华;许威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等参与的SITS-NEW研究表明,在中国、韩国、印度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卒中发作3h内静脉应用标准剂量(0.9mg/kg)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安全有效,结果与前期在欧洲人群中开展的SITSMOST研究结果类似。研究者观点:在欧洲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安全有效的标准剂量阿替普酶,同样也适用于亚洲患者。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3年3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例,每月30份,共240份病例,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在抽取的240份病例中,不合理使用的共有43份(15.1%),其中适应证不合理9例,混合配伍不合理10例,溶媒选择不合理9例,联合用药不合理6例,疗程不合理4例,其他不合理情况6例。结论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保障安全有效的用药。
作者:张利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钆喷酸葡胺( Gd-DTPA)临床主要作为核磁共振成像时顺磁性对比剂,可以增强显影效果,且少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因而在临床检查中使用较为普遍。2013年8月11日,我科首次发生1例行磁共振强化检查时使用钆喷酸葡胺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经治疗患者基本痊愈,现将抢救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宏;高志红;刘丽华;李杰;蒲海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40例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外科护理,并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出院时与出院后2周的伤口感染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出院2周后,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对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明确,适宜广泛开展。
作者:贾文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 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 mRNA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SASP组及乌梅丸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因子和调升NF-κB与PPAR-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潘琳;宋扬;王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技能培训,寻找一种佳模式,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并按我们的方式对近三年来我院实习的4所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282名实习生进行技能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了解其掌握情况。结果该院目前的模式完成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后考核中及在相关院校的技能比赛和多站式考试中,成绩非常突出,甚至有些同学进入规培后在临床操作中也明显优于其他同年级学生。结论实习基地医院除了按实习大纲安排实习外,系统性、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很有必要。
作者:曹力生;费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弹力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绷带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加压止血。比较2组舒适度、手掌肿胀程度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结果观察组在舒适度、手掌肿胀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明显优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
作者:刘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来自约克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LTPs)对来自病人组织样本中的细胞进行作用,研究者表示,LTPs或许是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疗法,而且其相比当前的放疗和光动力疗法要更加有效。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他们的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通过运动可以降低因产妇高龄造成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风险。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法与血清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在临床中不同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临床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培养组和被动凝集组各38例。分别于2组患者病程5d内及病程7d后取快速培养组患者的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取被动凝集组患者的血清做被动凝集,观察并比较不同检测时间内2组患者阳性率。结果病程5d内快速培养组患者阳性率44.74%高于被动凝集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d或被动凝集组阳性率97.37%高于快速培养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检测时间,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