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药房退药分析与对策

陈坚颖

关键词:门诊药房, 退药, 原因, 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的原因,并针对退药原因探讨相关应对措施,以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药房2013年1-12月期间219610张门诊处方中527张退药处方,分析其科室来源、退药原因,进而探讨其应对措施。自2014年1月起实施门诊药房退药应对措施,对比该措施实施前后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发生率,以检验该应对措施的效果。结果(1)退药处方科室构成比:527张退药处方中,内科253张(48.0%),儿科160张(30.4%),外科58张(11.0%),妇产科47张(8.9%),其他9张(1.7%)。(2)退药原因:527张退药处方中,因药物不良反应退药者318张(60.4%)。医师原因退药处方张173张(32.7%)。患者自身原因退药处方张27张(5.2%)。药师原因导致退药处方9张(1.7%)。(3)应对措施实施效果:经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门诊药房退药率从2013年的0.24%显著降低到目前的0.18%( P<0.01)。结论门诊药房退药在医疗机构中较为普遍,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疗效,仍应采取相关措施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MRI在急性脊髓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在急性脊髓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2例经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被确诊为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病变部位的脊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患者T1 WI信号低,T2 WI信号高;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其中病变部位未出现强化现象16例,出现斑片状强化现象3例,有细条状强化现象3例。结论临床诊断以及鉴别急性脊髓炎时应根据患者的MRI结果并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进行。

    作者:贾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我院儿童用药情况分析与管理探讨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本文从现状入手,分析各种因素对儿童用药的影响,并根据实情制定对儿童用药有效的管理措施。

    作者:徐欣昌;田晓云;吴晓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下肢骨折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05例将其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特殊的健康需求行长期有目的的沟通;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试验组的依从率为90.9%(50/55)明显高于对照组56.0%(28/50),试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为94.5%(52/55)高于对照组的62.0%(3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主要是针对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文化素养等进行全面的评价,找出每个患者的沟通重点,分别制定适合个体需要的方案,让患者积极参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潘阳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他汀类药物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54例,其中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45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209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患者E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和30d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敬兰;赵华伟;薛世虎;李华;职晶晶;贾建敏;韩会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基于齐多夫定服用者不良反应占比及临床处置表达

    目的:评价齐多夫定( AZT)高效抗反转氯酶治疗( ART),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患者( HIV/AIDS)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总结152例患者经齐多夫定口服后出现不良反应并导致换药的时间、症状体征、占比及处置措施。结果除皮肤色素沉着者外,其他不良反应早出现时间在2周内,晚为16周,其中骨髓抑制31例(20.40%),恶心呕吐4例(2.63%),头痛4例(2.63%),面部色素沉着3例(1.97%),持续纳差2例(1.32%)。结论 AZT作为HIV/AIDS抗病毒治疗基本药物,其治疗作用和效果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在服药人群体中的较高发生率,需引起医学工作者重视,减轻或防止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增强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周玉川;蒲美君;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非诺贝特辅治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辅治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 B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胰腺炎治疗, 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 TG)、血淀粉酶( AMY)以及血钙( Ca)水平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TG、AM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A组患者的TG、AMY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血液中Ca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的特点,治疗高脂血压胰腺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吴玉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口腔科医师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师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108例患者予以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根据是否感染乙型肝炎分成感染组26例和未感染组82例,分析对比2组患者治疗中器械消毒灭菌、空气质量及易感人群等指标。结果108例患者检测到HBsAg阳性者26例,阳性率24.1%,治疗过程检测到器械细菌数、空气中含量、易感人员在组内所占比例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空气、器械污染、废物处理不合理、易感人群均导致口腔科发生交叉感染,治疗时予以合理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作者:于艳芬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后抑郁风险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后抑郁风险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意愿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62例分为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给予微量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对2组孕妇产程中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2组产妇产后5d和产后6周进行EPDS评分,比较2组孕妇舒适满意度和出现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口开全时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5d和产后6周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抑郁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EPDS评分和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提高了产妇舒适满意度,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了产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芹;张格;黄雅丽;刘惠燕;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解痉;对照组给予万托林(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8%( 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哮喘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万托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张会英;邢博;王晋荣;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子宫腺瘤样瘤是比较少见的无症状良性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在术前难以进行诊断,为了解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现分析我院妇产科的42例子宫腺瘤样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免疫表型和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脏破裂抢救1例

    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头、胸部疼痛流血,伴有胸闷、肢体乏力,于2013年5月24日15∶21急诊送入我院心胸外科。患者感呼吸急促、CT 检查示:“心包积液”。查体:血压60/44mm Hg,脉搏130次/min,呼吸35次/min。前胸壁皮肤擦伤,胸骨中、下端压痛明显。呼吸35次/min,呼吸音增粗,心率不齐,心音低沉,心率130次/min。四肢多处皮肤擦伤,少量渗血。左面部可见一处4cm伤口。入院诊断:创伤性休克,闭合性胸外伤:心脏破裂出血、心包积血、心包压塞、心肌挫伤、肺挫伤胸骨骨折、闭合性腹外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入科后积极抗休克提升血压。急诊行心脏破裂修补、心包内积血清楚、心包切开引流、胸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发现心包腔内积血约350ml,血凝块约30g,左心耳根部破裂约0.3cm ×0.3cm,有血液喷出,立即行心耳钳钳闭,修补及双10号丝线进行心耳结扎止血,胸骨第5肋处骨折,从骨折处横断,撑开检查心脏探见右心房右心耳根部破裂0.8cm ×0.3cm,活动出血、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部分心肌挫伤淤血,双10号丝线结扎右语、短句、长句、交谈等转变,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3]。心耳,修补破裂处止血,冲洗心包腔,仔细观查检查未见活动出血,心脏搏动可,血压回升逐步稳定在(96~110)/50mm Hg,多巴胺减少用量。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并康复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无不适。

    作者:许向华;许威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文军;李永涛;李淼;侯艳平;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前予控制血糖,术后给予胰岛素及降糖药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另给予中药辩证分型论治。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可显著缩短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延昭;杨春兴;张守娟;刘秀莲;任丽梅;韩志宏;贾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50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体检健康的志愿者45例作为非胃癌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这些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的含量,分析以上指标对胃癌单用与联用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胃癌组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比,血清CEA与其余三种单独联合应用的灵敏度升高,但特异度降低。 CA19-9、CA72-4与CA50之间,两两结合与其单项检测比较,灵敏度稍有增高,特异度变化不明显。三三结合联合检测中, CEA+CA19-9+CA72-4的灵敏度高到91.17%,而有CA50在内的组合组的灵敏度增高不明显,特异度也有下降趋势。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测得的灵敏度高,但特异度却降低。结论肿瘤标志物CA50、CA19-9、CEA、CA72-4联合检测灵敏度较高,具有较高辅助胃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谢和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清 CPP、Cys C、CA125、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及治疗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CPP)、胱抑素C(Cys C)、糖类抗原125(CA125)、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及治疗效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心衰组,同期收集体检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正常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分别检测心衰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组志愿者血清CPP、Cys C、CA125和BNP水平,分析其水平差异和治疗相关性。结果心衰组治疗前血清CPP、Cys C、CA125、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上述血清分子水平均逐渐降低,但治疗3、7d后各项指标仍高于正常组(P<0.05),待患者治疗14d后心衰症状基本缓解,其血清水平与正常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CPP、Cys C、CA125、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作者:王延平;王化民;贾燕霞;杜卫杰;孔彦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进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柳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公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子宫内膜癌临床及 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对比

    目的:对比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MRI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三者之间的差别,并分析各自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分期、MRI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分期Ⅰ期66例,51例与MRI分期相符,43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临床分期Ⅱ期19例,9例与MRI分期相符,7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MRI分期Ⅰ期41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Ⅱ期15例相符,Ⅲ期11例相符;临床分期与MRI分期总符合率70.59%,与手术病理分期总符合率58.82%,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总符合率78.82%。结论手术前进行的临床分期准确度较低,准确度随期别的提高而降低;MRI分期可以多方位且清晰地显示患者体内肿瘤病灶部位和病变范围;手术病理分期能显示肿瘤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大的判断价值。

    作者:陈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腭咽成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腭咽成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腭咽成形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照组未采用超前镇痛,比较2组患者客观指标情况(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用量、住院时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4、8、12、24h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腭咽成形术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临床疗效较佳,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又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武倩;张亚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益气养肾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益气养肾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另选同期门诊健康查体正常者12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参考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针对危险因素给予预防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制剂益气养肾方。入院第1天及治疗3周后检测血清CRP、IL-1β、IFN-γ水平,同时收集患者当日24h尿量,测量24小时尿蛋白水平,并分析CRP、IL-1β、IFN-γ水平与24h尿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院第1天,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1β、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比较,血清CRP、IL-1β、IFN-γ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CRP、IL-1β、IFN-γ水平与24h尿蛋白水平呈直线相关(r=0.548;0.602;0.614,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CRP、IL-1β、IFN-γ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内微炎症水平与24h尿蛋白水平关系密切,动态监测血清CRP、IL-1β、IFN-γ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判断。

    作者:陈磊;吴彦考;李丽;范广德;刘章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