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瑞;宗妍;贾志芳;刘翠红
目的:分析益气养肾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另选同期门诊健康查体正常者12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参考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针对危险因素给予预防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制剂益气养肾方。入院第1天及治疗3周后检测血清CRP、IL-1β、IFN-γ水平,同时收集患者当日24h尿量,测量24小时尿蛋白水平,并分析CRP、IL-1β、IFN-γ水平与24h尿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院第1天,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1β、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比较,血清CRP、IL-1β、IFN-γ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CRP、IL-1β、IFN-γ水平与24h尿蛋白水平呈直线相关(r=0.548;0.602;0.614,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CRP、IL-1β、IFN-γ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内微炎症水平与24h尿蛋白水平关系密切,动态监测血清CRP、IL-1β、IFN-γ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判断。
作者:陈磊;吴彦考;李丽;范广德;刘章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对多少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影响。方法对111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颅脑外伤分为脑外伤组51例和无脑外伤组60例,比较2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CU 住院时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脑外伤组血管栓塞发生率为25.49%,非脑外伤组血管栓塞发生率为26.67%,2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高于非脑外伤组(P<0.05),ICU住院时间大于非脑外伤组(P<0.05);2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部损伤不会增加多发伤患者血管栓塞风险,且给予恰当的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患者颅内出血的风险,并且与患者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岳立锋;刘艳丽;姚赛男;郭艳波;赵娜;魏朝辉;陈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解痉;对照组给予万托林(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8%( 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哮喘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万托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张会英;邢博;王晋荣;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日,来自诺维奇生物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食用西兰花或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holes-terol)高达6%。相关研究刊登在国际杂Molecular Nutrition&Food Research上。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后抑郁风险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意愿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62例分为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给予微量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对2组孕妇产程中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2组产妇产后5d和产后6周进行EPDS评分,比较2组孕妇舒适满意度和出现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口开全时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5d和产后6周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抑郁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EPDS评分和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提高了产妇舒适满意度,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了产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芹;张格;黄雅丽;刘惠燕;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临床护理操作时常见的护理问题,分析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积极找寻对策。方法对73例患者留置胃管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操作前评估患者,加强心理疏导,选择合适的胃管,正确的插管方法,可明显提高留置胃管操作的成功率。结论针对不同患者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准确运用留置胃管操作技术,插管成功率达95%,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赵俊英;杨开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及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老年人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A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B组给予外固定架固定,C组给予T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后统计3组患者愈合时间、骨折复位程度、腕关节活动度及疗效评价。结果 C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B组,腕关节活动评价优于A组、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骨折复位程度显著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评价、总有效率及骨折复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形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解剖复位,腕关节功能和疗效均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
作者:任伟亮;李建平;李胜强;王金榜;许社玲;齐立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价齐多夫定( AZT)高效抗反转氯酶治疗( ART),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患者( HIV/AIDS)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总结152例患者经齐多夫定口服后出现不良反应并导致换药的时间、症状体征、占比及处置措施。结果除皮肤色素沉着者外,其他不良反应早出现时间在2周内,晚为16周,其中骨髓抑制31例(20.40%),恶心呕吐4例(2.63%),头痛4例(2.63%),面部色素沉着3例(1.97%),持续纳差2例(1.32%)。结论 AZT作为HIV/AIDS抗病毒治疗基本药物,其治疗作用和效果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在服药人群体中的较高发生率,需引起医学工作者重视,减轻或防止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增强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周玉川;蒲美君;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 ALB)及非结合胆红素( UCB)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87例,对患儿血清ALB、UCB及血清总胆红素( TS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比可知重度黄疸患儿ALB显著低于中度黄疸患儿,TSB及UCB显著高于中度黄疸患儿(P<0.05)。除梗阻性黄疸患儿与其他原因黄疸患儿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及其他原因黄疸患儿其他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B及UCB检测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董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孕产妇肥胖人群逐年增加,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脂肪液化主要是由于切口周围脂肪细胞受损,缺血坏死,而后脂肪分解的产物刺激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1]。脂肪液化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几率,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2]。本文收集了我院65例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进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柳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信赖他人、容纳他人的程度,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信赖他人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对60名参加工作1~5年的护士及参加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56名进行比较。结果低年资护士容纳他人量表总均分为(62.61±2.13)分低于高年资护士的(68.66±2.55)分(P<0.01),低年资护士信赖他人量表总均分为(1.88±0.49)分高于高年资护士的(1.14±0.34)分(P<0.01)。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窦丽雯;贾小英;王梓凌;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辅治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 B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胰腺炎治疗, 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 TG)、血淀粉酶( AMY)以及血钙( Ca)水平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TG、AM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A组患者的TG、AMY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血液中Ca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的特点,治疗高脂血压胰腺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吴玉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法与血清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在临床中不同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临床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培养组和被动凝集组各38例。分别于2组患者病程5d内及病程7d后取快速培养组患者的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取被动凝集组患者的血清做被动凝集,观察并比较不同检测时间内2组患者阳性率。结果病程5d内快速培养组患者阳性率44.74%高于被动凝集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d或被动凝集组阳性率97.37%高于快速培养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检测时间,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较好的固定方法。方法将入选的长期住院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均用相同方法穿刺,静脉滴注结束进行封管,观察组采用改进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观察2组患者留置针、脱出血管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针脱出患者的比例小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固定方法可大限度避免留置针的脱出,延长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剑英;路娜;秦卫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为了提高医师中药处方质量,规范医师的临床用药,我院药剂科每月随机抽取三天的中药处方进行点评。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要求,发现有些中药处方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逐步规范中药处方,现就有关内容探析如下。
作者:肖权衡;徐艳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鼻腔鼻窦罕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我科2012年5月收治1例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向阳;吴春妍;莫志峰;杨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钆喷酸葡胺( Gd-DTPA)临床主要作为核磁共振成像时顺磁性对比剂,可以增强显影效果,且少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因而在临床检查中使用较为普遍。2013年8月11日,我科首次发生1例行磁共振强化检查时使用钆喷酸葡胺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经治疗患者基本痊愈,现将抢救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宏;高志红;刘丽华;李杰;蒲海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ICU危重症患者呼吸系统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时而发生呼吸衰竭时,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或者代替患者自主呼吸[1]。近年来,随着床旁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ICU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操作越来越简便,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但气管切开术手术操作本身存在出血、气管切口感染、气管狭窄等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对气管切开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气管切开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需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判断[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施行早期气管切开,然而与许多相关研究的终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对气管切开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刘天瑜;常伟伟;刘彩云;王健;王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