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军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临县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500ml 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时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注射液。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24h 阴道出血量、治疗前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2、24h 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产妇阴道出血量,改善产妇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薛青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究可变剂量氨磺必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可变剂量氨磺必利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固定剂量氨磺必利片治疗,治疗8周后,参照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有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可变剂量氨磺必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黄建;左红英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我院2014年第二季度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情况,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西药房2014年第二季度的处方48560张,根据国家“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相关规定进行不合理处方分析。结果4856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有48098张(99.05%),不合理处方有462张(0.95%),其中,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包括总量超量(46.10%)、无适应证用药(22.29%)、无医师签章(21.65%)、用法用量错误(6.93%)、书写不规范(5.84%);主要涉及妇科(13.64%)、心内科(12.99%)、神经内科(8.87%)、儿科(8.01%)、门诊干部保健科(8.01%)、呼吸内科(5.63%)、泌尿科(5.19%)、内分泌科(4.98%)、骨科(4.76%)、消化内科(3.90%);科室正/副主任签章占43.00%,主治医师签章占28.00%,住院医师签章占29.00%。结论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及时、合理地进行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郑晓莹;宋静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萘普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莫西沙星联合萘普生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痰菌转阴情况、X 线表现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6、9个月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X 线表现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萘普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和 X 线表现改善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简于群;单志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比较甲强龙与氢化可的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入住湖北省新华医院的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62例,随机分为甲强龙组30例和氢化可的松组32例。甲强龙组给予甲强龙治疗,氢化可的松组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比较两组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肺活量(FVC)〕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后第3天两组 FEV1、FVC、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10天两组 FEV1、FVC、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强龙与氢化可的松治疗 COPD 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甲强龙改善肺功能的效果优于氢化可的松。
作者:尹琴;张继先;伏振;梅丽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熟三七治疗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失血性贫血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遂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于术前3d ~术后15d 予以琥珀酸亚铁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熟三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第3天、7天以及第15天的血常规,包括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统计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d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7、15d 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15d 观察组患者血细胞比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低于对照组的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三七可有效改善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的失血性贫血状况,提高患者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水平,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肖根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管理对规范门诊处方和门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10000张门诊处方为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管理措施;选取2014年12月10000张门诊处方为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管理措施。密切观察并记录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和发生率,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药学干预管理措施可有效规范门诊处方、显著提高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王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新沂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及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与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周及3个月观察组 SBP、DB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陆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南城县株良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24、48、96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24、48、96周观察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夏建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高尿酸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对心脑血管的负面影响逐渐受到重视,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外周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导致严重的病变。目前,高尿酸血症对血管损害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控制尿酸水平能减轻高尿酸血症对血管的损害。现对1例高尿酸血症合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作者:王茂竹;李法琦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凤翔县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刘向红;王转利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 I 类切口手术患者1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的出院病历,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12例患者在围术期二联用药占33.53%,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率高,用药时间在术前2~24h 的比例高,用药疗程≤3d 的比例高。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不当、品种高选等问题,有待于加强管理。
作者:倪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局麻与自控镇痛泵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髋部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组患者手术缝皮前予以罗哌卡因局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镇痛效果、术后镇静效果满意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胃疼、头晕、嗜睡、眩晕、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无交互作用(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24h 术后镇静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麻与自控镇痛泵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的镇静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瑾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米易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曾彪;阙清松;孙军德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山西中条山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尿激酶原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再通情况、胸痛缓解(缓解、未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胸痛,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会仙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对1例消渴丸所致重度低血糖的病例进行分析,临床药师从专业角度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协助医生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经治疗患者低血糖症状消失,血糖稳定在5~9mmol/ L。结论在临床实践中,临床药师参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判断,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充分发挥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作者:郭燕波;付登聪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浑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6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5例)与对照组(184例)。试验组患者予以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晶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南通市海安沙岗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7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宁夏西吉县将台乡卫生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均经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阴道超声检出率高于腹部超声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协助诊断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避免患者接受腹部超声检查时受到自身干扰造成的误诊。
作者:马风兰;辛殿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海安县李堡中心卫生院的126份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结果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女性发生率(65.1%)高于男性(34.9%),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种类中以头孢菌素类多(占43.7%),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和过敏为主,在给药方式上,静脉注射造成的不良反应多(占84.9%)。结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其他方面。为了降低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注意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特点,强化用药方案和给药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以保证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朱兴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