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早产儿家长护理能力的影响

杨利霞

关键词:健康教育, 早产儿, 家长护理能力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早产儿家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产科出生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患儿家长则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加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儿家长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患儿生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日常护理、生长发育知识、正确喂养、健康知识及护理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生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给予早产儿家长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家长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且有助于降低患儿生病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治疗慢性湿疹中药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慢性湿疹中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给予相应的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并外涂复方地塞米松软膏;2组均14d为1个疗程,在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湿疹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陈录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Kartagener综合征2例

    Kartagener综合征是由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内脏转位三联症组成,现将收治确诊的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

    作者:赵书权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乙醇所致震颤谵妄35例临床观察

    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是一种临床急症,有明显的意思障碍和行为紊乱,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可因电解质紊乱、躯体耗竭、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我院近年来收治35例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泽国;刘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产妇运动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风险

    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他们的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通过运动可以降低因产妇高龄造成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风险。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的应用

    目的:观察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弹力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绷带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加压止血。比较2组舒适度、手掌肿胀程度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结果观察组在舒适度、手掌肿胀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明显优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

    作者:刘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24例骨科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244例和对照组180例。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满意度99.6%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缓和日趋紧张的护患关系,对医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清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后抑郁风险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后抑郁风险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意愿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62例分为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给予微量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对2组孕妇产程中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2组产妇产后5d和产后6周进行EPDS评分,比较2组孕妇舒适满意度和出现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口开全时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5d和产后6周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抑郁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EPDS评分和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提高了产妇舒适满意度,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了产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芹;张格;黄雅丽;刘惠燕;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处方常见问题点评

    为了提高医师中药处方质量,规范医师的临床用药,我院药剂科每月随机抽取三天的中药处方进行点评。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要求,发现有些中药处方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逐步规范中药处方,现就有关内容探析如下。

    作者:肖权衡;徐艳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近年来收治的窒息新生儿86例(窒息组),将其与80例正常新生儿(健康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结果窒息组母体合并症、酗酒等比例大于对照组( P<0.05);窒息组新生儿脐带异常如缠绕、打结、过短、过长、脱垂或附着异常等明显大于健康组新生儿(P<0.05);窒息组患儿羊水过少、产程异常、胎位异常等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28例轻度窒息及45例中度窒息患儿经积极治疗后均抢救成功;13例重度窒息患儿经积极治疗后抢救成功10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6.5%。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采取有效干预,强化孕期及产时监护,提高完善接产技术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性窒息。

    作者:沈忱;徐秀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13.04%),对照组出现并发症9例(39.13%),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其临床不适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技能培训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技能培训,寻找一种佳模式,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并按我们的方式对近三年来我院实习的4所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282名实习生进行技能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了解其掌握情况。结果该院目前的模式完成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后考核中及在相关院校的技能比赛和多站式考试中,成绩非常突出,甚至有些同学进入规培后在临床操作中也明显优于其他同年级学生。结论实习基地医院除了按实习大纲安排实习外,系统性、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很有必要。

    作者:曹力生;费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检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 ALB)及非结合胆红素( UCB)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87例,对患儿血清ALB、UCB及血清总胆红素( TS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比可知重度黄疸患儿ALB显著低于中度黄疸患儿,TSB及UCB显著高于中度黄疸患儿(P<0.05)。除梗阻性黄疸患儿与其他原因黄疸患儿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及其他原因黄疸患儿其他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B及UCB检测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董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脑梗死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纤维蛋白原( FG )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2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hs-CRP、FG含量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梗死面程及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s-CRP、FG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hs-CRP、F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着hs-CRP和FG含量的上升,其梗死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患者hs-CRP和FG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hs-CRP和FG进行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梗死面积及其病情发展程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夏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CT平扫诊断临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1例

    主动脉夹层( AD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容易造成猝死。在我国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漏诊和误诊率极高。笔者对在我院就诊的1例临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简要谈一些诊断体会。

    作者:陆垚杰;汪建军;薛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医院内感染

    1建立抗菌药管理的专门机构目前抗菌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感染性疾病是首选的重要药物。但抗菌药物的广泛大量应用对医院感染管理、对患者及社会人群已经造成很大不利影响,尤其突出的问题是抗菌药用量大,病原体耐药性增强增多,许多抗菌药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和导致人群某疾病的传播,故加强抗菌药使用的管理已成控制院内感染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为加强抗菌药应用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全院抗菌药使用监控组织,由感染监控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各临床科室。(2)由一名医师担任组员,负责本科抗菌药应用监测工作。(3)临床科室应认真执行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抗菌药使用原则和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使用抗菌药,除预防用药外,一般情况下用于治疗的抗菌药应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合适的药物,并在使用期间通过监测血药浓度,随时调整,保证疗效,防止超剂量、撒网式的滥用。(4)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抗菌药使用的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全院工作人员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5)每月医院质控部应对全院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认真讲评考核,将抗菌药使用的种类遴选、剂量疗程、药敏试验、血药浓度监测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及时调整,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抗菌药合理使用的认识。(6)将抗菌药使用考核监测结果与各科及每个医师各自的月度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对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实行奖励,对不规范、超量、不认真执行抗菌药应用的各项管理制度的科室及医师实行相应惩处[1]。

    作者:卢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乳腺增生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兴隆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女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 E2)、孕酮( P)及黄体生成素( LH)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P及LH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血清E2、P及LH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可显著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建国;司瑞红;孟凡民;张海平;何芳;姜继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30例,对其先后进行X线、CT检查,将检测结果记录并与病理学确诊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显示肺血肿患者3例,肋骨骨折患者5例,心包积血4例,肺挫伤3例,胸腔积液3例,通过病理学分析,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60%;CT检查显示肺血肿患者6例,肋骨骨折患者7例,心包积血8例,肺挫伤5例,胸腔积液5例,准确率为100%。 CT检查的影像学诊断价值高于X线检查。结论在临床上,胸部外伤常见症状有肺血肿、肋骨骨折患者、心包积血、肺挫伤及胸腔积液等,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显示出优越的可靠性、全面性及高安全指数,而X线检查则易出现漏检情况,CT检查对于临床胸外伤患者病情诊断更加有效。

    作者:陆兴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子宫腺瘤样瘤是比较少见的无症状良性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在术前难以进行诊断,为了解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现分析我院妇产科的42例子宫腺瘤样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免疫表型和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脑卒中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D-二聚体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合并恶性肿瘤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因素和D-二聚体水平。方法比较合脑卒中并恶性肿瘤患者28例(观察组)与无恶性肿瘤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58例(对照组A)以及有活动性肿瘤但无脑卒中组30例(对照组B),3组患者的临床因素、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为3.08~25.67μg/ml,平均为10.67μg/ml;对照组A D-二聚体水平为0.29~1.01μg/ml,平均为0.45μg/ml;对照组B D-二聚体水平为0.40~1.35μg/ml,平均为0.67μg/ml。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A和对照组B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脑卒中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可能有独特的D-二聚体水平和病变模式,这些特征可以作为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发现隐匿恶性肿瘤的线索;合并恶性肿瘤的脑卒中患者预后差,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瞿杭炯;方凯;吕祥兄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