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属因素对儿科新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覃报君

关键词:家属因素, 静脉穿刺, 成功率,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患儿家属因素对儿科新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支气管肺炎患儿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观察组在陪属在场的情况下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在无陪属在场的情况下,由2名护士配合操作,其中一名护士固定患儿,另一名护士进行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7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2%(P ﹤0.05);家属情绪稳定,配合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家属情绪不佳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属不良情绪对儿科新护士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很大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总结医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提出相应方法措施,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提高处方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医院门诊药房2011-2014年查出的调剂差错处方共136张,对所有处方的调剂差错种类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发生的调剂出错处方136张,差错率逐年递减,门诊处方调剂差错原因有药师、医师、收费、患者等5个方面原因。结论针对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常见原因采取一系列的有效防范措施,加强管理,提高医师及药师的责任心,减少差错发生几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作者:费香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烧伤患者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病情较重,当烧伤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行切痂植皮术,本手术一方面可以促使创面的修复,另一方面可减少烧伤后坏死组织和毒素的吸收,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切痂植皮术是治疗大面积及深度烧伤的首选方法[1]。而良好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患者手术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近年来,笔者在手术室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进行了良好的手术配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娜娜;李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针灸联合麻仁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加麻仁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5月入住该中心老年护理院中患有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每天针灸相关穴位1次,口服麻仁胶囊3粒/次,早晚各1次;晚上临睡之前脐周揉腹100次(顺时针、逆时针各50次);对照组口服麻仁胶囊3粒/次,早晚各1次,4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麻仁胶囊口服加腹部按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陆明霞;朱祖红;钱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红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功能、红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后患儿神经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多项指数及体液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多项红细胞指数及体液免疫功能均获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功能、红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郑金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喜炎平注射液对人鼻病毒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人鼻病毒致小鼠感染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人鼻病毒感染小鼠作为模型,测定不同浓度喜炎平注射液对感染小鼠病死率及平均生活日的影响;测定其对感染小鼠气管—肺脏匀浆中的病毒滴度的影响,观察其抗病毒的能力。结果在观察的时间内,喜炎平注射液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减少病死率;与模型组相比,喜炎平可显著延长动物平均生存时间;喜炎平不同剂量组对病毒感染小鼠的肺脏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喜炎平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气管—肺脏组织匀浆中病毒滴度。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具有抗人鼻病毒的治疗作用,在体内可有效抑制人鼻病毒增殖,能减轻受试动物呼吸道病变,提高存活率,不良反应很低,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刘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酒精中毒性低血糖昏迷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性低血糖昏迷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如:血糖、血压、体温等,确诊患者进行葡萄糖、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8例患者治疗后病情均得到缓解,1h 内意识清醒45例(57.7%),2h 内意识清醒20例(25.6%);3h 内恢复意识10例(12.8%);5h 内恢复意识者3例(3.8%),患者治疗后无1例出现后遗症。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发生率较高,患者发病后低血糖昏迷是其主要并发症,临床上根据患者症状等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临床药师参与肺炎伴发药物性皮疹治疗1例

    患者,女,73岁,以“咳嗽、咯痰4d,加重伴胸闷1d”入院。患者入院时胸部 X 线片示双肺下野支气管感染征象;血 WBC 9.59×109/ L,N 78.6%,PLT 101×109/ L;CRP 25mg/ L;心电图未见异常。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活动自如,T 36.8℃,R 18次/ min,P 70次/ min,BP 140/75mm H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作者:王晓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增长迅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中显示出卓越的作用。合理使用阿司匹林对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1]。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羊毛甾醇眼药水或可治疗白内障

    本周英国《自然》杂志在23日公开发表的一项视力研究中,中国和美国的研究团队展示了全新的治疗方法,通过一种眼药水可以提高患有白内障的狗的晶状体透明度。这是迈向药物治疗白内障的第一步。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医疗管理部门参加临床科室早交班及查房制度的实践与体会

    医师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重要工作环节,交接班的好坏、查房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科室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1]。为使交接班制度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真正落实,确保医疗环节质量,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我院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临床科室早交班及医师查房,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监督管理。

    作者:丁爱萍;程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我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确保合理使用基础药物。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医院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金额情况及药品日剂量(DD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分别为305、322、443种,销售金额分别为666.7万元、754.14万元、857.34万元;3年中 DDDs 排在第一位的均为氨氯地平片,氨氯地平为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其疗效确切,作用持久,安全性好,并且近年价格不断下调,符合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需求。2012年中头孢呋辛酯片排在了第三位。结论2012-2014年医院基本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各类别用药合理性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更趋合理,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增补基药目录。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对比了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相关性。方法将215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107例。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前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此外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治疗组给予依托咪酯静脉注射,比较2组胃镜检查时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在检查时均未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以及严重低血压。患者的 HR、MAP 和 SpO2变化较为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无痛苦感,已广泛的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树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SBAR 交流模式在 CCU 病房护士晨交接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 SBAR 沟通方式在心内科重症监护(CCU)病房护士晨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5月的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沟通模式交班,试验组按照 SBAR 沟通模式交班,比较2组发生缺陷率、满意度及交班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发生缺陷事件率为22.50%低于对照组的33.75%(P ﹤0.05),满意度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运用 SBAR 沟通方式,可规范年轻护理人员交班流程,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蒋红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 SBP、DBP 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P ﹤0.05)。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可有效控制病情,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艳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锡类散与美沙拉嗪肠溶片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锡类散与美沙拉嗪肠溶片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收集医院消化内科近3年共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基础治疗方法均相同,研究组给予锡类散灌肠,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灌肠。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Sutherland DAI(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 C 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 Sutherland DAI 评分、C 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细胞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认为锡类散与美沙拉嗪肠溶片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相近,但锡类散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康敏;任美萍;赵磊;邓明明;李昌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门静脉高压症致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断流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诊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致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1年2月-2014年1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经药物控制出血后择期进行断流术,观察组入院后立即行急诊断流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6%(P ﹤0.01),住院时间为(12.2±1.9)d 低于对照组的(18.9±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外科手术是应对门静脉高压症致消化道大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早期展开断流术是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苏纪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各60例。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吸入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 S100β水平。结果丙泊酚组应答后1h、3h、6hMMSE 评分均明显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答后24h 的 MMSE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丙泊酚组血清 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均会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造成可逆性影响,导致患者发生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但丙泊酚较七氟烷而言影响较小且术后恢复认知功能更快,因此,在老年患者进行全麻手术时建议使用丙泊酚更为适宜。

    作者:谢建芬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结果120例分析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血脂差异,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危害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医院进行血脂检查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到医院进行体检的120名正常人员纳为对照组。2组清晨空腹抽取血样,检测相关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控制血糖,同时还要注意控制血脂,接受相应的降脂治疗,以减少其他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

    作者:邢明晓;闫怀芝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脑钠肽(BNP)、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 ACS 患者468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EUT 组)426例和 SCH 组42例。按照住院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身高、体质量和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 FBG、BNP、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激素和 Scr。结果 SCH 组患者的年龄、Scr、FBG、BNP 和 TSH 水平明显高于 EUT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SCH 可影响 ACS 患者的 BNP、Scr、FBG 及 TSH 等代谢,重视纠正甲状腺功能有利于改善 ACS 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存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措施

    目的:探讨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方法。方法由专业的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组成3人小组,采用血管保护方法,从输液部位,针头的选择,如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后固定,拔针时血管的保护,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对血管的护理,发现外渗时如何处理等方面总结经验。对临床广泛使用的静脉留置针技术,总结经验,采取护理措施,防止回血、堵管,渗漏、静脉炎的发生,来提高留置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协作做好静脉保护。结果由静脉输液治疗小组为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其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成功明显提高,发生静脉炎例数明显减少。结论采用设立责任意识较强的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更重视对血管的保护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的远期治疗提供保障。

    作者:杨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