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玉荣;冯慧旻;姚晓华;靳倩莹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 玻璃体积血病人84例(84眼),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6眼,外伤性4眼,视网膜脱离7眼,视网膜静脉阻塞56眼,脉络膜血管病变1眼,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玻璃体切除手术后随诊3个月,79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5眼视力提高一行以上,治疗成功率65.48%,其中以视网膜静脉阻塞和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视力恢复佳.术后发生高眼压15眼,视网膜脱离3眼,并发性白内障3眼,玻璃体积血复发10眼.结论 玻璃体积血原因多样,玻璃体切除术是其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房修岭;张辽;赵长涛;吴建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特殊染色及组织化学技术是临床病理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技术之一,要求病理技术员熟知各种染色的机制和染色步骤,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染色.同时,临床病理诊断医师和科研工作者也不应忽视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和科研方面的作用.
作者:赵洁;任炜;于普燕;许馥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CTLA-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30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儿治疗前及完全缓解6个月后血清sCTLA-4水平,以3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ALL病儿治疗前血清sCTLA 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236,P<0.01);获得完全缓解后sCTLA-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临床危险度及性别ALL病儿sCTLA-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LL病儿治疗前血清sCTLA-4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儿童白血病的发病.
作者:王一冰;刘华林;吕富岩;曾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烧伤后假上皮瘤样肉芽肿发病原因,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烧伤后假上皮瘤样肉芽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83例全部治愈,治愈病人多无明显瘢痕及其他后遗症.结论 烧伤后假上皮瘤样肉芽肿发病原因复杂,其中感染及外用药物不当是主要原因,治疗上应针对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作者:任红英;卢长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国际上公认的7个李斯特菌属中惟一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引起人类严重感染,致死率可达20%以上.因此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微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情况进行综述,归纳单增李斯特菌新检测方法,为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杨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老年病人鼻内镜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鼻内镜择期手术病人60例,年龄60岁以上,体质量40~75 kg.随机分为非降压组(C组)和控制性降压组(D组)各30例.C组未控制性降压,D组于手术开始后泵入硝普钠1~5 μg· kg-1·min-1,使平均动脉压(MAP)逐渐降到7.33~8.00 kPa.于术前1d及术后2、6、24、48、72、96 h采血测定血浆S-100 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进行MMSE评分.结果 与术前1d比较,两组术后2、6、24 h的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F=45.6、15.7,P<0.05);与C组比较,D组病人术后2、6、24 h的MMSE评分降低更明显(t=2.2~3.4,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术后24、48 h血浆S-100 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F=3.4、7.7,P<0.05),NSE含量未见显著增高;与C组比较,D组病人术后24、48 h血浆S-100 β蛋白水平升高更明显(t=2.3、1.8,P<0.05).结论 控制性降压加重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申恒花;刘英志;刘勇波;王世端;刘少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C-myc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癌(SCC)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6000及PV-9003法,分别检测60例CIN、40例SCC及10例非瘤变组织中Survivin、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C-myc蛋白在非瘤变组织中均无表达;CIN及SCC组Survivin及C-myc的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非瘤变组(Hc=23.209、21.315,q=18.086~26.022,P均<0.01),随CIN分级的增高,Survivin、C-myc的阳性表达强度逐渐增高(Hc=45.633、36.383,q =6.331~11.498,P均<0.01);CINⅢ组与SCC组、CIN Ⅰ组与非瘤变组比较,Survivin及C-myc的阳性表达强度差异亦有显著性(q=6.078~26.156;P均<0.01).子宫颈SCC组织中Survivin及C-myc蛋白的阳性率在高中、低分化组间、淋巴结有无转移组间及临床Ⅰ~Ⅱ、Ⅲ~Ⅳ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 =6.000~10.909,P<0.05).Survivin、C-myc蛋白在CIN及SCC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0、0.722,P均<0.01).结论 Survivin、C-myc在子宫颈CIN和SCC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于判定CIN及SCC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立凤;李宏;李敏;项锋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居民关于肿瘤的相关知识、行为、态度,为该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红石崖社区及雷家店子村常住居民867户1 936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共1 793份,其中20.8%居民认为早期肿瘤可根治,93.0%的人认为肿瘤非常可怕,且72.6%的人对肿瘤的治疗没有信心.84.3%、71.1%被调查者认为吸烟、酗酒可增加患癌风险;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高风险食物的摄入及职业暴露可增加患癌风险;13.9%被调查者认为不良精神状态可增加患癌风险.被调查者中26.6%有吸烟行为,17.2%有酗酒行为.高风险食物的摄人中,高脂饮食比例高,为14.6%;其次为盐摄入过量和经常食用烟熏烧烤食品,分别为11.1%和10.0%.恶性肿瘤家族史阳性者占9.1%.有20.0%的被调查者感到精神紧张,有9.6%吸烟者坚决戒烟,12.9%酗酒者坚决戒酒.居民对于肿瘤的预防保健态度积极,544例明确非乙型肝炎受调查者中,愿意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者占44.0%;66.8%被调查者愿意接受每年一次的体检.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恶性肿瘤防治知识宣传及普及.
作者:王雷;匡弢;王海冀;崔娟娟;毛拥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肠造口病人围手术期实施路径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35例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5例)病人采用路径式护理方法进行围术期造口护理,对照组(60例)病人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护理.将两组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及对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3.01~7.19,P<0.05).结论 路径式护理方法可提高肠造口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王淑云;李海燕;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改善慢性胃炎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一2012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伴有轻中度抑郁焦虑的慢性胃炎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消化内科治疗和常规消化内科治疗十黛力新治疗,疗程4周.入组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进行消化道症状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2周及4周后,治疗组的消化道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F=24.93、44.65,P<0.05),且精神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F=9.79~74.92,P<O.05).结论 黛力新能显著改善慢性胃炎病人的临床症状,包括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的症状.
作者:冀丽娟;魏良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调查青岛市红石崖街道办事处老年居民恶性肿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为该区老年肿瘤防治工作提供数据信息.方法 抽取红石崖社区及雷家店子村60~70岁老年人群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人户调查居民恶性肿瘤KAP.结果 共获取有效问卷423份.被调查者中仅18.6%认为肿瘤可以预防,15.6%认为早期肿瘤有治愈机会.超过3/4的老年人群知道烟酒类不良嗜好对健康造成影响(知晓率高).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了解健康饮食防癌重要性.约3/4老年居民不知道不良精神状态增加患癌风险.被调查老年人群中有烟酒不良嗜好者所占比例仍较高,分别为22.2%、13.0%.高风险食物摄人者的比例整体在10%左右.16.3%直系亲属中有恶性肿瘤病人,11.1%在生活中精神状态不好.居民对于肿瘤的预防保健态度积极,但对于肿瘤过分恐惧,对于治疗预后态度消极.结论 老年人对常见的致癌饮食习惯知晓率高,对防癌科普知识需求强烈.
作者:王海冀;匡弢;韩兴涛;王雷;崔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动态观察骺板损伤后MRI变化过程,探讨MR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健侧为对照组,32例骨骺损伤病人分别于创伤后1d(25例)、3个月(32例)、6个月(28例)、9个月(26例)、1年(25例)、1.0~2.5年(22例)、2.6~4.0年(10例)行X线检查和MRI平扫,接近闭合期及闭合期形成的骨桥随访至闭合完成.结果 MRI较X线更准确地显示了骺板损伤的范围、程度,以及骺板、骨骺和干骺端的解剖学变化,X线未能明确诊断5例.17例发生于胫骨远端的骨桥在1年内被检出,X线未能明确7例,其中6例MRI显示骨桥形成前相关性改变,而X线无特异性发现.1例中央形骨桥3年后出现短缩;7例边缘形骨桥于检出3、6个月后随访显示成角畸形并渐加重,其中4例伴有短缩,3例伴有关节面肥大,2例发现功能障碍,1例行骨桥切除;9例在闭合期形成的骨桥未见明显成角畸形或短缩.结论 MRI可准确显示骨骺损伤,间隔3个月的连续随访可以发现早期骨桥和骨桥形成前相关性改变,预测骨桥的后果及指导治疗.
作者:徐培国;张代永;高汝斌;于良宁;张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时气体随对比剂入血引起气体栓塞的可能性及气泡分布规律,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对371例胸部增强CT扫描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气体入血的情况、气泡大小、形态及分布位置进行分析.结果 肺动脉干组、上腔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和右头臂静脉组气泡大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产生气泡大小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2.97~4.01、2.55~3.44、2.95~3.95、1.84~5.67 mm.对出现气泡的107例病人进行追踪回访显示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气泡微量入血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应规范护理操作杜绝肺栓塞发生.
作者:宋文;王燕;孙正燕;李晓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中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差异,为政府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内的躯体健康外来务工人员1 300名,按照劳动性质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两组,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其心理健康水平,用应对方式问卷了解他们解决事情的能力及方式,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结果 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中,体力劳动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脑力劳动者(t =2.36~5.32,P<0.05、0.0l);与体力劳动者相比,脑力劳动者解决问题因子分较高,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t=2.54~3.84,P<0.05、0.01).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中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在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干预方案应分别制定.
作者:梁静;姜桂兰;王克;王冠军;曾波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医学科(ICU)感染性疾病中对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ICU感染性疾病病人72例分为细菌感染组(47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5例),治疗前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分别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t=41.77、5.74,P<0.01).以PCT≥0.05 μg/L、CRP≥5 mg/L为阳性标准,PCT和CRP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95.7%、97.9%,特异度分别为88.0%、8.0%,对细菌感染的诊断PCT比CRP具有更高的特异度(x2=13.60,P<0.01),而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CT和CRP测定可较好地区分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且PCT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对于细菌性感染及早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刘冰;孙运波;任维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宫颈锥切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宫颈锥切术病人8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成D1、D2、D3、F组,每组20例.4组病人手术开始前10 min启动异丙酚靶控输注,起始浓度为3.0 mg/L,术中根据BIS(40~50)调整异丙酚靶浓度(每次0.3 mg/L).待病人入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手术开始前5 min,D1、D2、D3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率0.10、0.15、0.20 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记录各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入睡后(T1)、用地佐辛或芬太尼5 min后(T2)、扩宫颈时(T3)、手术结束时(T4)以及呼之睁眼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同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4组病人各时间点HR、M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1与T0比较HR、MAP、RR、SpO2、BI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7~2 744.193,q=3.600~10.500,P<0.05).T2、T3时,F组RR、BIS值与D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776~60.999,P<0.01),D3组BIS值与D1、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组RR与D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323~5.006,P<0.05).D2、D3组T1、T2、T3时HR、MAP、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F组、D3组的SpO2明显下降(q=9.779~2 2.021,P<0.01).术中体动发生率D1组大于其他3组(x2 =14.33,P<0.01);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D3组、F组大于D1组、D2组(x2=11.87~17.55,P<0.01).结论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可安全用于宫腔镜手术,其中以0.15 mg/kg地佐辛复合异丙酚效果佳.
作者:张鹏;董河;王世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 BV)感染孕妇母婴垂直传播状况,探讨HBV先天性感染与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3例HBV感染产妇及20例正常产妇,检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并对其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在83例HBV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中,41例检出HBsAg,宫内感染率为49.4%;41例先天性感染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均发生畸变,11例畸变率>5%;42例未感染者中69%的染色体发生畸变,7例畸变率>5%;20例正常对照者中70%的染色体发生畸变,畸变率均<3%,两组畸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7.03,P<0.01).结论 HBV感染孕妇胎儿获得宫内感染的风险较高,HBV先天性感染可导致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风险增加且畸变率上升.
作者:牟凯;张文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病人血栓形成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7年4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的874例恶性血液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栓发生与血液病类型、血栓部位、血栓发生时间、治疗情况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血栓者占5.84%,以脑栓塞和心肌梗死常见,确诊6个月内发生率高.46.03%的血栓发生于开始化疗后.18.60%的血栓形成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50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类不明急性白血病(AL)、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其他肿瘤、吸烟指数≥400、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静脉曲张是恶性血液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x2 =2.763~34.984,P<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龄、APL、分类不明AL、MM、合并其他肿瘤、糖尿病、冠心病、静脉曲张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血液病病人血栓发生率较高,男性、高龄、APL、分类不明AL、MM、合并其他肿瘤、糖尿病、冠心病、静脉曲张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栓在疾病确诊6个月内高发,应提高警惕,及早防治,以改善预后.
作者:陈委娜;李广伦;刘竹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 复习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278例食管异物病例,按异物种类、停留部位和手术方法等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胃镜下取出异物197例,硬质食管镜下取出异物64例,入胃经大便排除异物12例,直接喉镜下取出异物3例,转胸外科治疗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根据食管异物的特点,选取相应的治疗方式,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复杂食管异物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作者:朱姝;韩玉娥;孙文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诊断肺部疑难病变的一种微创检查方法.由于各种原因,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本文对其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静;田小军;姚光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