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agalsin对小鼠皮下移植肝癌微血管生成抑制作用

王萌;宋修岐;徐飞

关键词:肝肿瘤, Tagalsin, 促血管生成素-1, 促血管生成素-2,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摘要:目的 探讨Tagalsin(角果木提取物)在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癌组织中抗微血管生成活性和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鼠源性H22肝癌细胞建立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癌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中、低浓度Tagalsin组4组,比较小鼠实验前后体质量变化,计算抑瘤率,检测瘤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水平及两者比值,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agalsin各剂量组肿瘤生长均较缓慢,瘤质量减小(F=1 588.76,t =36.42~75.11,P<0.05),其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7.03%、33.90%、29.9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agalsin各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间Ang-1、Ang-2阳性表达率及Ang-2/Ang-1比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35.81~355.39,t=2.29~47.15,P<0.05).Tagalsin各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间MVD随Tagalsin剂量的增加而递减,差异均有显著性(F=169.27,t=20.39~45.78,P<0.05).结论 Tagalsin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ng-1、Ang-2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组织中微血管的生成.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DLL4及HIF-1α在乳癌组织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Delta样配体4(DLL4)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乳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2例乳房浸润性导管癌(其中Ⅰ级33例,Ⅱ级40例,Ⅲ级49例)组织中DIL4和HIF-1α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乳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DLL4和HIF-1α在乳房浸润性导管癌低级别组(Ⅰ级、Ⅱ级)和高级别组(Ⅲ级)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0%、91.8%和56.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2.852、15.695,P<0.05),但HIF-1α在Ⅰ级和Ⅱ级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L4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 2 =4.802~12.852,P<0.05),与病人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表达无相关性(P>0.05).HIF-1α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x 2-8.961、15.695,P<0.05),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ER、PR、HER2表达无关(P>0.05).乳癌DLL4阳性表达病人HIF-1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DLL4阴性表达病人,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70,P<0.01).结论 DLL4和HIF-1α可能共同调控乳癌肿瘤血管生成并影响乳癌的发展及预后,可作为预测乳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郎志强;吴艳秋;郝俊梅;封小丽;潘旭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体质量指数对稳定期COPD病人心肺运动耐力影响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以COPD稳定期病人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BMI高低分成BMI超标组46例、正常BMI组39例和低BMI组41例,比较各组病人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和深吸气量占预计值%以及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因素.结果 BMI超标组、正常BMI组和低BMI组病人心肺运动试验前FVC、FEV1和深吸气量占预计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BMI与峰值运动状态时的氧耗量、运动负荷和氧脉搏呈正相关(r =0.547~0.808,P<0.05),与呼吸困难指数呈负相关(r=-0.462,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BMI是影响病人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改变因素(F=34.711,P<0.01).结论 COPD病人运动耐力和肌肉做功能力随BMI降低而降低,适当提高BMI,将有助于改善COPD病人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作者:周仲伟;邹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RF用于阻生齿拔除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置于阻生齿拔牙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175例病人(192颗阻生齿)作为PRF组,2012年1 12月180例病人(212颗阻生齿)作为对照组.两组阻生齿均为下颌第三磨牙.PRF组病人采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阻生齿,并同时置入PRF团块.对照组病人采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阻生齿,并常规处理.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7天的临床症状,如疼痛、肿胀、开口受限及发热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PRF组病人术后轻度痛12例,轻度肿胀8例,轻度开口受限1例.对照组轻度痛69例,轻度肿胀83例,轻度开口受限26例,发热9例.两组4项临床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7.07~80.32,P<0.01).结论 PRF可以起到减轻阻生齿拔除术后症状的作用.

    作者:张铁刚;梁立山;朱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强迫症病人自知力与神经软体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强迫症病人自知力与神经软体征的相关性.方法 门诊强迫症病人68例,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第11条评价病人自知力,剑桥神经系统检查清单(CNI)评定病人的神经软体征.结果 自知力较差(≥3分)者31例(45.6%),自知力较好者37例(54.4%).自知力较差组病人原始反射中的掌颏反射、感觉统合功能中的感觉消失测验、手指感觉测验、总的感觉统合功能评分均高于自知力较好组,差异有显著性(t=2.050~3.383,P<0.05).结论 强迫症病人的自知力与病人的神经软体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郭艳红;梁瑞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Tagalsin对小鼠皮下移植肝癌微血管生成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Tagalsin(角果木提取物)在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癌组织中抗微血管生成活性和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鼠源性H22肝癌细胞建立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癌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中、低浓度Tagalsin组4组,比较小鼠实验前后体质量变化,计算抑瘤率,检测瘤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水平及两者比值,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agalsin各剂量组肿瘤生长均较缓慢,瘤质量减小(F=1 588.76,t =36.42~75.11,P<0.05),其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7.03%、33.90%、29.9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agalsin各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间Ang-1、Ang-2阳性表达率及Ang-2/Ang-1比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35.81~355.39,t=2.29~47.15,P<0.05).Tagalsin各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间MVD随Tagalsin剂量的增加而递减,差异均有显著性(F=169.27,t=20.39~45.78,P<0.05).结论 Tagalsin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ng-1、Ang-2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组织中微血管的生成.

    作者:王萌;宋修岐;徐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前列腺结石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相关性

    目的 探讨前列腺结石的形态、临床表现及其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经腹超声对1 650例青年男性进行前列腺检查,按结石的类型将病人分为Ⅰ型、Ⅱ型两组.进行相应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记录下尿路症状,以及Meares Stamey四杯法测试结果.结果 126例结石病人中,Ⅰ型86例(68.3%),Ⅱ型40例(31.7%),≥35岁病人Ⅰ型结石比例明显高于<35岁病人(x2 =18.2,P<0.05);Ⅱ型结石病人常伴有临床症状(x2 =42.5,P<0.01);并且与CP-CPPS密切相关(x2=38.8,P<0.01).结论 散发、细小的前列腺结石可能与病人年龄的增长有关而非与炎症相关.粗大的前列腺结石病人常伴有临床症状,可能与潜在的前列腺炎症有关,因此,对Ⅱ型结石的病人需要进一步评估,并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作者:赵媛媛;翁博文;张莉;赵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中学生防御方式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高中学生防御方式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526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三学生比高一学生更多使用压抑、幽默等防御机制(t=-4.036~3.235,P<0.05).女生在退缩、升华、回避等因子得分较高(t=-5.138~4.190,P<0.05).高中学生应付方式上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t=-9.424~6.017,P<0.05).成熟防御机制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305、0.291,P<0.05);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幻想、退避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342、0.250,P<0.05).结论 在对高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中要注意性别和年级的差异,从心理防御机制入手调节个体情绪,启发个体的合理应对行为,减少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应付方式的应用.

    作者:赵蕾;董玉霞;范勇;孟祥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与血浆Hcy和叶酸及Vit B12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维生素B12(Vit B12)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相关性.方法 对77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其中BPSD组40例,非BPSD组37例)进行血浆Hc y、叶酸及Vit B12测定,以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老年人3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Hcy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199.64,q=19.9、11.4,P<0.01),且BPSD组高于非BPSD组,差异有显著性(q=8.1,P<0.01).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叶酸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35.17,q=-6.5、-7.8,P<0.05),而BPSD组与非BPS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1.4,P>0.05).BPSD组及非BPSD组血浆Vit B1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350.99,q=-26.0、-17.2,P<0.01),且BPSD组显著低于非BPSD组(q=8.4,P<0.01).结论 Hcy、叶酸和Vit B12水平降低可能参与BPSD的发病.

    作者:郑占杰;王金东;孔伶俐;崔维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皮肤黑素瘤细胞3种Smad的表达

    目的 探讨Smad2、Smad3、Smad4在皮肤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蛋白印迹方法,分别检测人皮肤黑素瘤A375细胞和人正常黑素细胞中Smad2、Smad3、Smad4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A375细胞中Smad2、Smad3、Smad4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人正常黑素细胞(t=2.361~4.214,P<0.01).结论 在黑素瘤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中Smad2、Smad3、Smad4均出现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皮肤黑素瘤发病.

    作者:郁博;张斌;苏磊;潘敏;臧运书;陈宏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肉毒毒素A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及展望

    肉毒毒素A现已在众多医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而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还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就肉毒毒素A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应用及展望综述如下.

    作者:张龙丹;俞律峰;邹德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肉瘤样肾细胞癌合并广泛钙化1例

    肉瘤样肾细胞癌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少见.我院收治肉瘤样肾细胞癌合并广泛钙化1例,现报告如下.病人,男,62岁.因间歇性右侧腰痛不适5年余、反复发热3月余就诊.曾于当地胸科医院就诊,2012年11月27日行双肾CT检查示右肾低密度灶、右肾钙乳症、左肾囊性占位(图1),考虑右肾结核可能.给予异烟肼、利福平等口服1月余后发热无好转,遂于我院就诊.入院体检:腰腹部未查及明显异常.

    作者:谭海林;王守彪;李延江;孙立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结肠癌术前改良低压低流量灌肠方法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前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结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低压低流量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术中肠道清洁度、灌肠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肠道清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6.775,P<0.01);观察组灌肠时间<2 h例数、术中肠壁无水肿例数以及灌肠次数<4次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x 2=11.791~14.492,P<0.01);清洁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7.294、14.036,P<0.01).结论 改良低压低流量灌肠方法可提高灌肠清洁度,减少灌肠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花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背景音乐下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RA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3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 9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背景音乐下个性化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个性化心理干预后RA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 2 =6.08,P<0.05).结论 在播放背景音乐条件下,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可降低RAS的发生率.

    作者:宋宁;高雪燕;葛美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误诊为阑尾炎的白塞病病人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表现为阑尾炎症状的肠型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以白塞病、贝赫切特病、阑尾炎为检索词,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万方数据库内检索建库至2013年5月收录的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及诊治和预后情况.结果 共检索到病人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6~44岁,平均(29.8±8.8)岁.右下腹痛占84.6%(11/13),发热占91.7%(11/12),腹部压痛占100.0%(9/9),反跳痛占88.9%(8/9).白细胞计数平均为(15.60±5.64)×10 9/L((8.69~28.60)×109/L),红细胞沉降率平均(46.80±40.20)mm/1 h(10~115 mm/1 h).阑尾炎症状出现在白塞病起病后11例(84.6%),平均(39.0±36.7)个月(0~120个月),出现在白塞病确诊后6例(46.2%),出现在确诊前7例(53.8%).11例有记录的病人出现阑尾炎症状时1例(9.1%)正应用糖皮质激素,7例未用(63.6%),3例(27.3%)曾经应用但已停用.术前抗生素治疗效果差5例;12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症状缓解1例(但术后6个月再发右下腹痛,行右半结肠切除),4例术后有好转,5例无缓解,2例未记录术后情况.4例术后因症状反复行结肠或回肠切除,发生吻合口溃疡2例,肠瘘4例,肠道梗阻2例,肠穿孔2例;4例在治疗过程中行肠镜检查,手术或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8例次.1例术后因中毒性休克死亡,余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男性白塞病病人更易出现阑尾炎样表现,回盲部溃疡常见,及早确诊和正确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和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作者:汪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癌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乳癌是女性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手术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及肿瘤的不良预后给病人的躯体及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损伤,女性因担心受到歧视而产生自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本文就乳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乳癌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等进行综述.

    作者:董玉霞;高雪燕;孟祥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颅眶间变型浆细胞瘤1例

    病人,女,49岁,因头晕、头痛、恶心半月就诊.查体: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眼视力正常,眼球运动正常;眼底检查示双侧视盘水肿;四肢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无定位体征.颅脑MRI示左侧额颡部及左眶内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示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图1、2).胸部X线片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脑膜瘤.于2012年1月2日行颅眶联合手术切除肿瘤.

    作者:李辉;吕春雷;孙丽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CXCR5及其配体CXCL13表达和意义

    目的 检测趋化因子受体5 (CXCR5)及其配体CXCL13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XCR5及CXCL13在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R5和CXCL13在肿瘤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5/5),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0(0/10);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CXCR5和CXCL13在肿瘤标本中全部检出,而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出.结论 CXCR5/CXCL13信号通路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谭卫国;王文华;周幽心;杜子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腺癌组织CXCL10与CXCR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胃腺癌组织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0 (CXCL10)及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胃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各50例,对照胃组织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3种胃组织中CXCL10、CXCR3的表达,并评估胃腺癌组织中CXCL10、CXCR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腺癌组织中CXCL10和CXCR3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胃组织(x2=8.24~22.69,P<0.05);癌旁组织和对照胃组织中两者的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腺癌组织中CXCL10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有关(x 2=7.07,P<0.05).CXCL10与CXCR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546,P<0.01).结论 CXCL10及CXCR3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张巍巍;孟欣颖;马春红;王涛;马健;周长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通道法前列腺电切术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中应用

    目的 探讨通道法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通道法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病人89例的临床资料,对病人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血红蛋白(Hb)及血清钠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继发性出血等进行分析以评价手术安全性;对手术前与手术后3个月、1年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无低钠血症发生,Hb无明显变化,术中出血量少,手术用时少,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早,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1年I-PSS、Qmax、QOL、RUV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57.542~7 829.355,P<0.05),术后3个月与1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通道法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兴森;吴永珍;魏利军;吴文强;蒲世年;蔡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住院流行性出血热和狂犬病病人调查分析

    对2012年医院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和狂犬病病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这两种疾病的管理问题,如治疗手段、设施条件、转诊管理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