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录凯
静脉给药是临床中公认危险性大的给药方式,静脉给药由于无首过效应,在临床中非常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我国近年来静脉给药患者直线上升,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对静脉给药方式进行讨论非常必要,笔者对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发生的静脉用药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解决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秉霞;王风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且住院时间(11.7±1.5)d低于对照组(17.3±2.1)d,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1建立抗菌药管理的专门机构目前抗菌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感染性疾病是首选的重要药物。但抗菌药物的广泛大量应用对医院感染管理、对患者及社会人群已经造成很大不利影响,尤其突出的问题是抗菌药用量大,病原体耐药性增强增多,许多抗菌药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和导致人群某疾病的传播,故加强抗菌药使用的管理已成控制院内感染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为加强抗菌药应用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全院抗菌药使用监控组织,由感染监控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各临床科室。(2)由一名医师担任组员,负责本科抗菌药应用监测工作。(3)临床科室应认真执行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抗菌药使用原则和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使用抗菌药,除预防用药外,一般情况下用于治疗的抗菌药应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合适的药物,并在使用期间通过监测血药浓度,随时调整,保证疗效,防止超剂量、撒网式的滥用。(4)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抗菌药使用的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全院工作人员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5)每月医院质控部应对全院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认真讲评考核,将抗菌药使用的种类遴选、剂量疗程、药敏试验、血药浓度监测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及时调整,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抗菌药合理使用的认识。(6)将抗菌药使用考核监测结果与各科及每个医师各自的月度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对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实行奖励,对不规范、超量、不认真执行抗菌药应用的各项管理制度的科室及医师实行相应惩处[1]。
作者:卢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慢性湿疹中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给予相应的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并外涂复方地塞米松软膏;2组均14d为1个疗程,在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湿疹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陈录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进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柳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处方点评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该院每月门诊处方100张,共计1200张,临床药师对处方逐一进行审查,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的部分典型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处方122张,占总抽查处方数的10.17%,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包括临床诊断不明确、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溶媒选择或合用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生素、药物配伍不当等。结论医院用药基本合理,但仍有小部分处方用药不合理,需大力改进;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金有;李金芩;袁曙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24例骨科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244例和对照组180例。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满意度99.6%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缓和日趋紧张的护患关系,对医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清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儿科护理工作中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出现护理风险,发生许多不安全事件。儿科护理风险是由于患儿在接受住院治疗后,期间发生所有的不良因素,严重威胁了患儿生命安全,阻碍了患儿的康复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医疗纠纷[1]。本文分析我院儿科2011年收治的71例确认为风险事件患儿护理资料护理的风险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此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儿的护理水平。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围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80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行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未发生死亡事件。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提升小儿支气管炎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与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
作者:吴盖珍;黄春柳;谢双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全程护理措施。方法对34例无禁忌证需要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以明确诊断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整体护理,观察其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加强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全程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肾穿刺的成功率。结论通过对肾穿刺术后患者加强术前教育及有针对性、全方位的全程护理指导,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金瑞;宗妍;贾志芳;刘翠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解痉;对照组给予万托林(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8%( 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哮喘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万托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张会英;邢博;王晋荣;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鼻腔鼻窦罕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我科2012年5月收治1例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向阳;吴春妍;莫志峰;杨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来自约克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LTPs)对来自病人组织样本中的细胞进行作用,研究者表示,LTPs或许是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疗法,而且其相比当前的放疗和光动力疗法要更加有效。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咳嗽是肺气上逆等产生的一种肺部疾病,是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和多发病症[1],从中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咳嗽的治疗,非常重视辨证,只有清楚知道患者咳嗽的病因、发病机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2,3]。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咳嗽的方法及效果,特对我院收治的咳嗽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92眼),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眼科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恢复至≥5.0、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5.0者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采用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彩萍;迟晓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30例,对其先后进行X线、CT检查,将检测结果记录并与病理学确诊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显示肺血肿患者3例,肋骨骨折患者5例,心包积血4例,肺挫伤3例,胸腔积液3例,通过病理学分析,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60%;CT检查显示肺血肿患者6例,肋骨骨折患者7例,心包积血8例,肺挫伤5例,胸腔积液5例,准确率为100%。 CT检查的影像学诊断价值高于X线检查。结论在临床上,胸部外伤常见症状有肺血肿、肋骨骨折患者、心包积血、肺挫伤及胸腔积液等,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显示出优越的可靠性、全面性及高安全指数,而X线检查则易出现漏检情况,CT检查对于临床胸外伤患者病情诊断更加有效。
作者:陆兴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由荷兰Maastricht 大学医药中心教授Yasin Temel、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副教授林礼伟医生,以及其他来自马来西亚、荷兰、西班牙和英国的研究员组成的七人研究队发现,以脑深部电刺激的方式刺激前额叶皮层,是治疗忧郁症有效的方法,因为前额叶皮层在调控复杂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