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居民573例体检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分析

张婷婷

关键词:居民体检, 心电图, 窦速心率, 窦缓心率, ST-T改变
摘要:目的 了解分析市内居民的心脏健康状况.方法 对573例社区居民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居民心脏健康状况.结果 发现9例窦速(心率> 100次/min)心率,发病率占1.6%,45例窦缓(心率<60次/min)心率,发病率占7.9%,90例ST-T改变发病率占15.7%.结论 573例心脏总发病率占25.2%,心脏病的发生与社会经济生活条件、行为生活方式及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心脏病高危人群对预防心脏病猝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探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注意事项,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医院就诊患者142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试验组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的疗法,不对其使用抗生素,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患者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短,2组患者的疗效、住院时间等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能够让患者更好的康复,对于疾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侯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O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CO中毒迟发脑病是指CO中毒患者昏迷后,经抢救苏醒后2~ 60d的“假愈期”,突然出现精神意识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为主的一系列脑损伤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行动缓慢、智力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瘫痪等,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其中年龄越大、昏迷时间越长、假愈期越短患者发病率越高[1],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高压氧是治疗CO中毒迟发脑病的重要措施,通过结合精心的护理及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大限度的促使患者身心全面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现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7例CO中毒迟发脑病患者,通过高压氧治疗及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调度员的综合素质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性

    120急救指挥中心不仅是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要宗旨的服务单位,更是卫生行政机构直属的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市政府为市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机构之一.急救指挥调度工作有不可预测性、时间紧迫性、相当复杂性、高度灵活性、必要果断性、一定整体性、无法补救性、高度风险性[1].120指挥中心调度员在院前急救中发挥着独特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个调度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有效地完成院前急救调度指挥工作,以满足院前急救的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MTX)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宫外孕Ⅱ号方,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为94.12%,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为82.35%;对照组成功率为76.47%,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为44.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成功率及治疗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米宝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医院存在的药品风险及管理措施

    药品风险是指已知和未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不良用药以及药品质变等.它包涵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品的安全问题可造成患者的伤残,重者危及生命.药品的有效性问题可能造成患者疾病治疗的延误,加重疾病或引发其他严重后果.医院药品风险管理指在医院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发现、评估、预防和控制药品风险,以实现患者用药受益大化、风险小化的动态管理过程.

    作者:田培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波生坦对肺纤维化大鼠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波生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PF)大鼠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2、4周组(C2、C4)、PF模型2、4周组(F2、F4)和波生坦治疗组(D1、D2),每组8只.2、4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ET-1水平,光镜下观察肺泡炎、纤维化程度.结果 ET-1水平随造模时间升高(0.10±0.05),(0.11±0.04),(0.28±0.08),(0.41±0.13) ng/ml,D1组(0.27±0.04) ng/ml较F4下降,D2组(0.38±0.05) ng/ml与F4无统计学差异.ET-1与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1=0.675,r2=0.837,P1<0.001,P2<0.001).D1组肺泡结构较F4、C4组完整,炎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减轻;D2与F4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早期波生坦治疗能降低ET-1水平,延缓肺纤维化的进展;ET-1有望成为临床较理想的评估指标.

    作者:左万里;赵洁敏;黄积雄;周伟;雷泽洪;黄炎明;黄艳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不同用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调查

    目的 左氧氟沙星序贯给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研究.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47%与对照组的9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口服”序贯治疗和常规单纯静脉滴注治疗效果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作者:吴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我院门诊常见处方不合理用药点评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09年1~12月门诊处方7200张,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的格式、合理用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不合格处方575张,占抽取处方总数的7.97%.抗菌药物的使用率45.7%,注射剂使用率为19.6%,平均药品品种数为3.8,平均处方药品金额为50.3元.结论 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逐步提高,但由于该院实行电子处方,仍有医师不熟悉电脑操作及存在药物配伍禁忌,开的处方应进一步规范化,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何雪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乳腺癌前期病变的诊治进展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其致死率较高.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因此,乳腺癌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乳腺癌前期病变的诊治,对于患者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现就对乳腺癌前期病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乳腺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何振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药品持续稳定性考察试验中温度超标的评估分析

    目的 对药品持续稳定性考察试验中温度超标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方法 运用平均动力学温度(MKT)近似计算一段时间内温度超标对正在进行持续稳定性考察试验的药品影响程度.结果 平均动力学温度(MKT)表明该次温度超标对正在进行持续稳定性考察试验的药品基本无影响.结论 平均动力学温度(MKT)是一种产品在温度不断变化的贮存或分销过程中累积热效力的表现方式,可用于评估一段时间内温度不断变化对产品造成的影响.

    作者:董光辉;赵柳入;叶明良;黄海波;方玲;曹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晚期胰腺癌并发生转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为3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6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症状轻微,均无明显的骨髓抑制反应,对心功能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较单用吉西他滨治疗临床效果更优,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牛顺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诊外伤患者处置的急救措施

    急诊外伤患者的创伤与一般外伤患者的创伤有着很大不同,因此急救的方法和特点也有所不同.急诊科急救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护理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护理人员的每项操作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直间关系到抢救的成功与否[1].护理的质量可以更好的体现出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情况,还可以更好的提高急诊的急救技术,为达到急救护理目的,提高护士的素质,我院采用了定期组织急诊护士参加急救的知识讲座及定期的技能培训的方法,在实践中逐渐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改善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降低医疗护理的纠纷发生,进而可采取更有利的急救措施.

    作者:李艳;曹建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胎膜早破患者52例的临床观察及其护理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绒毛膜及羊膜)破裂,破膜后1h内未发动引产者.胎膜早破是围产期常见并发症,可危及母儿安全,孕妇面临宫内感染及产褥期感染、产后出血等问题,胎儿面临难产、宫内呼吸窘迫、脐带脱垂等危险.因此做好胎膜早破的护理及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治疗和实施临床护理,妊娠结局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冯向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2例疗效观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致其减少并引起出血性疾病.目前多数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是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血液系统常见病,临床以出血症状为主,可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咯血、吐血、尿血等.本病是出血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的“血症”范畴.2008年3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中药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锦锦;刘江龙;曾金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丙型肝炎的预防与健康宣教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的全球性传染病.HC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据统计,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HCV,我国人群的感染率达3.2%,成人在感染HCV后80%转为慢性并且无明显症状,不易早期诊断和治疗.据流行病学文献报道,慢性丙肝20年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率达10%,30年内达20%.丙型肝硬化患者中肝癌患者达1% ~4%.

    作者:王晓静;黄敏捷;陈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48例,分析术后复发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中行病灶刮除植异体骨术13例,行瘤段切除32例,截肢3例.平均随访48.4个月,无复发40例,复发伴肺转移2例,死亡2例.瘤段切除病例中,行人工关节置换18例,行异体骨移植9例.对病灶刮除组、关节置换组和异体骨移植组进行Enneking功能评分,分别为29.3、25.8和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刮除组的Enneking功能评分平均值高.各组复发率,病灶刮除组、关节置换组和异体骨移植组分别为15.8%,5.55%及0(P<0.05).结论 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案应该按照疾病分期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案.

    作者:王晓康;李东;顾军权;周学斌;何能斌;董扬;严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层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并针对不合理应用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分析.方法 选取基层门诊2011年6月-2013年6月10000张门诊处方进行分析,观察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结果 10000张处方中2000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0%.其中240张处方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不合理使用率为12.0%,注射剂使用多.结论 应提高基层门诊医师水平,卫生部门加强对基层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控和干预,审核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适当来改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状况.

    作者:王永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34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膝关节因骨性退变、创伤性关节炎、炎性反应、类风湿等引起的疼痛、关节病损,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降低了其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不仅能有效解除疼痛、矫正畸形,还能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和稳定性.然而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坏,与良好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密切相关.选取我院近年来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4例,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1608例分析

    为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抗-HCV,以抗-HCV阳性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对丙型肝炎病毒检测1608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患者为玉林市骨科医院、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和平南县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年龄0~85岁,男850例,女758例.1.2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抗-HCV,以抗-HCV阳性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按年龄分3组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统计分析.

    作者:关妮;吉惠华;张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闭式穿针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盖氏骨折47例临床观察

    盖氏骨折为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为前臂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1],临床治疗方法有多种.现应用闭式穿针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盖氏骨折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盖氏骨折患者47例,年龄12 ~68(46.74 ±6.9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其中左侧18例,右侧29例.骨折原因:摔伤所致者34例,车祸所致者6例,坠落所致者7例.骨折情况:骨折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成角的患者12例,骨折向尺侧成角、尺骨头向桡侧脱位者35例;伴有明显软组织损伤患者10例,伴有神经损伤患者4例,Ⅱ型26例,Ⅲ型21例.

    作者:李松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