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王秀莲;史翠萍

关键词:电刺激, 脑梗塞
摘要: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将7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一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接受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有明显疗效,有利于减少致残率.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是精神科在传统电痉挛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与传统电痉挛治疗相比,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适应范围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病人无恐惧感.目前,它已被作为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我院自今年1月份开始实施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以来,至今已为30例病人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阎淑君;赵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防治子宫内膜炎效果观察

    自2003年以来,我们对160例剖宫产孕妇术前静滴抗生素防治胎膜早破致子宫内膜炎,并另取160例进行对照观察,效果良好.

    作者:王芝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71例经产妇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 通过对经产妇分娩方式的探讨,提高对经产妇分娩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71例经产妇的分娩方式,并与同期住院的1254例初产妇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371例经产妇剖宫产率为22.64%,1254例初产妇剖宫产率为38.04%,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产妇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经产妇巨大儿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初产妇;经产妇肩难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初产妇.结论 应重视对经产妇围产期保健的管理,以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娜;丁艳双;孙华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崩瓷修补的临床应用体会

    随着烤瓷冠、桥修复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脱瓷、崩瓷、瓷隐裂成为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固定修复在口内拆除的难度和成本较高,患者不易接受,所以能够在口内进行直接修补是许多厂家和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本文作者应用松风公司推出的P&B崩瓷修补套装对临床上遇到的崩瓷病例进行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燕;刘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12岁儿童视力低下原因调查分析

    视力低下是目前儿童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为全面了解儿童视力低下的原因,控制儿童视力低下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我研究所于2005年对李村社区、浮山路社区、虎山路社区、九水路社区的儿童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儿童视力低下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昕;夏坤满;杨义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异丙酚预防气管插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气管插管病人全麻术后需拔除气管导管,病人麻醉转醒及拔管时,机体反应较剧烈,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合并有高血压等心脏血管疾病的病人可导致麻醉意外或并发症,而对正常的病人也可导致呛咳、不适等.异丙酚具有起效快、镇静效果好、苏醒迅速等优点,可预防拔管时的不适及危险.本资料对两种不同的拔管方法对心血管的影响作了对比观察.

    作者:杨华;岳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胆道出血致胆囊内凝血块的超声诊断

    胆道出血致胆囊内凝血块,主要由外伤性胆道出血、感染性胆道出血引起,也可见于肝穿刺活检,经皮胰、肝穿刺胆道引流等,也可由肝细胞肝癌、胆管癌等疾病引起.本文回顾我院自2003年~200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因胆道出血致胆囊内凝血块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胆囊内凝血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张建顺;王秀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32例社区早产儿状况分析

    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接诊早产儿232例.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常见的原因,约占新生儿死亡的一半.为提高社区早产儿的成活率,本文分析了社区232例早产儿的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宏;颜华锋;山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有的将会发生严重后果,认真分析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萍;单际翠;王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阴子宫切除术的观察与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从2004年开展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以来,受到了病人的欢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玲;万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救治体会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脑卒中发病后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是能否达到好救治效果的关键.无论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时间都非常关键,其中缺血性卒中成功治疗的时间非常短暂(一般为3~6小时),所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及公众对脑卒中症状的认识和重视,强化及时转运患者的意识和行动,减少转运时间的延误,是脑卒中院前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志新;李玉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调剂工作的提高与发展

    医院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药学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处方调配、药品管理、制剂生产和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理、药学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1).其中调剂工作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剂科工作的中心环节.随着医院药学由技术型向科研教学型的转变,对调剂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照方抓药,调剂工作的地位更加突出,并且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法规性.

    作者:王晓璐;刘雪丽;耿传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卵巢肿瘤蒂扭转36例分析

    卵巢肿瘤蒂扭转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也是卵巢肿瘤的主要并发症.本院1999年7月~2005年7月共收治36例卵巢肿瘤蒂扭转,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淑艳;佟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胎儿窘迫剖宫产16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共进行剖宫产手术1028例,其中因胎儿窘迫进行剖宫产手术160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的15.6%.现对胎儿窘迫的诊断、发生原因及手术指征做回顾性分析.

    作者:马素芳;王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八个月内婴儿麻疹18例分析

    我国自1965年普遍接种麻疹疫苗后,麻疹发病率直线下降,从而改变了麻疹的流行规律及临床特点.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1),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且患者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近年来发现小婴儿的发病率有所增加.2006年1~8月,我院儿科共收治麻疹52例,其中8月内婴儿18例,占总数的34.6%,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运启;翟亚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血管病临床合理用药专题笔谈

    2.5.5联合用药原则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的有效降压率为50%~60%,还有40%~50%的患者需用两种或更多药物.联合用药可使疗效相加、用药剂量减少和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轻者能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我科近3年共收治3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男20例,女14例,经治疗、护理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清娥;杨成超;逄增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热按摩疗法在防治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产妇产后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自2005年3月1日~2006年5月31日,本人应用热按摩疗法,治疗产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张其方;陈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氨溴索雾化吸入配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毛细支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两组治愈率及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可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左氧氟沙星致严重剥脱性皮炎1例

    1病例简介患者男,33岁,因发热、咽喉肿痛,声音嘶哑6小时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8.9℃,唇无紫绀,无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作者:刘克令;潘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青岛市卫生局

主办:青岛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