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汉黄芩素调控Ywhaz蛋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

李瑶瑶;王继军;刘静;郝臻凤;张瑜;侯亚颖;李艳;卜平;孔桂美

关键词:汉黄芩素, 结肠癌, 增殖, 侵袭, 凋亡, 迁移, 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系的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汉黄芩素对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Ywhaz)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T116和HT29细胞系,设空白组、汉黄芩素不同浓度组(浓度分别为5,10,20,40 μmol·L-1)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汉黄芩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Annexin V-FITC/PI双标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的凋亡率;穿透小室(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处理24 h后细胞侵袭和迁移力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不同浓度汉黄芩素作用24 h后Ywhaz mRNA的水平,并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汉黄芩素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系的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促进结肠癌细胞系的凋亡率,其中20和40 μmol·L-的汉黄芩素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显著(P<0.01),且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10,20,40 μmol·L-)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后,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穿膜数(P <0.05,P<0.01),汉黄芩素可下调Ywhaz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降低Ywhaz的磷酸化水平(P<0.05,P<0.01).结论:汉黄芩素可显著抑制HCT116和HT29细胞系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下调Ywhaz的蛋白水平及其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子养亲汤含药血清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ysLTs介导的炎症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究三子养亲汤含药血清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介导的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含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方法,以1.25%,2.50%和5.00%的三子养亲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来干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CysLTs共同诱导刺激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Eot-1)和Eot-3的浓度,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 (cysteinyl leukotrienes receptor 1,CysLTR1)和CysLTR2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ysLTR1和CysLT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2.50%和5.00%三子养亲汤含药血清组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的Eot-1和Eot-3含量明显低于同血清含量的空白组(P<0.05);1.25%,2.50%和5.00%三子养亲汤含药血清组细胞中CysLTR2蛋白表达水平和CysLTR1 mRNA表达水平与同血清含量的空白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2.50%和5.00%三子养亲汤含药血清组细胞中CysLTR1蛋白表达水平和CysLT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同血清含量的空白组(P<0.05).结论:三子养亲汤含药血清通过下调CysLTR1表达以及Eot-1和Eot-3表达和分泌,阻断CysLTs介导的炎症通路来治疗支气管哮喘.

    作者:徐升;董艳;杨昆;龚新月;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白屈菜红碱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及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白屈菜红碱(CHE)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以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CHE对细胞的增殖作用,荧光染料Hoechst 33285染色观察CHE对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形态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家族的抑凋亡蛋白Bcl-xl,促凋亡相关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与溶剂组比较,CHE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其6,12,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98,10.53,11.21 μmol·L-1,在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中,CHE组出现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与溶剂组比较,高浓度CHE能明显上调Bax,Caspase-3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Bcl-xl蛋白及mRNA表达(P<0.05).结论:白屈菜红碱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并能上调促凋亡蛋白和mRNA,下调抗凋亡蛋白和mRNA表达,进而诱导凋亡.

    作者:韩聪;朱国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质量控制的数字化研究进展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基础,其真伪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然而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因此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前提,而传统的鉴别方式主要是依据传统的性状鉴别,其检测结果难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数字化成了中药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现代发展的数字化研究只能对药材质量控制的性状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却不能对中药的药效进行有效控制,本文通过对中药的数字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数字化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未来中药数字化应向性状和含量测定结合的方向发展.

    作者:朱国雪;吴纯伟;梁生旺;王淑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工沉香中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工沉香中白木香酸含量的方法,研究其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进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采用CNW Athena C18-WP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o.1%磷酸水溶液(40∶ 6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17 nm,柱温35℃.结果:白木香酸线性范围0.24 ~24 mg·L-1(r=0.999 7),精密度(RSD) 0.4%,24 h内稳定性RSD 0.9%,白木香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7.86 μg·g-1,平均回收率96.4%,RSD 2.8%.结论:高效液相法可准确测定人工沉香中白木香酸的含量,所选结香方式中综合法的白木香酸平均含量高,且白木香酸的含量随着浸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合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可为人工沉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周欣;樊云飞;雷智东;潘清灵;钟兆健;刘岱琳;章卫民;高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诃子不同提取物的近红外光谱研究

    目的:对诃子原药材、水提取物、无水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及主要有效成分鞣酸的红外光谱图进行了整体分析.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2D-IR).结果:诃子药材及其提取物有着各自稳定的光谱特征,谱图中1 714 cm-1的α,β-不饱和酯键的红外吸收峰,1 613,1 447 cm-1的苯环骨架振动是判断鞣酸在不同诃子样品中特征峰强弱的主要依据.诃子药材经过提取,以鞣酸为代表的主要成分得到有效富集,3种提取物中鞣酸的特征峰明显较强,其中水提取物中鞣酸的特征峰强度明显高于无水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结论:红外光谱宏观指纹技术可提供大量的整体结构信息,能够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准确把握诃子药材的整体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静怡;李文兰;马芳;图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与COP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不同中医证型组中表达的差异,为后续检测中药方剂治疗COPD奠定基础,并为COPD中医证型的诊断提供有说服力的客观标准.方法:选取110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30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痰浊组、痰热组、气虚组及正常组.所有入选者空腹抽取血液,用试剂盒提取血液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HSG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AECOPD患者血清HSG蛋白表达.结果:痰浊组、痰热组、气虚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浊、痰热组与气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浊与痰热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SG在AECOPD患者血液中低表达,在正常组血液中高表达;气虚组患者血液中HSG表达低于痰浊、痰热组;HSG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了气道重建,HSG与COPD病程发展可能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其参与了COPD不同中医证候群的形成.

    作者:赵克蝉;葛正行;李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复制性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SM22α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复制性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其骨架蛋白相关蛋白平滑肌22α(SM22α)的影响.方法:以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复制性衰老9代细胞作为衰老模型,实验分为青年组(5代细胞),模型组(9代细胞),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低、中、高(100,200,400 mg·L-1)剂量组及白藜芦醇组(10μmol·L-1),药物干预时间为48 h.采用β-半乳糖苷酶特异染色法计算蓝染细胞比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SM22α形态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SM22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青年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G0/G1期数量增多,S期数量减少,且β-半乳糖苷酶染色蓝染数量减少(P<0.01),符合衰老模型特点,且SM22α染色模糊暗淡,边缘不显,荧光强度明显减弱,SM22α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增加β-半乳糖苷酶染色蓝染细胞数量,减少G0/G1期的细胞数量,同时增加S期的细胞数量,增强SM22α荧光染色强度,使得SM22α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复制性衰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以作为衰老研究的模型;骨架蛋白相关蛋白SM22α的形态、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在细胞衰老过程中改变明显,其可能与骨架蛋白一同参与了平滑肌细胞衰老的进程;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老化,且对于SM22α有明显干预作用,并可能通过此作用及对骨架蛋白的作用一同延缓血管老化的进程.

    作者:修成奎;雷燕;王强;景晓杨;姜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汤对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多时点NIHSS,中医证候,HSP-70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多时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医证候、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及HSP-70的动态变化与疾病发展和中医证候演变的相关性.方法:脑分水岭梗死发病72 h以内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益气活血汤.发病3d内、第7,14天记录NIHSS评分,进行中医证候评价.采集HSP-70,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虚和血瘀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发病3~7d,治疗组HSP-70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病7~14d,治疗组HSP-70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3个时点HSP-70与NIHSS,气虚,血瘀均成负相关(P<0.05).发病3d内、第7天NIHSS与气虚、血瘀均成显著正相关(P<0.01).发病第14天NIHSS与气虚成正相关(P<0.05),与血瘀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益气活血汤有助于改善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气虚血瘀的中医证候有显著改善作用.益气活血汤可能有利于HSP-70发挥细胞保护功能.因其高度相关性,发病后HSP-70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与关联能够从微观角度反映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规律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趋势.

    作者:黄粤;曹锐;朱宏勋;胡文忠;李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归肾丸加减治疗卵巢早衰肾阴虚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归肾丸加减治疗卵巢早衰(POF)肾阴虚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POF患者共11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结合雌激素片,1片/次,1次/d,连服20 d;第16~20天加服安宫黄体酮片,4片/次,1次/d.综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归肾丸加减治疗,1剂/d,水煎煮,分早晚2次内服,经期停服.两组均2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检测两组血清GDF-9和BMP-15水平.结果:综合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各指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组为81.03%,综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治疗后患者血清FSH和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综合组血清GDF-9和BMP-1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内服归肾丸加减治疗卵巢早衰肾阴虚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上调患者血清GDF-9和BMP-15水平可能与上述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作者:张丽梅;雷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汉黄芩素调控Ywhaz蛋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系的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汉黄芩素对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Ywhaz)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T116和HT29细胞系,设空白组、汉黄芩素不同浓度组(浓度分别为5,10,20,40 μmol·L-1)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汉黄芩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Annexin V-FITC/PI双标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的凋亡率;穿透小室(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处理24 h后细胞侵袭和迁移力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不同浓度汉黄芩素作用24 h后Ywhaz mRNA的水平,并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汉黄芩素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系的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促进结肠癌细胞系的凋亡率,其中20和40 μmol·L-的汉黄芩素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显著(P<0.01),且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10,20,40 μmol·L-)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后,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穿膜数(P <0.05,P<0.01),汉黄芩素可下调Ywhaz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降低Ywhaz的磷酸化水平(P<0.05,P<0.01).结论:汉黄芩素可显著抑制HCT116和HT29细胞系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下调Ywhaz的蛋白水平及其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李瑶瑶;王继军;刘静;郝臻凤;张瑜;侯亚颖;李艳;卜平;孔桂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RP-HPLC同时测定硬尖神香草中4种成分含量

    目的:建立维吾尔族药材硬尖神香草中槲皮素、咖啡酸、木犀草素、金合欢素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2%乙酸水溶液(30∶70),检测波长340 nm,流速1.0 mL· 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槲皮素、咖啡酸、木犀草素、金合欢素分别在0.120 2 ~1.081 8 mg(r =0.998 6),0.031~0.279 mg(r =0.999 9),0.052 ~0.468 mg(r =0.998 9),0.098 1 ~0.882 9 mg(r =0.998 8)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8.62%(RSD 1.4%),97.38% (RSD 1.7%),99.41% (RSD 1.5%),99.81% (RSD 1.0%),结论:采用RP-HPLC同时测定硬尖神香草中4种成分含量方法,该方法可行且简单有效,可作为硬尖神香草含量测定的理论指标.

    作者:魏敏;孙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RP-HPLC-ELSD测定草乌中准噶尔乌头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草乌中准噶尔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三乙胺溶液(40∶ 60),流速1.0 mL·min-1,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的漂移管温度96℃,气体(空气)压力2.50 bar,撞击器呈关闭状态.结果:准噶尔乌头碱在1.5~30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6.86%,RSD l.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测定草乌中准噶尔乌头碱的含量,为草乌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彭劭;刘莉萍;金永日;李绪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与顺铂腹腔灌注化疗联合治疗胃癌恶性腹水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与顺铂腹腔灌注化疗在胃癌恶性腹水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恶性腹水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胃癌恶性腹水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胃癌恶性腹水患者则采用单纯的顺铂腹腔灌注化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胃癌恶性腹水患者的部分缓解率、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提升(P<0.05),降低率显著减少(P<0.01),NK细胞,CD3+细胞均明显提升(P<0.05),CD4+细胞,CD4 +/CD8+均显著提高(P<0.01),CD8+细胞显著降低(P<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对于提高胃癌恶性腹水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敬伟;段冬梅;任中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的研究

    目的:探讨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探讨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结果:得出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频次高的7味中药,以及常用药组和核心药物.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对名老中医辨治经验的挖掘,获得了既往传统医案整理和统计学研究未获得的新知识、新信息,为杨牧祥教授慢性胃炎治疗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刘童童;于文涛;方朝义;康姣姣;王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网络方剂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网络方剂学具有将网络科学与中医方剂学特点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整合中医整体思辨的宏观思维与现代医学生物细胞分子的微观视角,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法,建立一个系统方剂知识库及病症结合网络,重点研究方剂功效物质组整合调节机制、配伍规律的阐明、源自方剂的中药新药创制及类方网络方剂学构建等特征.物质基础研究能揭示方剂作用机制,是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及安全性的保障;配伍规律是方剂的核心;方剂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具备整合调节的优势,是研制多靶点新药的重要源泉;类方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及对方剂配伍规律等核心问题的理解.以上4方面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网络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网络方剂学的发展则有助于诠释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提高临床用药疗效,拓展新药的研发思路.该文对网络方剂学的特征进行总结,对基础研究、配伍理论、新药创制、类方研究4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概述,以期有助于阐明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使用方式,促进方剂的现代化研究.

    作者:韦明婵;林江;莫明月;童远明;易劲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益气解毒活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气解毒活络方(YQJDHL)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蛋白(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造糖尿病(DM)模型,再根据大鼠血糖值高低对各治疗组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模型组,YQJDHL预防组(2.4 g·kg-1·d-1),YQJDHL低、高剂量治疗组(2.4,7.2 g·kg-1·d-1),阳性药组(盐酸贝那普利,10 mg·kg-1 ·d-1),另设正常组,每组12只,YQJDHL预防组在成DM模型后立即给予灌服YQJDHL复方;YQJDHL低、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均在成DM模型2周后即成DN模型后灌服YQJDHL复方.在灌服YQJDHL 4周末收集大鼠24 h尿液待测尿微量白蛋白,腹主动脉穿刺取血测定大鼠血糖,留取肾组织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观察YQJDHL对早期D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升高,TGF-β1及Smad3表达明显升高,Smad7表达明显降低(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肾组织病变较明显;YQJDHL治疗组及预防组均能降低大鼠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降低大鼠肾组织TGF-β1及Smad3表达,升高Smad7表达(P<0.05,P<0.01),肾组织病变明显改善.结论:YQJDHL能够预防和治疗DN,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Samd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付晓;李敬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缩尿作用谱效关系分析

    目的:通过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的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豚鼠膀胱逼尿肌抑制作用贡献的大小,阐明盐炙益智仁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建立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的指纹图谱,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5% ~ 25%B;10 ~ 60 min,25%~65%B;60~75 min,65%~100% B),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μL,流速1 mL· min-.考察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对豚鼠离体膀胱逼尿肌活动的影响,分析盐炙益智仁缩尿药效的物质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盐炙益智仁缩尿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缩尿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按特征共有峰编号)为20号>9号>11号>17号>16号>13号>15号>24号>18号>23号>14号>32号>34号>22号>25号>19号>31号>27号>21号>29号>28号>30号.结论:构建的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HPLC指纹图谱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方法简单,石油醚部位指纹图谱与其缩尿药效之间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为盐炙益智仁的缩尿药效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龚晓猛;吴珊珊;李梦琪;张美;胡麒;胡昌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养阴益肾颗粒对糖皮质激素致肾阴虚证大鼠HPA轴的影响

    目的:观察养阴益肾颗粒(YYP)对糖皮质激素(GC)致肾阴虚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YYP高、中、低剂量组(6.48,3.24,1.62 g·kg-1·d-1)和六味地黄丸组(0.39 g·kg-1·d-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予氢化可的松50 mg· kg-1ip7 d建立肾阴虚证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予蒸馏水(10 mL·kg-1·d-1)ig,YYP高、中、低剂量组和六味地黄丸组大鼠予相应药物ig,共7d.观察大鼠活动度、体毛、尾色、摄食量、大便、体重等一般情况的变化,摘取两侧肾上腺,称肾上腺质量及计算肾上腺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浓度,RT-PCR检测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 mRNA的表达,并行肾上腺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体重明显减轻(P<0.01),肾上腺质量,肾上腺脏器指数,CRH,ACTH,CORT均明显降低(P<0.01),CRH,ACTH,CORT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肾上腺病变重;与模型组比较,YYP高、中、低剂量组和六味地黄丸组大鼠一般情况得到改善,给药后体重增加(P<0.01),肾上腺质量,肾上腺脏器指数,CRH,ACTH,CORT升高(P <0.05,P<0.01),CRH,ACTH,CORT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肾上腺病变程度减轻.结论:养阴益肾颗粒对GC所致肾阴虚证大鼠HPA轴的抑制状态具有拮抗作用.

    作者:王水华;陈帮明;刘永芳;吴兆东;车卫平;夏晓勤;黄红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苦碟子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VIP,CBM,CNKI,Wanfang以及PubMed,查找有关苦碟子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Jadad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系统评价,均为Jadad评分<3分的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心绞痛总有效率[OR=3.31,95% CI(2.23,4.92),P<0.000 01],显效率[OR=1.67,95% CI(1.28,2.18),P=0.000 1]以及心电图疗效[OR =2.70,95% CI(1.95,3.74),P<0.000 01]方面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显效率以及心电图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现有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偏低,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韩燕鸿;张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PLC-TOF/MS分析丹参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TOF/MS)分析丹参酒炙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揭示丹参炮制原理及制定丹参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HPLC分离采用Halo(R)C18色谱柱(2.1 mm ×100 mm,2.7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3 min,0% ~10%A;3~8 min,10% ~40% A;8 ~25 min,40%~70% A;25~36 min,70%~100% A),流速0.25 mL· min-;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扫描,采用对照品定位、质谱数据、数据库匹配和文献参照对各离子峰进行归属,通过丹参酒炙前后离子峰数目和峰面积的比较,研究其化学成分变化.结果:生丹参和酒丹参中分别推测出中16,14种化合物.丹参酒炙后,紫草酸或丹酚酸H,丹参酮ⅡB色谱峰消失,隐丹参酮、丹参新醌乙、丹参酮ⅡA和丹参新酮的峰面积显著降低,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Ⅰ的峰面积增加.结论:丹参酒炙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显著,部分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成分产生质变或量变,推测丹参酒炙后活血祛瘀作用增强与所含成分转化成体内更易吸收的活性成分有关.

    作者:吴鹏;李慧芬;张学兰;崔伟亮;蒋海强;孟艳;王均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