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醇所致震颤谵妄35例临床观察

乔泽国;刘彩云

关键词:乙醇, 震颤, 谵妄
摘要: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是一种临床急症,有明显的意思障碍和行为紊乱,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可因电解质紊乱、躯体耗竭、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我院近年来收治35例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拉贝洛尔联合甲基多巴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拉贝洛尔联合甲基多巴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拉贝洛尔和甲基多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动脉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母婴结局。结果2组孕妇治疗后平均动脉压以及24h蛋白尿量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胎心异常、提前终止妊娠、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硫酸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拉贝洛尔和甲基多巴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秀芳;刘美英;陈燕;王风梅;张英霞;马丽平;窦美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30例,对其先后进行X线、CT检查,将检测结果记录并与病理学确诊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显示肺血肿患者3例,肋骨骨折患者5例,心包积血4例,肺挫伤3例,胸腔积液3例,通过病理学分析,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60%;CT检查显示肺血肿患者6例,肋骨骨折患者7例,心包积血8例,肺挫伤5例,胸腔积液5例,准确率为100%。 CT检查的影像学诊断价值高于X线检查。结论在临床上,胸部外伤常见症状有肺血肿、肋骨骨折患者、心包积血、肺挫伤及胸腔积液等,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显示出优越的可靠性、全面性及高安全指数,而X线检查则易出现漏检情况,CT检查对于临床胸外伤患者病情诊断更加有效。

    作者:陆兴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右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伴无名动脉损伤致失血性休克1例

    甲状腺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甲状腺的血供十分丰富,主要由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供应。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分支之间,分支与咽喉部、气管、食管的动脉分支都有广泛的吻合支相互沟通,在手术时虽将甲状腺上下动脉全部结扎,也多不会发生甲状腺残留部分的缺血[1]。因此在术中很容易导致血管损伤、撕裂,由于局部术野范围小,血管网丰富,探查止血需一定时间,此段时间极易造成失血性休克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2014年2月20日我院手术室在全麻下给一患者行右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中伴无名动脉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护理紧急配合手术抢救致患者转危为安,度过手术台上危险期,后转至ICU监护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手术抢救护理配合与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潘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文军;李永涛;李淼;侯艳平;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临床应用观察

    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奥司他韦羧酸盐,此盐是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神经氨酸酶是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其活性对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和感染性病毒在人体进一步播撒至关重要。磷酸奥司他韦的活性代谢产物可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在体外对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低至纳克水平。在体外观察到活性代谢产物抑制流感病毒生长,在体内也观察到其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性[1]。该药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了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

    作者:胡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

    儿科护理工作中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出现护理风险,发生许多不安全事件。儿科护理风险是由于患儿在接受住院治疗后,期间发生所有的不良因素,严重威胁了患儿生命安全,阻碍了患儿的康复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医疗纠纷[1]。本文分析我院儿科2011年收治的71例确认为风险事件患儿护理资料护理的风险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此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儿的护理水平。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脐带入口异常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脐带入口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行产前超声检查的652例孕妇中诊断为脐带入口异常的孕妇40例,分析孕妇脐带入口异常情况和围产儿的结局。结果诊断为边缘性胎盘脐带入口35例(87.5%),插入部位位于胎盘边缘处,插入部位与胎盘边缘的距离为1.4~1.9(1.6±0.25) cm,其中低置胎盘4例;产前超声检查2例胎盘内低回声区域,产后胎盘检查,胎盘绒毛间隙表现为局灶性的出血。帆状胎盘脐带入口5例,胎儿脐带插入到胎盘表面前属于多个分支,其中3例合并有低置胎盘和胎盘多发的低回声区,产后胎盘的病理检查2例为胎盘绒毛组织纤维素样变性和梗死,形成绒毛膜板血栓1例;40例胎盘脐带入口异常围生儿中,择期行剖宫产的14例(35.00%),急诊剖宫产5例(12.50%),顺产21例(52.50%)。结论产前超声诊断用于胎盘脐带入口异常孕妇的检测及诊断中,不但能及时发现孕妇胎盘的异常,有助于对孕妇的治疗,而且能为孕妇的生产方式提供良好的建议,确保胎儿的成活率,极具临床价值。

    作者:张昆玉;张芬;罗静;缪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我院儿童用药情况分析与管理探讨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本文从现状入手,分析各种因素对儿童用药的影响,并根据实情制定对儿童用药有效的管理措施。

    作者:徐欣昌;田晓云;吴晓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高尿酸血症对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 sU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 MS)组成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78例男性未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sUA水平分为高sUA组(66例)和低sUA组(112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水平、血脂、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的差别。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sUA与年龄、BMI、血压水平、血脂、FBG、Scr的相关性。结果高sUA组患者SBP、DBP、TG、Scr高于低sUA正常组,年龄低于sUA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sUA与 SBP、TG、TC、HDL-C、FBG、Scr正相关。对以上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受血尿酸影响的主要因素为Scr、TG,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1.607、3.391。高sUA组中MS发病率为43.9%高于正常sUA组的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合并高sUA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cr,血压、TG更高,sUA增加伴随着肾功能的损害,构成MS的一个危险因素。此外,sUA的增加可能是MS年轻化的一个原因。

    作者:张大海;韩艳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围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80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行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未发生死亡事件。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提升小儿支气管炎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与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

    作者:吴盖珍;黄春柳;谢双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作用机制初探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 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 mRNA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SASP组及乌梅丸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因子和调升NF-κB与PPAR-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潘琳;宋扬;王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指导、饮食睡眠指导、呼吸道护理指导、康复训练以及预防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和便秘的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便秘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脐带脱垂抢救成功1例

    患者,32岁,孕4产1,因孕足月第2胎,无腹痛于2012年2月24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1年5月12日,预产期2012年2月19日。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9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5/90mm Hg,心肺无异常。产科情况:宫高43cm,腹围114cm,胎位ROA,胎心140次/min。阴道检查:阴道畅,宫颈软,颈管未消失容一指,先露头,浮。 B型超声示:双顶径9.6cm,头围33.6cm,股骨长径7.5cm。根据宫高×腹围+200,结合B型超声估计胎儿体质量4900g。入院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考虑到曾于2006年12月顺娩一4400g男婴,拒绝剖宫产,要求阴道分娩。患者宫缩规律于2月27日18∶00宫口开大6cm,头浮,胎心162次/min,宫缩持续30s,间歇2min,持续胎儿监护下,用注射器针头给予高位小孔人工破膜,羊水色黄、清,破膜手指保持在阴道内等待下一次宫缩时,18∶02一次宫缩,把原来破膜的小口冲开了,随即脐带脱到了医师手中,即刻嘱咐产妇取膝胸卧位,上推胎头,吸氧,用手在宫颈及胎头间硬撑开一缝隙,缓解脐带受压,胎心于18∶05降到了57次/min,于18∶09得到缓解,持续在130~143次/min。紧急在局麻下取臀高位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于18∶28娩一男婴,体质量4500g,Apger评分10-10-10,术后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术后7d母子痊愈出院。

    作者:孔玲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伏格列波糖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新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餐时口服伏格列波糖,对照组餐前口服格列齐特,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胀、肛门排气增多5例,腹泻2例,但症状较轻,患者可耐受,未发生低血糖;对照组腹胀4例,腹泻1例,低血糖3例。结论伏格列波糖治疗初发T2DM效果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吴冬波;廖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医院药学部门在药品费用控制中的作用

    目前,控制医院药品费用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医保支付方式转变为预付制,超支部分由医院补偿,通过预算约束,强迫医院承担经济风险,自觉规范用药行为,这使得各地均围绕破除医院“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医院药品费用,减少因供方逐利而带来的药品费用快速增长[1]。降低药品销售价格、推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定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医师用药技术规范等与医院药学部门紧密联系的措施已逐渐施行,因此医院应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作用以控制药品费用。本文在此主要从医院药学部门管理方面对医院药品费用的控制措施予以总结。

    作者:杨世芹;梁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原因。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调查研究,回顾分析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患者各项相关因素。结果150例患者中年龄≥50岁、发病次数≥5次、病程≥10年、胆囊体积偏小或偏大、胆囊管直径≥0.3cm、结石大小≥2cm的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偏高。结论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在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综合考虑各种诱发因素,从而准确判断患者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

    作者:张国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疾控中心专家艾滋病正变成一种慢性病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进一步解读了《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的新特点。报告披露,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为78万人。其中报告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下肢骨折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05例将其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特殊的健康需求行长期有目的的沟通;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试验组的依从率为90.9%(50/55)明显高于对照组56.0%(28/50),试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为94.5%(52/55)高于对照组的62.0%(3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主要是针对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文化素养等进行全面的评价,找出每个患者的沟通重点,分别制定适合个体需要的方案,让患者积极参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潘阳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进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柳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技能培训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技能培训,寻找一种佳模式,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并按我们的方式对近三年来我院实习的4所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282名实习生进行技能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了解其掌握情况。结果该院目前的模式完成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后考核中及在相关院校的技能比赛和多站式考试中,成绩非常突出,甚至有些同学进入规培后在临床操作中也明显优于其他同年级学生。结论实习基地医院除了按实习大纲安排实习外,系统性、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很有必要。

    作者:曹力生;费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