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珊珊;陈慧;陶慧;刘亚菲;刘军
目的 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基因突变类型和特点,初步探讨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方法 从50例DTC病人的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NIS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 在2例病人甲状腺癌组织中发现位于NIS基因第10外显子的1个基因突变(c.1571 C>T,p.Leu 408=),尽管密码子发生变化,但是两组密码子均编码亮氨酸.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发现基因突变.甲状腺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NIS基因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S基因突变可能与青岛地区DTC无相关性,检测到的同义突变在甲状腺摄碘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位俊慧;李贤;郝风云;林东亮;刘世国;孙振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松质骨移植联合封闭植皮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后骨髓炎病人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松质骨移植联合封闭植皮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植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清创术前的软组织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病人的软组织缺损面积均较术前显著缩小,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08,P<0.05).观察组病人创面愈合无渗出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1.32、9.30,P<0.05).观察组病人无复发,对照组病人有4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P<0.05).观察组病人的优良愈合率为95%,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P<0.05).结论 松质骨移植联合封闭植皮治疗创伤后骨髓炎,创面愈合时间短,骨性愈合迅速,感染、复发率低,高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世强;曹锐;程亚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PFT)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由张仁元和ENZINGER在1988年首次报道的.2002年,WHO在间叶组织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中将PFT归类为中间型偶有转移型肿瘤.为促进对PFT的认识,现将我院确诊的1例肩部PFT报告如下.
作者:臧运书;马超;赵秀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认知功能障碍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各种磁共振成像新技术被应用于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研究,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诊断效能已经得到认可.本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介绍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成像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帮助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早期明确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及早干预,预防认知功能障碍向老年痴呆进展.
作者:葛建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1(E2F-1)、小鼠双微体(MDM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林州市肿瘤医院2008年8月-2009年3月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49例,并同时取距肿瘤大于5 cm处的正常食管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2F-1、MDM2在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E2F-1、MDM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x2=21.598、11.004,P<0.05),E2F-1、MDM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有关(x2 =4.871~11.002,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E2F-1与MDM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5,P<0.05).结论 E2F-1、MDM2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二者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付东宏;胡崇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生化及营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6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普通鼻饲组42例(A组)、添加益生菌鼻饲组39例(B组)、鼻肠管鼻饲组43例(C组)和添加益生菌鼻肠管鼻饲组41例(D组),在摄入同等热量及同等氮量的条件下,分别于第1、7、14天行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的检测,同时比较各组胃肠道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第14天,对比4组病人的ALB结果显示,B组优于A组(t=3.32,P<0.05),D组优于C组(t=2.75,P<0.05);Hb水平B组优于A组(t=3.25,P<0.05),D组优于C组(t=2.99,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组优于A组(t=3.40,P<0.05),D组优于C组(t=2.51,P<0.05);白细胞计数B组低于A组(t=3.21,P<0.05),D组低于C组(t=3.42,P<0.05);C反应蛋白水平B组低于A组(t=3.01,P<0.05),D组低于C组(t=3.65,P<0.05);降钙素原水平B组低于A组(t=2.31,P<0.05),D组低于C组(t=2.46,P<0.05).腹胀、腹泻、反流等胃肠道症状反应的发生率B组低于A组(x2 =3.98,P<0.05),D组低于C组(x2=4.11,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能有效保护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胃肠黏膜,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作者:石婷婷;张学广;焦盈盈;任春会;侯磊;种宗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代谢综合征(MS)主要包括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及血脂异常.肾细胞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是泌尿男生殖系统常见的3种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MS或其中的组成部分与某些肿瘤存在联系.本文主要综述了MS与3种常见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关系及MS参与3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作者:袁效良;张桂铭;孙立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微RNA(miR)是一个约含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miR-214及其对应靶基因在细胞凋亡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miR-214不仅可以通过PTEN-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负调控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表达及减少Ca2+超载等抑制细胞凋亡,同时又可通过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基因(EZH2)的负调控、下调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等诱导细胞凋亡.本文就MiR-214对细胞凋亡的双向调节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王亮;韩秀娣;付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预测值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且术前分期为Ⅰ期的NSCLC病人171例.病人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纵隔内淋巴结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淋巴结转移病人31例归为A组,淋巴结未转移病人140例归为B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A组病人女性所占比例更大(x2 =4.401,P<0.05),吸烟史较B组短(t=15.924,P<0.05),18F-FDG PET/CT显像原发病灶大标准吸收值(SUVmax)、原发灶放射摄取体积(MTV)明显高于B组(t=3.616、3.630,P<0.05),术后病理检查增殖抗原Ki67明显高于B组(t=2.465,P<0.05),肿瘤原发病灶直径明显较B组大(t=3.112,P<0.0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高表达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x2=30.11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灶MTV为术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显示NSCLC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应结合病人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对于高度怀疑纵隔淋巴结转移病人建议必要时行纵隔淋巴结活检.
作者:陈志英;薛波;李丹霞;刘希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病人60例(支架治疗组)和接受药物治疗的颈动脉狭窄病人60例(药物治疗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韦氏智力量表对两组病人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支架治疗组治疗后3d时的知识、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领悟力得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后6个月时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得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d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3.86,P<0.05).药物治疗组治疗后3d时的木块图得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P<0.05).结论 相较于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行CAS后,虽然早期出现一过性认知功能减退,但远期病人的记忆力以及注意力等有所提高.
作者:陈学丛;孔文婷;张跃其;张淑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复习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肺MALT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病人仅行单纯手术治疗,术后未作其他治疗,定期门诊复查,长期随访病情无进展,健康生存.结论 外科手术既有利于获取病理标本以便明确诊断,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肺MALT淋巴瘤的诊治中起积极作用.由于肺MALT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及病人个人意愿选择为合适的治疗方式.
作者:武文思;王胜男;徐林浩;沈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性疾病病人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受关注的疾病之一,其相关研究非常广泛.神经调节蛋白4属于细胞外配体的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是组织生长因子,在棕色脂肪组织中含量丰富,在控制能量平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减少脂肪肝的产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神经调节蛋白4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孙爽;高燕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肠钙黏连蛋白(CDH17)在结直肠癌(CRC)组织表达及其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CRC病人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癌组织标本均经肠镜活检诊断且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随机选取其中30例病人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H17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分析CDH17蛋白表达与CR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CRC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CDH17在CR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63%(13/63),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20/30),癌组织中CDH1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3.935,P<0.05).CDH17蛋白表达与CRC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3.285~3.716,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CR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有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DH17表达阳性.结论 CDH17在CRC中呈高表达,且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CDH17表达阳性为CR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汤胜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效果.方法 将63例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ERAS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优化护理措施.对两组病人术后进食时间、留置尿管及引流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ERAS组术后进食时间、留置尿管及引流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 =2.10~3.78,P<0.05).ERAS组病人术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644,P<0.05),尿路感染、出血、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和对照组病人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得分分别为(97.5±1.5)和(78.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54,P<0.01).结论 ERAS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促进了临床多学科协作,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加速了病人术后康复,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使医护与病人的沟通加强,拉近了护患关系,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郑莉莉;宋金蕾;赵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研究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IHD)治疗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预后及对病人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ARF病人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RRT组68例和IHD组72例,两组分别采用CRRT和IHD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电解质、pH值、肾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临床预后.结果 治疗结束6h时,CRRT组病人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肺血管阻力均显著优于IHD组(t=2.496~13.091,P<0.05).治疗7d时,CRRT组病人的血肌酐、尿素氮、K+显著低于IHD组(t=9.957~14.534,P<0.05),Na+、HCO3-及pH值显著高于IHD组(t=4.488~11.791,P<0.05).治疗7d时,CRRT组病人的CD4+、CD4+/CD8+、IgA、IgG均显著高于IHD组,CD8+显著低于IHD组(t=8.589~19.425,P<0.05).治疗7d时,CRRT组病人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IHD组(t=8.447,P<0.05),尿量恢复时间、器官支持时间、住ICU时间均较IHD组明显缩短(t=5.415~7.611,P<0.05).CRRT组病人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3.24%,显著低于IHD组的33.33%(x2=7.841,P<0.05).两组治疗7d时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RT组病人治疗15、30 d时的生存率显著高于IHD组(x2=4.503、4.498,P<0.05),且治疗7、15、30 d时的肾功能恢复率均显著高于IHD组(x2 =4.203~6.460,P<0.05).结论 CRRT与IHD治疗ARF均具有良好效果,但CRRT能够更好地维持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强免疫功能,对心血管影响更小,从而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李丽;薛婷;卓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检测成本低、速度快、通量高的第二代测序(NGS)技术在肿瘤临床领域中显现出很高的应用价值.肺癌是世界上常见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为实现对肺癌病人的个体化诊疗,近年来NGS技术成为肺癌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NGS各测序平台的基本原理和特点,NGS技术类型以及该技术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蒋明芳;曲斌斌;张春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对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51例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直肠癌伴肠梗阻病人75例,不伴肠梗阻病人7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预后分析并生成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筛选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3、5年总生存率(OSR)比较和无瘤生存率(DFS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 2=6.188、3.392,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肠梗阻与OSR有关(RR=2.877,x2 =5.639,P<0.05),而与DFSR无关(RR=1.909,x2=3.670,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肠梗阻与OSR有关(RR=3.290,x2=4.933,P<0.05).结论 肠梗阻是直肠癌病人OSR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秦凯强;成良栋;李春桥;楚晓娜;李世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配偶的焦虑、抑郁水平及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14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配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焦虑、抑郁情绪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结果 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配偶焦虑情绪得分为(46.90±10.45)分,抑郁情绪得分为(43.26±10.20)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73.40±9.48)分.病人配偶的性别和自觉健康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配偶是否工作及病人的医疗付费方式为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焦虑、抑郁情绪与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3~0.460,P<0.05).结论 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配偶焦虑、抑郁情绪与疾病不确定感存在相关性,医务工作者应重视配偶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改善其负性情绪.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对于小肝癌(S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79例经二维超声检查提示肝区占位性病变病人进行超声造影、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且以术后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判断超声造影、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检查鉴别诊断SHCC的临床价值.结果 79例病人,终共检出病灶89个,超声造影和CT扫描均检出病灶89个.超声造影检查和CT扫描在动脉期的强化特征一致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门脉期、延迟期,超声造影和CT扫描对病灶的廓清特征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T扫描正确诊断恶性病灶37个,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为78.72%,特异度为85.71%;超声造影检查正确诊断恶性病灶39个,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为82.98%,特异度为80.95%;超声造影联合CT扫描检查正确诊断恶性病灶43个,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1.49%,特异度为92.86%,漏诊率为8.51%,误诊率为7.14%.结论 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可有效提高对SHCC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彭泽昇;熊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预置双J管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肾结石病人218例,根据术前是否留置双J管分为预置组(131例)及常规组(87例),对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尿管鞘置入不成功、输尿管损伤、术中出血、术后血尿、尿源性脓毒血症、石街形成、肾内结石残留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19、6.18,x2 =4.26~9.39,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前预置双J管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登俊;梁勇;陈炜;曾翔;林圩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