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54例,其中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45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209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患者E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和30d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敬兰;赵华伟;薛世虎;李华;职晶晶;贾建敏;韩会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纤维蛋白原( FG )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2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hs-CRP、FG含量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梗死面程及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s-CRP、FG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hs-CRP、F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着hs-CRP和FG含量的上升,其梗死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患者hs-CRP和FG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hs-CRP和FG进行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梗死面积及其病情发展程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夏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慢性湿疹中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给予相应的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并外涂复方地塞米松软膏;2组均14d为1个疗程,在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湿疹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陈录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主动脉夹层( AD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容易造成猝死。在我国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漏诊和误诊率极高。笔者对在我院就诊的1例临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简要谈一些诊断体会。
作者:陆垚杰;汪建军;薛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使用头孢菌素治疗致严重不良反应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类型、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发患者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气候和环境因素等;不良反应类型包括:严重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需采取积极地预防措施。结论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类型及诱发因素多样,临床上应针对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全面判断,控制用法用量,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邱芝青;谢丽明;谢华金;曾荣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解痉平喘及抗感染等综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适量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经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接受地塞米松与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前予控制血糖,术后给予胰岛素及降糖药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另给予中药辩证分型论治。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可显著缩短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延昭;杨春兴;张守娟;刘秀莲;任丽梅;韩志宏;贾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进一步解读了《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的新特点。报告披露,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为78万人。其中报告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骨转移对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伴骨转移的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不伴骨转移的5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髓抑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相关不良反应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髓抑制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更快,程度更重,临床应个性化用药。
作者:宋小珍;贾亚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老年患者是指65岁以上的患者,其生理储备功能普遍减退,调节和适应能力减低。在这个群体中,疾病种类多,患病率高,应用药物广泛。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下降或衰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差,增加了麻醉期的危险性。为了提高麻醉安全性,避免麻醉并发症,同时为了麻醉过程平稳,增强麻醉效应,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应根据老年人特点,作出全面正确评估。老年人对麻醉药物比较敏感,以小量达到预期效果是重要的,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需要麻醉的非住院患者,早期苏醒、时间空间的恢复及精神活动功能的恢复,都应越早越好。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有实效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探索更安全有效、苏醒迅速、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我科选择依托咪酯乳剂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与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香梅;孙卧林;张亚美;董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内镜止血和药物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止血方法分为内镜组和药物组各60例。2组均进行给氧、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内镜组在内镜下药物喷洒、电凝、激光等止血,药物组应用泮托拉唑静脉滴注进行止血。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止血时间。结果内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8.3%,且内镜组止血时间短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有效止血,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国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新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餐时口服伏格列波糖,对照组餐前口服格列齐特,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胀、肛门排气增多5例,腹泻2例,但症状较轻,患者可耐受,未发生低血糖;对照组腹胀4例,腹泻1例,低血糖3例。结论伏格列波糖治疗初发T2DM效果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吴冬波;廖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CPP)、胱抑素C(Cys C)、糖类抗原125(CA125)、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及治疗效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心衰组,同期收集体检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正常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分别检测心衰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组志愿者血清CPP、Cys C、CA125和BNP水平,分析其水平差异和治疗相关性。结果心衰组治疗前血清CPP、Cys C、CA125、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上述血清分子水平均逐渐降低,但治疗3、7d后各项指标仍高于正常组(P<0.05),待患者治疗14d后心衰症状基本缓解,其血清水平与正常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CPP、Cys C、CA125、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作者:王延平;王化民;贾燕霞;杜卫杰;孔彦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全程护理措施。方法对34例无禁忌证需要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以明确诊断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整体护理,观察其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加强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全程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肾穿刺的成功率。结论通过对肾穿刺术后患者加强术前教育及有针对性、全方位的全程护理指导,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金瑞;宗妍;贾志芳;刘翠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后抑郁风险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意愿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62例分为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给予微量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对2组孕妇产程中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2组产妇产后5d和产后6周进行EPDS评分,比较2组孕妇舒适满意度和出现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口开全时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5d和产后6周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抑郁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EPDS评分和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提高了产妇舒适满意度,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了产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芹;张格;黄雅丽;刘惠燕;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药源性胰腺炎是药物引发的医源性消化道急症,是指由用药继发的相应临床急性胰腺炎表现的胰腺分泌功能或胰腺组织器官损害。近期收治了因美沙拉嗪致急性胰腺炎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雷贵;郭丽霞;肖胜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文军;李永涛;李淼;侯艳平;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价齐多夫定( AZT)高效抗反转氯酶治疗( ART),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患者( HIV/AIDS)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总结152例患者经齐多夫定口服后出现不良反应并导致换药的时间、症状体征、占比及处置措施。结果除皮肤色素沉着者外,其他不良反应早出现时间在2周内,晚为16周,其中骨髓抑制31例(20.40%),恶心呕吐4例(2.63%),头痛4例(2.63%),面部色素沉着3例(1.97%),持续纳差2例(1.32%)。结论 AZT作为HIV/AIDS抗病毒治疗基本药物,其治疗作用和效果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在服药人群体中的较高发生率,需引起医学工作者重视,减轻或防止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增强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周玉川;蒲美君;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MRI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三者之间的差别,并分析各自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分期、MRI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分期Ⅰ期66例,51例与MRI分期相符,43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临床分期Ⅱ期19例,9例与MRI分期相符,7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MRI分期Ⅰ期41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Ⅱ期15例相符,Ⅲ期11例相符;临床分期与MRI分期总符合率70.59%,与手术病理分期总符合率58.82%,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总符合率78.82%。结论手术前进行的临床分期准确度较低,准确度随期别的提高而降低;MRI分期可以多方位且清晰地显示患者体内肿瘤病灶部位和病变范围;手术病理分期能显示肿瘤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大的判断价值。
作者:陈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