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豪;李刚;王坤
由荷兰Maastricht 大学医药中心教授Yasin Temel、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副教授林礼伟医生,以及其他来自马来西亚、荷兰、西班牙和英国的研究员组成的七人研究队发现,以脑深部电刺激的方式刺激前额叶皮层,是治疗忧郁症有效的方法,因为前额叶皮层在调控复杂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在急性脊髓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2例经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被确诊为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病变部位的脊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患者T1 WI信号低,T2 WI信号高;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其中病变部位未出现强化现象16例,出现斑片状强化现象3例,有细条状强化现象3例。结论临床诊断以及鉴别急性脊髓炎时应根据患者的MRI结果并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进行。
作者:贾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24例骨科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244例和对照组180例。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满意度99.6%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缓和日趋紧张的护患关系,对医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清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在繁忙的工作中任何一点疏忽均有可能引起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笔者就我院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伴黑棘皮症( AN)儿童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 IR)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单纯性肥胖伴AN儿童25例(肥胖伴AN组)、单纯性肥胖儿童22例(单纯性肥胖组)及健康儿童20例(对照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水平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0.5h血糖(0.5h-PG)、0.5h胰岛素(0.5h-INS)水平。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评价IR的指标,以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 IR-EIS)为评价早期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指标,分析AN与血清SAA、BMI和HOMA-IR及IR-EIS的关系。结果肥胖伴AN组和单纯性肥胖组BMI、W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肥胖伴AN组BMI、WC又均高于单纯性肥胖组( P<0.05)。肥胖伴AN组和单纯性肥胖组FINS、负荷后0.5h-INS、HO-MA-IR、IR-EIS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肥胖伴AN组较对单纯性肥胖组亦均明显升高(P<0.05);而3组间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伴AN组0.5h-PG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单纯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伴AN组和单纯性肥胖组InSAA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伴AN组高于单纯性肥胖组(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nSAA与BMI(r=0.271,P=0.003)、FINS(r=0.222,P=0.014)、0.5h-INS(r=0.206,P=0.020)及IR-EIS(r=0.245,P=0.006)呈正相关。结论 AN儿童SAA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早期分泌缺陷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建凤;白伟;边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 ALB)及非结合胆红素( UCB)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87例,对患儿血清ALB、UCB及血清总胆红素( TS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比可知重度黄疸患儿ALB显著低于中度黄疸患儿,TSB及UCB显著高于中度黄疸患儿(P<0.05)。除梗阻性黄疸患儿与其他原因黄疸患儿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及其他原因黄疸患儿其他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B及UCB检测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董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术前、术后分别予以抗生素预防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抗生素,比较2组抗生素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产褥感染率、体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前预防性予以抗生素,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产妇恢复速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前予控制血糖,术后给予胰岛素及降糖药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另给予中药辩证分型论治。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可显著缩短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延昭;杨春兴;张守娟;刘秀莲;任丽梅;韩志宏;贾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进一步解读了《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的新特点。报告披露,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为78万人。其中报告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辅助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左卡尼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后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1%高于对照组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NT-proBNP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药物联合左卡尼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楼蓉;吴解敏;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主动脉夹层( AD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容易造成猝死。在我国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漏诊和误诊率极高。笔者对在我院就诊的1例临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简要谈一些诊断体会。
作者:陆垚杰;汪建军;薛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技能培训,寻找一种佳模式,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并按我们的方式对近三年来我院实习的4所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282名实习生进行技能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了解其掌握情况。结果该院目前的模式完成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后考核中及在相关院校的技能比赛和多站式考试中,成绩非常突出,甚至有些同学进入规培后在临床操作中也明显优于其他同年级学生。结论实习基地医院除了按实习大纲安排实习外,系统性、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很有必要。
作者:曹力生;费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原因。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调查研究,回顾分析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患者各项相关因素。结果150例患者中年龄≥50岁、发病次数≥5次、病程≥10年、胆囊体积偏小或偏大、胆囊管直径≥0.3cm、结石大小≥2cm的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偏高。结论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在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综合考虑各种诱发因素,从而准确判断患者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
作者:张国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 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 mRNA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SASP组及乌梅丸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因子和调升NF-κB与PPAR-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潘琳;宋扬;王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患者,32岁,孕4产1,因孕足月第2胎,无腹痛于2012年2月24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1年5月12日,预产期2012年2月19日。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9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5/90mm Hg,心肺无异常。产科情况:宫高43cm,腹围114cm,胎位ROA,胎心140次/min。阴道检查:阴道畅,宫颈软,颈管未消失容一指,先露头,浮。 B型超声示:双顶径9.6cm,头围33.6cm,股骨长径7.5cm。根据宫高×腹围+200,结合B型超声估计胎儿体质量4900g。入院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考虑到曾于2006年12月顺娩一4400g男婴,拒绝剖宫产,要求阴道分娩。患者宫缩规律于2月27日18∶00宫口开大6cm,头浮,胎心162次/min,宫缩持续30s,间歇2min,持续胎儿监护下,用注射器针头给予高位小孔人工破膜,羊水色黄、清,破膜手指保持在阴道内等待下一次宫缩时,18∶02一次宫缩,把原来破膜的小口冲开了,随即脐带脱到了医师手中,即刻嘱咐产妇取膝胸卧位,上推胎头,吸氧,用手在宫颈及胎头间硬撑开一缝隙,缓解脐带受压,胎心于18∶05降到了57次/min,于18∶09得到缓解,持续在130~143次/min。紧急在局麻下取臀高位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于18∶28娩一男婴,体质量4500g,Apger评分10-10-10,术后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术后7d母子痊愈出院。
作者:孔玲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辅治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 B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胰腺炎治疗, 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 TG)、血淀粉酶( AMY)以及血钙( Ca)水平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TG、AM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A组患者的TG、AMY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血液中Ca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的特点,治疗高脂血压胰腺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吴玉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纤维蛋白原( FG )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2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hs-CRP、FG含量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梗死面程及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s-CRP、FG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hs-CRP、F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着hs-CRP和FG含量的上升,其梗死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患者hs-CRP和FG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hs-CRP和FG进行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梗死面积及其病情发展程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夏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54例,其中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45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209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患者E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和30d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敬兰;赵华伟;薛世虎;李华;职晶晶;贾建敏;韩会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来苏水( Lysol)系日常应用的消毒液(又称煤酚皂溶液),是一种甲酚和钾肥皂的复方制剂,为细胞原浆毒,溶于水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某些亲脂病毒[1]。本品毒性大,气味易滞留。高浓度可刺激和腐蚀皮肤,可致灼伤、疼痛、糜烂、坏死。眼部接触可使结膜和角膜灼伤、坏死。误服后会很快引起休克而致死。慢性中毒能引起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昏厥、皮疹或尿毒症。本文对来苏经口中毒5例患者进行抢救,报道如下。
作者:朱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CPP)、胱抑素C(Cys C)、糖类抗原125(CA125)、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及治疗效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心衰组,同期收集体检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正常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分别检测心衰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组志愿者血清CPP、Cys C、CA125和BNP水平,分析其水平差异和治疗相关性。结果心衰组治疗前血清CPP、Cys C、CA125、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上述血清分子水平均逐渐降低,但治疗3、7d后各项指标仍高于正常组(P<0.05),待患者治疗14d后心衰症状基本缓解,其血清水平与正常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CPP、Cys C、CA125、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作者:王延平;王化民;贾燕霞;杜卫杰;孔彦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