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芹;张格;黄雅丽;刘惠燕;宋红云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信赖他人、容纳他人的程度,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信赖他人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对60名参加工作1~5年的护士及参加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56名进行比较。结果低年资护士容纳他人量表总均分为(62.61±2.13)分低于高年资护士的(68.66±2.55)分(P<0.01),低年资护士信赖他人量表总均分为(1.88±0.49)分高于高年资护士的(1.14±0.34)分(P<0.01)。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窦丽雯;贾小英;王梓凌;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日,来自诺维奇生物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食用西兰花或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holes-terol)高达6%。相关研究刊登在国际杂Molecular Nutrition&Food Research上。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MRI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三者之间的差别,并分析各自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分期、MRI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分期Ⅰ期66例,51例与MRI分期相符,43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临床分期Ⅱ期19例,9例与MRI分期相符,7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MRI分期Ⅰ期41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Ⅱ期15例相符,Ⅲ期11例相符;临床分期与MRI分期总符合率70.59%,与手术病理分期总符合率58.82%,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总符合率78.82%。结论手术前进行的临床分期准确度较低,准确度随期别的提高而降低;MRI分期可以多方位且清晰地显示患者体内肿瘤病灶部位和病变范围;手术病理分期能显示肿瘤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大的判断价值。
作者:陈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本文从现状入手,分析各种因素对儿童用药的影响,并根据实情制定对儿童用药有效的管理措施。
作者:徐欣昌;田晓云;吴晓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纤维蛋白原( FG )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2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hs-CRP、FG含量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梗死面程及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s-CRP、FG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hs-CRP、F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着hs-CRP和FG含量的上升,其梗死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患者hs-CRP和FG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hs-CRP和FG进行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梗死面积及其病情发展程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夏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解痉;对照组给予万托林(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8%( 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哮喘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万托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张会英;邢博;王晋荣;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药源性胰腺炎是药物引发的医源性消化道急症,是指由用药继发的相应临床急性胰腺炎表现的胰腺分泌功能或胰腺组织器官损害。近期收治了因美沙拉嗪致急性胰腺炎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雷贵;郭丽霞;肖胜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弹力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绷带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加压止血。比较2组舒适度、手掌肿胀程度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结果观察组在舒适度、手掌肿胀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明显优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
作者:刘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1建立抗菌药管理的专门机构目前抗菌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感染性疾病是首选的重要药物。但抗菌药物的广泛大量应用对医院感染管理、对患者及社会人群已经造成很大不利影响,尤其突出的问题是抗菌药用量大,病原体耐药性增强增多,许多抗菌药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和导致人群某疾病的传播,故加强抗菌药使用的管理已成控制院内感染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为加强抗菌药应用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全院抗菌药使用监控组织,由感染监控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各临床科室。(2)由一名医师担任组员,负责本科抗菌药应用监测工作。(3)临床科室应认真执行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抗菌药使用原则和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使用抗菌药,除预防用药外,一般情况下用于治疗的抗菌药应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合适的药物,并在使用期间通过监测血药浓度,随时调整,保证疗效,防止超剂量、撒网式的滥用。(4)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抗菌药使用的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全院工作人员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5)每月医院质控部应对全院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认真讲评考核,将抗菌药使用的种类遴选、剂量疗程、药敏试验、血药浓度监测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及时调整,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抗菌药合理使用的认识。(6)将抗菌药使用考核监测结果与各科及每个医师各自的月度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对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实行奖励,对不规范、超量、不认真执行抗菌药应用的各项管理制度的科室及医师实行相应惩处[1]。
作者:卢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原因。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调查研究,回顾分析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患者各项相关因素。结果150例患者中年龄≥50岁、发病次数≥5次、病程≥10年、胆囊体积偏小或偏大、胆囊管直径≥0.3cm、结石大小≥2cm的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偏高。结论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在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综合考虑各种诱发因素,从而准确判断患者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
作者:张国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等参与的SITS-NEW研究表明,在中国、韩国、印度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卒中发作3h内静脉应用标准剂量(0.9mg/kg)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安全有效,结果与前期在欧洲人群中开展的SITSMOST研究结果类似。研究者观点:在欧洲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安全有效的标准剂量阿替普酶,同样也适用于亚洲患者。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静脉给药是临床中公认危险性大的给药方式,静脉给药由于无首过效应,在临床中非常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我国近年来静脉给药患者直线上升,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对静脉给药方式进行讨论非常必要,笔者对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发生的静脉用药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解决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秉霞;王风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他们的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通过运动可以降低因产妇高龄造成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风险。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孕11~13+6周胎儿鼻骨和颈项透明层超声检查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进行产前筛查的孕11~13+6周(孕早期)且获得随访的孕妇3286例,采用常规经腹部超声对胎儿鼻骨和颈项透明层进行检测,超声检查与后期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孕早期经超声检测染色体异常高风险者277例,高风险孕妇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10例。3286例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产后随访得出染色体异常15例,检出率为66.7%(10/15),假阳性率为8.1%。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孕早期颈项透明层厚度和鼻骨有无缺失检查出高风险孕妇,大大缩小了进行羊水穿刺分析染色体核型的孕妇数量,是产前筛查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王会轻;蒲红生;赵军茹;张苏芬;崔云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为了提高医师中药处方质量,规范医师的临床用药,我院药剂科每月随机抽取三天的中药处方进行点评。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要求,发现有些中药处方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逐步规范中药处方,现就有关内容探析如下。
作者:肖权衡;徐艳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慢性湿疹中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给予相应的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并外涂复方地塞米松软膏;2组均14d为1个疗程,在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湿疹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陈录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合并恶性肿瘤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因素和D-二聚体水平。方法比较合脑卒中并恶性肿瘤患者28例(观察组)与无恶性肿瘤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58例(对照组A)以及有活动性肿瘤但无脑卒中组30例(对照组B),3组患者的临床因素、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为3.08~25.67μg/ml,平均为10.67μg/ml;对照组A D-二聚体水平为0.29~1.01μg/ml,平均为0.45μg/ml;对照组B D-二聚体水平为0.40~1.35μg/ml,平均为0.67μg/ml。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A和对照组B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脑卒中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可能有独特的D-二聚体水平和病变模式,这些特征可以作为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发现隐匿恶性肿瘤的线索;合并恶性肿瘤的脑卒中患者预后差,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瞿杭炯;方凯;吕祥兄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的原因,并针对退药原因探讨相关应对措施,以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药房2013年1-12月期间219610张门诊处方中527张退药处方,分析其科室来源、退药原因,进而探讨其应对措施。自2014年1月起实施门诊药房退药应对措施,对比该措施实施前后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发生率,以检验该应对措施的效果。结果(1)退药处方科室构成比:527张退药处方中,内科253张(48.0%),儿科160张(30.4%),外科58张(11.0%),妇产科47张(8.9%),其他9张(1.7%)。(2)退药原因:527张退药处方中,因药物不良反应退药者318张(60.4%)。医师原因退药处方张173张(32.7%)。患者自身原因退药处方张27张(5.2%)。药师原因导致退药处方9张(1.7%)。(3)应对措施实施效果:经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门诊药房退药率从2013年的0.24%显著降低到目前的0.18%( P<0.01)。结论门诊药房退药在医疗机构中较为普遍,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疗效,仍应采取相关措施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坚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X线胸片变化。方法将100例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OPD治疗,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吸氧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规抗结核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X线胸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韩现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我国是世界结核病大国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重,结核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亦有上升趋势。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有效的治疗肺结核的途径,却又具有不同程度致肝功能损伤,用药时间越长肝功能损伤越严重[1]。有文献报道称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为12.6%[2],因此,肝损伤在抗结核用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3]。为此,现对我院收治的8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核药对肝损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