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八个月内婴儿麻疹18例分析

刘运启;翟亚东

关键词:麻疹疫苗, 发病率, 现报告如下, 小婴儿, 年龄分布, 流行规律, 临床特点, 基因变异, 直线, 接种, 患者, 儿科, 病毒
摘要:我国自1965年普遍接种麻疹疫苗后,麻疹发病率直线下降,从而改变了麻疹的流行规律及临床特点.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1),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且患者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近年来发现小婴儿的发病率有所增加.2006年1~8月,我院儿科共收治麻疹52例,其中8月内婴儿18例,占总数的34.6%,现报告如下.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氨溴索雾化吸入配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毛细支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两组治愈率及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可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5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

    过敏性休克患者,因急性微循环不足,细胞缺氧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这些患者多数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自2003年1月~2006年4月,笔者参加抢救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共5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贺晶;刘学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负荷量氨茶碱治疗小儿重症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急救领域中的常见病,负荷量氨茶碱是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院应用负荷量氨茶碱治疗小儿重症哮喘2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晓惠;张建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异丙酚预防气管插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气管插管病人全麻术后需拔除气管导管,病人麻醉转醒及拔管时,机体反应较剧烈,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合并有高血压等心脏血管疾病的病人可导致麻醉意外或并发症,而对正常的病人也可导致呛咳、不适等.异丙酚具有起效快、镇静效果好、苏醒迅速等优点,可预防拔管时的不适及危险.本资料对两种不同的拔管方法对心血管的影响作了对比观察.

    作者:杨华;岳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昏迷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昏迷病人在神经外科较为多见,病人昏迷本身又易产生很多并发症,其中以呼吸道并发症为常见.呼吸道管理不及时或不妥,会引起缺氧或肺部感染,反过来又会加重脑部损害,因此,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严格规范的呼吸道管理非常重要.本人在2003年3月~2006年6月期间,通过对300多例监护室昏迷病人的护理,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卢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有的将会发生严重后果,认真分析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萍;单际翠;王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双胎妊娠并急性脂肪肝1例

    1病例简介患者郭某,29岁,因停经35+4周,恶心、上腹部不适3天于2006年1月19日入院.入院查体:T36.6℃,P86次/分,R20次/分,BP15/9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腹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

    作者:丁艳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崩瓷修补的临床应用体会

    随着烤瓷冠、桥修复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脱瓷、崩瓷、瓷隐裂成为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固定修复在口内拆除的难度和成本较高,患者不易接受,所以能够在口内进行直接修补是许多厂家和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本文作者应用松风公司推出的P&B崩瓷修补套装对临床上遇到的崩瓷病例进行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燕;刘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血脂与糖尿病的危害

    高血脂与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是互为因果.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饮食的摄入过多,肥胖患者不断增加.遗传、环境、感染等诸多因素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生逐年上升.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世界排列第二位,因此,血脂代谢异常对糖尿病的危害以及防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者:王新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次性手术根治肛周脓肿38例

    我科采用手术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方法治疗38例肛周脓肿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清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继续教育

    随着高精尖手术和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护理新理论,新概念的不断涌现,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手术室护士和临床护理的需要,在职护士应有计划地接受继续教育以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1),组织好护士的业务学习是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2).

    作者:万效梅;王蕾;王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胆道出血致胆囊内凝血块的超声诊断

    胆道出血致胆囊内凝血块,主要由外伤性胆道出血、感染性胆道出血引起,也可见于肝穿刺活检,经皮胰、肝穿刺胆道引流等,也可由肝细胞肝癌、胆管癌等疾病引起.本文回顾我院自2003年~200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因胆道出血致胆囊内凝血块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胆囊内凝血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张建顺;王秀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肥胖类型与相关疾病的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我国的肥胖发生率迅速增长.目前,关于肥胖症与超重的定义是以体重指数(BMI)为基础,很多临床医务人员忽视了腰围(WC)这一反映腹部脂肪蓄积,代表中心性肥胖的指标.本文通过回顾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引起人们对WC测量的重视.

    作者:管喜峰;邵玉霞;刘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32例社区早产儿状况分析

    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接诊早产儿232例.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常见的原因,约占新生儿死亡的一半.为提高社区早产儿的成活率,本文分析了社区232例早产儿的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宏;颜华锋;山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肿节风研究进展

    肿节风(Sarcan dra glabra),又名草珊瑚、九节茶、接骨木.肿节风是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草珊瑚属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干燥全草(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法定药材.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作者:张园;吕圭源;俞静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内镜筛蝶窦入路视神经减压术37例分析

    目的 本课题通过开展鼻内镜下经鼻腔、筛蝶窦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探索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佳治疗方法与手术路径.方法 外伤性视神经病37例37只眼,在外伤后1~30天内施行鼻内镜下经鼻腔、筛蝶窦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所有病人术前和术后给予激素治疗.根据终视力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37例患者中21例术后视力获得改善,有效率为56.76%.PR-VEP监测中,能引出P100波的患眼术后疗效好于无P100波者(P=0.005).结论 (1)对于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无效时,应积极采用视神经减压术.(2)减压术后,视力恢复与否并不取决于伤后时间,而与视神经的损伤程度关系更大.对伤后1周以上者,手术减压仍有较好疗效.(3)术前视力有无光感,其手术后疗效有明显差别.但并非无光感患者就没有手术价值.(4)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损伤小,疗效确切且不遗留面部瘢痕,有推广应用价值.(5)术前PR-VEP检测情况对预测预后有一定的帮助.PR-VEP检测应作为诊断外伤性视神经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袁先道;李娜;张念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对腰麻后寒战的影响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芬太尼对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F(芬太尼)组和N(对照组)组.取L2~3间隙进行穿刺,待有脑脊液流出后,40秒内注入腰麻液3ml,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腰麻液的配方F组:布比卡因15mg+芬太尼20μg加10%GS至3ml;N组:布比卡因15mg加10%GS至3ml.观察记录麻醉前(T1)、后10分钟(T2)、20分钟(T3)、30分钟(T4)、40分钟(T5)、60分钟(T6)、90分钟(T7)及术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体温、手术室温度及寒战出现的时间并给予评分.病人主诉寒战或观察到寒战时,则静脉给予杜冷丁5mg,观察2分钟,并以5mg递加,直至寒战消失,但总量不超过50mg,记录杜冷丁的用量.观察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结果 两组均有部分病人出现寒战,出现寒战的时间无明显差别,F组寒战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N组(P<0.05).F组有5例病人应用杜冷丁,平均用量为20.6±4.3mg;N组病人有8例病人应用杜冷丁,平均用量为31.2±3.6mg,均未超过50mg,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射20μg芬太尼可降低腰麻手术中寒战发生率及其程度.

    作者:李涛;王春云;胡泉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720例剖宫产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1999年1月~2004年1月间1720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5年剖宫产率达到38.53%,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脐带绕颈、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作者:臧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防治子宫内膜炎效果观察

    自2003年以来,我们对160例剖宫产孕妇术前静滴抗生素防治胎膜早破致子宫内膜炎,并另取160例进行对照观察,效果良好.

    作者:王芝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将7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一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接受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有明显疗效,有利于减少致残率.

    作者:王秀莲;史翠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青岛市卫生局

主办:青岛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