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文军;李永涛;李淼;侯艳平;王艳萍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症, 米氮平, 小剂量, 疏肝解郁胶囊,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腭咽成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腭咽成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腭咽成形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照组未采用超前镇痛,比较2组患者客观指标情况(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用量、住院时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4、8、12、24h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腭咽成形术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临床疗效较佳,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又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武倩;张亚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大黄的性能和临床应用

    大黄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因其苦寒降泄,作用强烈,素有将军之称,大黄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攻下药,能攻能守,被称之为中药四大金刚之一。现将大黄的性能及临床应用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儿童龋齿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7-11月对社区内238例适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9例。社区口腔医师以及护士对试验组进行口腔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和口腔健康教育,4个月后统计2组儿童的人均龋齿增加率,并且对龋齿的治疗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进行护理干预之前的总龋齿颗数及人均龋齿颗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儿童进行行护理干预后,总龋齿颗数为(143±3)颗,对照组为(172±4)颗,试验组和对照组人均龋齿颗数分别为(1.26±1.20)颗和(1.47±1.30)颗,分别增长了9.5%和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的龋齿短治疗时间、长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护理干预在降低龋齿发生率以及降低龋齿治疗时间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技能培训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技能培训,寻找一种佳模式,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并按我们的方式对近三年来我院实习的4所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282名实习生进行技能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了解其掌握情况。结果该院目前的模式完成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后考核中及在相关院校的技能比赛和多站式考试中,成绩非常突出,甚至有些同学进入规培后在临床操作中也明显优于其他同年级学生。结论实习基地医院除了按实习大纲安排实习外,系统性、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很有必要。

    作者:曹力生;费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静脉给药是临床中公认危险性大的给药方式,静脉给药由于无首过效应,在临床中非常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我国近年来静脉给药患者直线上升,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对静脉给药方式进行讨论非常必要,笔者对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发生的静脉用药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解决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秉霞;王风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医院内感染

    1建立抗菌药管理的专门机构目前抗菌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感染性疾病是首选的重要药物。但抗菌药物的广泛大量应用对医院感染管理、对患者及社会人群已经造成很大不利影响,尤其突出的问题是抗菌药用量大,病原体耐药性增强增多,许多抗菌药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和导致人群某疾病的传播,故加强抗菌药使用的管理已成控制院内感染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为加强抗菌药应用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全院抗菌药使用监控组织,由感染监控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各临床科室。(2)由一名医师担任组员,负责本科抗菌药应用监测工作。(3)临床科室应认真执行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抗菌药使用原则和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使用抗菌药,除预防用药外,一般情况下用于治疗的抗菌药应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合适的药物,并在使用期间通过监测血药浓度,随时调整,保证疗效,防止超剂量、撒网式的滥用。(4)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抗菌药使用的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全院工作人员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5)每月医院质控部应对全院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认真讲评考核,将抗菌药使用的种类遴选、剂量疗程、药敏试验、血药浓度监测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及时调整,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抗菌药合理使用的认识。(6)将抗菌药使用考核监测结果与各科及每个医师各自的月度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对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实行奖励,对不规范、超量、不认真执行抗菌药应用的各项管理制度的科室及医师实行相应惩处[1]。

    作者:卢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的应用

    目的:观察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弹力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绷带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加压止血。比较2组舒适度、手掌肿胀程度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结果观察组在舒适度、手掌肿胀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明显优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

    作者:刘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临床治疗的X 线胸片变化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X线胸片变化。方法将100例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OPD治疗,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吸氧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规抗结核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X线胸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韩现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50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体检健康的志愿者45例作为非胃癌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这些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的含量,分析以上指标对胃癌单用与联用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胃癌组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比,血清CEA与其余三种单独联合应用的灵敏度升高,但特异度降低。 CA19-9、CA72-4与CA50之间,两两结合与其单项检测比较,灵敏度稍有增高,特异度变化不明显。三三结合联合检测中, CEA+CA19-9+CA72-4的灵敏度高到91.17%,而有CA50在内的组合组的灵敏度增高不明显,特异度也有下降趋势。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测得的灵敏度高,但特异度却降低。结论肿瘤标志物CA50、CA19-9、CEA、CA72-4联合检测灵敏度较高,具有较高辅助胃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谢和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脏破裂抢救1例

    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头、胸部疼痛流血,伴有胸闷、肢体乏力,于2013年5月24日15∶21急诊送入我院心胸外科。患者感呼吸急促、CT 检查示:“心包积液”。查体:血压60/44mm Hg,脉搏130次/min,呼吸35次/min。前胸壁皮肤擦伤,胸骨中、下端压痛明显。呼吸35次/min,呼吸音增粗,心率不齐,心音低沉,心率130次/min。四肢多处皮肤擦伤,少量渗血。左面部可见一处4cm伤口。入院诊断:创伤性休克,闭合性胸外伤:心脏破裂出血、心包积血、心包压塞、心肌挫伤、肺挫伤胸骨骨折、闭合性腹外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入科后积极抗休克提升血压。急诊行心脏破裂修补、心包内积血清楚、心包切开引流、胸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发现心包腔内积血约350ml,血凝块约30g,左心耳根部破裂约0.3cm ×0.3cm,有血液喷出,立即行心耳钳钳闭,修补及双10号丝线进行心耳结扎止血,胸骨第5肋处骨折,从骨折处横断,撑开检查心脏探见右心房右心耳根部破裂0.8cm ×0.3cm,活动出血、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部分心肌挫伤淤血,双10号丝线结扎右语、短句、长句、交谈等转变,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3]。心耳,修补破裂处止血,冲洗心包腔,仔细观查检查未见活动出血,心脏搏动可,血压回升逐步稳定在(96~110)/50mm Hg,多巴胺减少用量。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并康复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无不适。

    作者:许向华;许威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处方常见问题点评

    为了提高医师中药处方质量,规范医师的临床用药,我院药剂科每月随机抽取三天的中药处方进行点评。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要求,发现有些中药处方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逐步规范中药处方,现就有关内容探析如下。

    作者:肖权衡;徐艳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31)低于对照组的16.13%(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因COPD急性加重而入住ICU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短疗程组68例和常规疗程组69例,所有患者均在第1天接受40mg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第2~5天口服强的松40mg/d。常规治疗组在第6~14天继续口服强的松40mg/d,短程治疗组患者在第6~14天服用安慰剂。观察2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和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缩短应用甲泼尼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程,可减少不良反应,且不影响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兵;宋志军;刘巍;刘永青;刘建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误诊1例

    患者,男,40岁。主诉拟以“持续咽部不适伴颈部肿物半年”就诊。查体:胸锁乳突肌背侧可及多发肿物,质软,多个肿物融合,边界不清。 B型超声示:双侧淋巴结呈串珠样改变,大约5.0cm ×2.5cm ×2.0cm,髓质血流丰富,可见无回声区,占瘤体85%,内可见光带分隔,诊断:双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双侧)。颈部CT提示:双侧颈动脉鞘内低回声病灶,性质待定,结核不排除,建议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活组织检查,术中所见:多发淋巴结肿大,位于胸锁乳突肌侧缘,颈总动脉旁,相当于颈部淋巴结Ⅲ区位置,呈囊性变,淋巴结囊液抽取物似巧克力样为棕褐色,病理镜下:(1)囊性为主,囊性区呈粉红色异染物质,免疫学证实,甲状腺球蛋白为囊液主要成份,浓度不均匀,内有肿瘤组织,呈出血,液化坏死。(2)实性区可见真性分支乳头状结构,淋巴细胞包绕。术后病理:(甲状腺左叶)甲状腺组织见乳头癌成份,(甲状腺右叶及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小3.5cm ×2.2cm,内见甲状腺旁腺组织,右颈部甲状腺清扫物内见淋巴结(6/15)见癌转移,左侧清扫物,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5/10)。诊断为:(1)甲状腺乳头状癌;(2)双侧淋巴结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转移。病理证实后,全麻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并行按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规范,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个月后行对侧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刘江豪;李刚;王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健康教育对内科病患者140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内科病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该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40例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对其随访1年继续进行护理健康教育,比较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行为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内科疾病患者的吸烟率及饮酒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遵医嘱服药、进行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以及情绪等方面较健康教育实施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可促使患者自主戒烟戒酒,有效维护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伏格列波糖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新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餐时口服伏格列波糖,对照组餐前口服格列齐特,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胀、肛门排气增多5例,腹泻2例,但症状较轻,患者可耐受,未发生低血糖;对照组腹胀4例,腹泻1例,低血糖3例。结论伏格列波糖治疗初发T2DM效果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吴冬波;廖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策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使用头孢菌素治疗致严重不良反应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类型、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发患者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气候和环境因素等;不良反应类型包括:严重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需采取积极地预防措施。结论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类型及诱发因素多样,临床上应针对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全面判断,控制用法用量,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邱芝青;谢丽明;谢华金;曾荣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65例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孕产妇肥胖人群逐年增加,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脂肪液化主要是由于切口周围脂肪细胞受损,缺血坏死,而后脂肪分解的产物刺激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1]。脂肪液化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几率,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2]。本文收集了我院65例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医辨证在治疗咳嗽患者中的应用

    咳嗽是肺气上逆等产生的一种肺部疾病,是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和多发病症[1],从中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咳嗽的治疗,非常重视辨证,只有清楚知道患者咳嗽的病因、发病机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2,3]。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咳嗽的方法及效果,特对我院收治的咳嗽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美沙拉嗪致药源性急性胰腺炎1例

    药源性胰腺炎是药物引发的医源性消化道急症,是指由用药继发的相应临床急性胰腺炎表现的胰腺分泌功能或胰腺组织器官损害。近期收治了因美沙拉嗪致急性胰腺炎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雷贵;郭丽霞;肖胜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