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绝经后出血是指更年期妇女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后又发生的阴道出血,主要是由于阴道、宫颈、子宫的各类炎症损伤,以及生殖器官的良恶性肿瘤引起,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症状.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绝经后出血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血性白带及接触性出血,严重干扰了妇女的正常生活.为早期诊治,预防子宫内膜癌,现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占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分析口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该院2012年口腔门诊1200张处方,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7.50% (450/1200),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67% (12/450),占口腔门诊处方的1.00%.抗菌药物的单用占大部分比例,以口服为主,注射次之,抗菌药物的使用排在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红霉素类,其中抗菌药的使用符合口腔感染的治疗特点.结论 该院口腔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医院口腔门诊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将进一步提升.
作者:奚洪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波生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PF)大鼠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2、4周组(C2、C4)、PF模型2、4周组(F2、F4)和波生坦治疗组(D1、D2),每组8只.2、4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ET-1水平,光镜下观察肺泡炎、纤维化程度.结果 ET-1水平随造模时间升高(0.10±0.05),(0.11±0.04),(0.28±0.08),(0.41±0.13) ng/ml,D1组(0.27±0.04) ng/ml较F4下降,D2组(0.38±0.05) ng/ml与F4无统计学差异.ET-1与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1=0.675,r2=0.837,P1<0.001,P2<0.001).D1组肺泡结构较F4、C4组完整,炎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减轻;D2与F4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早期波生坦治疗能降低ET-1水平,延缓肺纤维化的进展;ET-1有望成为临床较理想的评估指标.
作者:左万里;赵洁敏;黄积雄;周伟;雷泽洪;黄炎明;黄艳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20急救指挥中心不仅是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要宗旨的服务单位,更是卫生行政机构直属的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市政府为市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机构之一.急救指挥调度工作有不可预测性、时间紧迫性、相当复杂性、高度灵活性、必要果断性、一定整体性、无法补救性、高度风险性[1].120指挥中心调度员在院前急救中发挥着独特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个调度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有效地完成院前急救调度指挥工作,以满足院前急救的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手术防粘连液预防小儿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后鼻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术后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加用手术防粘连液,对照组仅予鼻用糖皮质激素,随访6个月,比较2组术后出现鼻腔粘连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鼻腔粘连2例(3.2%),对照组出现鼻腔粘连8例(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防粘连液能有效预防小儿经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出现鼻腔粘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琼;马利娟;胡道彩;周勤;高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晚期胰腺癌并发生转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为3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6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症状轻微,均无明显的骨髓抑制反应,对心功能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较单用吉西他滨治疗临床效果更优,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牛顺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改变.方法 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10只及高脂饮食组(B组)20只,高脂饮食组再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0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前腹腔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250μg,A组及对照组腹腔注射大鼠IgG抗体(250μg),高脂饮食组定期用维生素D腹腔注射.上述各组喂养3个月后,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的表达、检测炎症因子IL-10,IL-1β水平,处死各组大鼠做病理切片.结果 3组中干预组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表达下降明显,IL-10水平明显下降,IL-1β水平明显升高,A组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表达高,IL-10水平亦高,IL-1β水平低.而对照组在干预组及A组之间.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受到抑制,而不是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分泌的因子却显著升高,考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免疫反应参与.
作者:冯向阳;马建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急诊外伤患者的创伤与一般外伤患者的创伤有着很大不同,因此急救的方法和特点也有所不同.急诊科急救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护理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护理人员的每项操作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直间关系到抢救的成功与否[1].护理的质量可以更好的体现出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情况,还可以更好的提高急诊的急救技术,为达到急救护理目的,提高护士的素质,我院采用了定期组织急诊护士参加急救的知识讲座及定期的技能培训的方法,在实践中逐渐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改善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降低医疗护理的纠纷发生,进而可采取更有利的急救措施.
作者:李艳;曹建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住院及门诊患者粪便常规阳性状况.方法 对医院2012年8月-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就诊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5860例粪便常规中共发现各种异常1012例(17.3%);隐血试验阳性403例(6.9%).结论 粪便检查可以了解消化道及肝脏、胆道、胰腺等器官的功能,隐血试验可作为胃肠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的筛查试验.
作者:翟秀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2年1~12月856例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6例剖宫产围手术期100%应用了抗菌药物;药物以头孢替安、头孢西丁为主,联合用药214例(75.00%),用药持续时间≥72h者526例,≤48h者25例,≤24h者305例;766例为断脐后给药,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者.结论 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及使用时间过长等,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瞿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果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痤疮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浓度为20%,35%,50%的果酸治疗,对照组仅外用中药面膜治疗.15周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果酸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
作者:郑小帆;吴玉清;黄英举;刘卉;唐真武;陈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4)与顺铂(DDP)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LP)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4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FOLFOX4方案)和对照组(FLP方案)各24例,对照组行顺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放疗治疗,试验组行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放疗近期疗效及长远疗效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放疗近期效果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为12.5%、50.0%稍优于对照组的4.2%、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总生存期为6.7个月、15.1个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个月、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4与FL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相当,但FOLFOX4长期疗效优于FLP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奥美沙坦酯与依那普利对高晨峰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干预效应.方法 高晨峰型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50例,A组给予奥美沙坦酯治疗,B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左心室结构参数.结果 A、B2组治疗6个月后血压晨峰(MBPS)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MBPS降低的幅度较B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治疗6个月后各项左心室结构参数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项指标降低的幅度较B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沙坦酯比依那普利对高晨峰型高血压的左心室重构具有更显著的抑制和逆转效应.
作者:廖远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探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注意事项,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医院就诊患者142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试验组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的疗法,不对其使用抗生素,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患者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短,2组患者的疗效、住院时间等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能够让患者更好的康复,对于疾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侯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不同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颈部检查时,出现颈动脉斑块66例,随机分为A、B2组各33例,2组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采用低剂量(每天10mg)治疗,B组采用高剂量(每天40mg)治疗,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记录患者血脂以及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数据,确定剂量不同的阿托伐他汀的疗效.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0.90%高于A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C、TG、IMT、LDL-C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仅有TC和LDL-C数值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剂量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疗效显著,能有效的帮助消退脂质斑块,且不良反应较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早期先兆流产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给早孕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先兆流产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无法预测先兆流产的发生和评估妊娠结局,临床上多需动态观察.先兆流产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多演变为难免流产,出现不良妊娠结局.而动态监测血清hCG和孕酮对于预测先兆流产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自己在临床中的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马文巧;李秀娟;高丽彩;杨俊红;杨淑芳;张立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患者,女,70岁,身高159cm,体质量54kg.发现血糖升高近10年,于2013年6月7日入院.患者2004年体检发现血糖偏高,空腹血糖高13.0mmol/L,餐后2h18.0mmol/L左右,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症状,此后多次测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早期服用二甲双胍降糖,出现恶心、心慌不适等症状,遂自行停药,后一直未正规服药.近2年来间断行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30)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今入院治疗,随机血糖16.3mmol/L,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30)早20U、晚12U皮下注射治疗.病程中患者有双足麻木,大便正常,小便频急,无尿痛.既往有反复尿路感染病史,间断性发热,予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等抗菌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作者:李贤文;郑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集束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神经内科住院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00例,按住院时间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集束干预.结果 试验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发生不遵医行为的主要原因从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够变为经济困难.结论 集束干预管理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患者意识到了解糖尿病知识及自我管理对其疾病的积极影响.
作者:杨雅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药敏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52株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2种药品中,药物敏感依次亚氨培南敏感菌52株,占100.00%;头孢西丁47株,占90.38%;阿米卡星43株,占82.69%;环丙沙星41株,占78.85%;庆大霉素35株,占67.31%;复方新诺明18株,占11.54%;头孢吡肟7株,占13.46%;头孢塞吩5株,占9.61%;头孢他啶5株,占9.61%;头孢塞肟4株,占7.69%;哌拉西林3株,占5.77%;阿莫西林2株,占3.85%.结论 根据药敏结果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李仙;向战兰;邵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掌板侧韧带复合体损伤在手指外伤较常见.因损伤机制的复杂多样化,故治疗方法选择各异.我科近3年接诊的掌板侧韧带复合体损伤30例,根据损伤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掌板侧韧带复合体损伤患者30例共36指,其中男25例30指,女5例6指,年龄18 ~48岁,均为工厂操作工人,机器挤压、旋转扭伤.受伤类型:开放损伤23例29指,闭合损伤7例7指.伴骨折24例30指,其中累及关节面4例4指.陈旧性损伤1例1指.
作者:奕央华;杨亚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