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发现食用西兰花可降低胆固醇

药品资讯网

关键词:
摘要:近日,来自诺维奇生物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食用西兰花或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holes-terol)高达6%。相关研究刊登在国际杂Molecular Nutrition&Food Research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左卡尼汀辅治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辅助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左卡尼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后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1%高于对照组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NT-proBNP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药物联合左卡尼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楼蓉;吴解敏;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

    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鼻腔鼻窦罕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我科2012年5月收治1例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向阳;吴春妍;莫志峰;杨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CT平扫诊断临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1例

    主动脉夹层( AD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容易造成猝死。在我国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漏诊和误诊率极高。笔者对在我院就诊的1例临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简要谈一些诊断体会。

    作者:陆垚杰;汪建军;薛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全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全程护理措施。方法对34例无禁忌证需要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以明确诊断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整体护理,观察其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加强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全程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肾穿刺的成功率。结论通过对肾穿刺术后患者加强术前教育及有针对性、全方位的全程护理指导,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金瑞;宗妍;贾志芳;刘翠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颅脑外伤对多发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影响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对多少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影响。方法对111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颅脑外伤分为脑外伤组51例和无脑外伤组60例,比较2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CU 住院时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脑外伤组血管栓塞发生率为25.49%,非脑外伤组血管栓塞发生率为26.67%,2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高于非脑外伤组(P<0.05),ICU住院时间大于非脑外伤组(P<0.05);2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部损伤不会增加多发伤患者血管栓塞风险,且给予恰当的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患者颅内出血的风险,并且与患者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岳立锋;刘艳丽;姚赛男;郭艳波;赵娜;魏朝辉;陈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24例骨科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244例和对照组180例。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满意度99.6%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缓和日趋紧张的护患关系,对医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清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疾控中心专家艾滋病正变成一种慢性病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进一步解读了《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的新特点。报告披露,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为78万人。其中报告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前予控制血糖,术后给予胰岛素及降糖药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另给予中药辩证分型论治。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可显著缩短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延昭;杨春兴;张守娟;刘秀莲;任丽梅;韩志宏;贾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穴位按摩联合椎管内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椎管内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80例,将其分为A、B、C 3组。 A组于产程潜伏期应用穴位按摩进行镇痛,进入活跃期后实施椎管内麻醉;B组仅于活跃期给予椎管内麻醉。观察3组患者潜伏期和活跃期VAS评分、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以及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用时。结果 A组潜伏期V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A组和B组活跃期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产妇各产程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进行穴位按摩联合活跃期椎管内麻醉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且未影响母婴生命安全及产程。

    作者:王宝红;孙金梅;李红梅;姚赛男;赵娜;陈涛;郭艳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静脉给药是临床中公认危险性大的给药方式,静脉给药由于无首过效应,在临床中非常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我国近年来静脉给药患者直线上升,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对静脉给药方式进行讨论非常必要,笔者对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发生的静脉用药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解决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秉霞;王风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

    儿科护理工作中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出现护理风险,发生许多不安全事件。儿科护理风险是由于患儿在接受住院治疗后,期间发生所有的不良因素,严重威胁了患儿生命安全,阻碍了患儿的康复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医疗纠纷[1]。本文分析我院儿科2011年收治的71例确认为风险事件患儿护理资料护理的风险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此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儿的护理水平。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对早产儿家长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早产儿家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产科出生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患儿家长则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加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儿家长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患儿生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日常护理、生长发育知识、正确喂养、健康知识及护理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生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给予早产儿家长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家长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且有助于降低患儿生病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利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ICU危重症患者呼吸系统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时而发生呼吸衰竭时,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或者代替患者自主呼吸[1]。近年来,随着床旁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ICU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操作越来越简便,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但气管切开术手术操作本身存在出血、气管切口感染、气管狭窄等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对气管切开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气管切开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需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判断[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施行早期气管切开,然而与许多相关研究的终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对气管切开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刘天瑜;常伟伟;刘彩云;王健;王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异位妊娠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腹痛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与开腹手术相比较,在功能保留以及微创方面,腹腔镜手术有着较大的优势。

    作者:丁洪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抗生素在剖宫产中的预防性应用

    目的:观察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术前、术后分别予以抗生素预防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抗生素,比较2组抗生素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产褥感染率、体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前预防性予以抗生素,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产妇恢复速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因COPD急性加重而入住ICU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短疗程组68例和常规疗程组69例,所有患者均在第1天接受40mg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第2~5天口服强的松40mg/d。常规治疗组在第6~14天继续口服强的松40mg/d,短程治疗组患者在第6~14天服用安慰剂。观察2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和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缩短应用甲泼尼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程,可减少不良反应,且不影响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兵;宋志军;刘巍;刘永青;刘建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孕11~13+6周胎儿鼻骨和颈项透明层超声检查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孕11~13+6周胎儿鼻骨和颈项透明层超声检查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进行产前筛查的孕11~13+6周(孕早期)且获得随访的孕妇3286例,采用常规经腹部超声对胎儿鼻骨和颈项透明层进行检测,超声检查与后期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孕早期经超声检测染色体异常高风险者277例,高风险孕妇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10例。3286例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产后随访得出染色体异常15例,检出率为66.7%(10/15),假阳性率为8.1%。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孕早期颈项透明层厚度和鼻骨有无缺失检查出高风险孕妇,大大缩小了进行羊水穿刺分析染色体核型的孕妇数量,是产前筛查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王会轻;蒲红生;赵军茹;张苏芬;崔云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误诊1例

    患者,男,40岁。主诉拟以“持续咽部不适伴颈部肿物半年”就诊。查体:胸锁乳突肌背侧可及多发肿物,质软,多个肿物融合,边界不清。 B型超声示:双侧淋巴结呈串珠样改变,大约5.0cm ×2.5cm ×2.0cm,髓质血流丰富,可见无回声区,占瘤体85%,内可见光带分隔,诊断:双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双侧)。颈部CT提示:双侧颈动脉鞘内低回声病灶,性质待定,结核不排除,建议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活组织检查,术中所见:多发淋巴结肿大,位于胸锁乳突肌侧缘,颈总动脉旁,相当于颈部淋巴结Ⅲ区位置,呈囊性变,淋巴结囊液抽取物似巧克力样为棕褐色,病理镜下:(1)囊性为主,囊性区呈粉红色异染物质,免疫学证实,甲状腺球蛋白为囊液主要成份,浓度不均匀,内有肿瘤组织,呈出血,液化坏死。(2)实性区可见真性分支乳头状结构,淋巴细胞包绕。术后病理:(甲状腺左叶)甲状腺组织见乳头癌成份,(甲状腺右叶及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小3.5cm ×2.2cm,内见甲状腺旁腺组织,右颈部甲状腺清扫物内见淋巴结(6/15)见癌转移,左侧清扫物,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5/10)。诊断为:(1)甲状腺乳头状癌;(2)双侧淋巴结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转移。病理证实后,全麻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并行按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规范,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个月后行对侧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刘江豪;李刚;王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子宫内膜癌临床及 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对比

    目的:对比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MRI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三者之间的差别,并分析各自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分期、MRI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分期Ⅰ期66例,51例与MRI分期相符,43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临床分期Ⅱ期19例,9例与MRI分期相符,7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MRI分期Ⅰ期41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Ⅱ期15例相符,Ⅲ期11例相符;临床分期与MRI分期总符合率70.59%,与手术病理分期总符合率58.82%,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总符合率78.82%。结论手术前进行的临床分期准确度较低,准确度随期别的提高而降低;MRI分期可以多方位且清晰地显示患者体内肿瘤病灶部位和病变范围;手术病理分期能显示肿瘤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大的判断价值。

    作者:陈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左甲状腺素长期辅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伴低 T3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长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伴低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综合征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甲状腺素片。治疗后观察患者甲功五项、心脏超声指标及心功能分级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促甲状腺素(TS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甲状腺中毒表现。治疗组治疗后的LVDd、E/A、LVEF、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试验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病心衰伴低T3综合征患者经甲状腺素治疗,对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未发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钟志英;马战清;陈图刚;谭维羚;孙国锋;周宇昕;赵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