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波;廖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本文从现状入手,分析各种因素对儿童用药的影响,并根据实情制定对儿童用药有效的管理措施。
作者:徐欣昌;田晓云;吴晓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奥司他韦羧酸盐,此盐是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神经氨酸酶是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其活性对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和感染性病毒在人体进一步播撒至关重要。磷酸奥司他韦的活性代谢产物可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在体外对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低至纳克水平。在体外观察到活性代谢产物抑制流感病毒生长,在体内也观察到其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性[1]。该药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了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
作者:胡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曲马多联合昂丹司琼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寒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麻醉开始前,观察组A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观察组B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昂丹司琼4m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ml。观察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4h内产妇寒颤、恶心呕吐、眩晕、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产妇寒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观察组B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眩晕、呼吸抑制等,且术中低血压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昂丹司琼能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后的寒颤反应,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侯杰;王淑伟;罗美怡;邱弛宇;李景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孕产妇肥胖人群逐年增加,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脂肪液化主要是由于切口周围脂肪细胞受损,缺血坏死,而后脂肪分解的产物刺激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1]。脂肪液化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几率,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2]。本文收集了我院65例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因COPD急性加重而入住ICU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短疗程组68例和常规疗程组69例,所有患者均在第1天接受40mg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第2~5天口服强的松40mg/d。常规治疗组在第6~14天继续口服强的松40mg/d,短程治疗组患者在第6~14天服用安慰剂。观察2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和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缩短应用甲泼尼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程,可减少不良反应,且不影响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兵;宋志军;刘巍;刘永青;刘建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他们的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通过运动可以降低因产妇高龄造成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风险。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基于腰椎终板Modic改变选择手术方案治疗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Modic改变的类型选择手术方案。其中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者30例给予开窗髓核摘除术,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者20例给予后路椎间融合术,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终板Modic改变选择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腰部疼痛、恢复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卫;谭祯孝;武可;韩世波;张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为了提高医师中药处方质量,规范医师的临床用药,我院药剂科每月随机抽取三天的中药处方进行点评。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要求,发现有些中药处方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逐步规范中药处方,现就有关内容探析如下。
作者:肖权衡;徐艳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指导、饮食睡眠指导、呼吸道护理指导、康复训练以及预防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和便秘的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便秘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 sU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 MS)组成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78例男性未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sUA水平分为高sUA组(66例)和低sUA组(112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水平、血脂、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的差别。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sUA与年龄、BMI、血压水平、血脂、FBG、Scr的相关性。结果高sUA组患者SBP、DBP、TG、Scr高于低sUA正常组,年龄低于sUA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sUA与 SBP、TG、TC、HDL-C、FBG、Scr正相关。对以上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受血尿酸影响的主要因素为Scr、TG,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1.607、3.391。高sUA组中MS发病率为43.9%高于正常sUA组的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合并高sUA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cr,血压、TG更高,sUA增加伴随着肾功能的损害,构成MS的一个危险因素。此外,sUA的增加可能是MS年轻化的一个原因。
作者:张大海;韩艳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甲状腺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甲状腺的血供十分丰富,主要由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供应。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分支之间,分支与咽喉部、气管、食管的动脉分支都有广泛的吻合支相互沟通,在手术时虽将甲状腺上下动脉全部结扎,也多不会发生甲状腺残留部分的缺血[1]。因此在术中很容易导致血管损伤、撕裂,由于局部术野范围小,血管网丰富,探查止血需一定时间,此段时间极易造成失血性休克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2014年2月20日我院手术室在全麻下给一患者行右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中伴无名动脉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护理紧急配合手术抢救致患者转危为安,度过手术台上危险期,后转至ICU监护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手术抢救护理配合与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潘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进一步解读了《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的新特点。报告披露,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为78万人。其中报告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我国是世界结核病大国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重,结核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亦有上升趋势。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有效的治疗肺结核的途径,却又具有不同程度致肝功能损伤,用药时间越长肝功能损伤越严重[1]。有文献报道称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为12.6%[2],因此,肝损伤在抗结核用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3]。为此,现对我院收治的8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核药对肝损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05例将其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特殊的健康需求行长期有目的的沟通;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试验组的依从率为90.9%(50/55)明显高于对照组56.0%(28/50),试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为94.5%(52/55)高于对照组的62.0%(3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主要是针对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文化素养等进行全面的评价,找出每个患者的沟通重点,分别制定适合个体需要的方案,让患者积极参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潘阳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 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 mRNA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SASP组及乌梅丸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因子和调升NF-κB与PPAR-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潘琳;宋扬;王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前,控制医院药品费用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医保支付方式转变为预付制,超支部分由医院补偿,通过预算约束,强迫医院承担经济风险,自觉规范用药行为,这使得各地均围绕破除医院“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医院药品费用,减少因供方逐利而带来的药品费用快速增长[1]。降低药品销售价格、推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定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医师用药技术规范等与医院药学部门紧密联系的措施已逐渐施行,因此医院应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作用以控制药品费用。本文在此主要从医院药学部门管理方面对医院药品费用的控制措施予以总结。
作者:杨世芹;梁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解痉平喘及抗感染等综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适量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经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接受地塞米松与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该院2012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检测耐药性,使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4906份临床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581株,检出率32.23%(1581/4906);革兰阴性菌占71.03%(1123/1581);革兰阳性菌占21.88%(346/1581);真菌占7.08%(112/1581)。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17.71%,280/158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55%,230/1581)和大肠埃希菌(12.27%,194/158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72.50%(58/8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10.71%(3/28)。结论高度重视细菌耐药情况,结合细菌谱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刘玉岭;汪玉龙;宋文;史广鸿;田真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