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目的 探讨手术防粘连液预防小儿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后鼻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术后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加用手术防粘连液,对照组仅予鼻用糖皮质激素,随访6个月,比较2组术后出现鼻腔粘连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鼻腔粘连2例(3.2%),对照组出现鼻腔粘连8例(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防粘连液能有效预防小儿经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出现鼻腔粘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琼;马利娟;胡道彩;周勤;高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该院2011-2013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今后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参照CLSI2012标准,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等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为100%;非发酵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不断升高.结论 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在不断升高,应严格管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姝;李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产后尿潴留属于产科多见并发症.通常产妇在产后4~6h内就能自行排尿,如产后6~ 8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称为产后尿潴留.主要表现为产后膀胱胀满,对子宫收缩有直接影响,如处理不当,发生感染,给产妇带来痛苦[1].笔者总结我院妇产科治疗的产后尿潴留患者20例治疗和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郭爱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药敏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52株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2种药品中,药物敏感依次亚氨培南敏感菌52株,占100.00%;头孢西丁47株,占90.38%;阿米卡星43株,占82.69%;环丙沙星41株,占78.85%;庆大霉素35株,占67.31%;复方新诺明18株,占11.54%;头孢吡肟7株,占13.46%;头孢塞吩5株,占9.61%;头孢他啶5株,占9.61%;头孢塞肟4株,占7.69%;哌拉西林3株,占5.77%;阿莫西林2株,占3.85%.结论 根据药敏结果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李仙;向战兰;邵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2年1~12月856例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6例剖宫产围手术期100%应用了抗菌药物;药物以头孢替安、头孢西丁为主,联合用药214例(75.00%),用药持续时间≥72h者526例,≤48h者25例,≤24h者305例;766例为断脐后给药,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者.结论 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及使用时间过长等,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瞿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药品导致的严重不良事件频发,用药安全引起了医、药、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威胁用药安全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药品本身的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减少和避免药物性损害,让患者获得安全、有效与经济的药物治疗,关键在于各行其权、各担其责,医师与患者在用药前均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作者:李润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48例,分析术后复发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中行病灶刮除植异体骨术13例,行瘤段切除32例,截肢3例.平均随访48.4个月,无复发40例,复发伴肺转移2例,死亡2例.瘤段切除病例中,行人工关节置换18例,行异体骨移植9例.对病灶刮除组、关节置换组和异体骨移植组进行Enneking功能评分,分别为29.3、25.8和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刮除组的Enneking功能评分平均值高.各组复发率,病灶刮除组、关节置换组和异体骨移植组分别为15.8%,5.55%及0(P<0.05).结论 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案应该按照疾病分期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案.
作者:王晓康;李东;顾军权;周学斌;何能斌;董扬;严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为观察组,检测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检测68例体健的对照组人员相应指标,比较2组差别.结果 观察组HDL-C和LDL-C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临床治疗时应重视控制血脂水平.
作者:王英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病,患者多数有腹部手术史.由于手术会造成新的粘连或加重粘连,因此大多数临床医师认为粘连性肠梗阻应首选非手术治疗.为了使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减少肠粘连的发生,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至关重要.对我院2004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2例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翠梅;张爱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医院西药房负责药房药品的验收、保管、养护、保证药品质量、负责处方的审方、调配、核对、发药等工作.对于西药房的科学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降低出错率,重视质量管理,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工作效率,让患者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西药房的从业人员20名(包括从事药房管理的所有工作人员),男女各10名,年龄20 ~50(35±5.6)岁.学历:本科12名,大专5名,中专3名;患者20例,各根据患病情况等平均分为2组.
作者:陈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盖氏骨折为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为前臂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1],临床治疗方法有多种.现应用闭式穿针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盖氏骨折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盖氏骨折患者47例,年龄12 ~68(46.74 ±6.9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其中左侧18例,右侧29例.骨折原因:摔伤所致者34例,车祸所致者6例,坠落所致者7例.骨折情况:骨折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成角的患者12例,骨折向尺侧成角、尺骨头向桡侧脱位者35例;伴有明显软组织损伤患者10例,伴有神经损伤患者4例,Ⅱ型26例,Ⅲ型21例.
作者:李松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以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为分型依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方法 以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为分型依据,将慢性胃炎胃窦黏膜表现分5型,每型根据其亚特征再细分亚型,对每型病变不同特征表现处分别取材与病理组织学对照,比较各型及亚型对CAG的诊断价值.结果 光滑红斑型、粗糙不平型、结节不平型、凹陷不平型、凹凸不平型病理CAG检出率分别是3.8%、12.5%、63.3%、84%和96.8%;结节不平型分均匀结节、非均匀结节、散发灰色结节和散发红色结节4亚型,其中均匀结节型仅7.1% (2/28)有轻度萎缩,而非均匀结节型病理CAG检出率高达95.7% (45/47),散发的灰色结节和红色结节亦有较高的CAG检出率,分别为80.0%和53.8%;凹陷不平型分明显凹陷和轻微凹陷2亚型,其中8例非萎缩性胃炎全部在轻微凹陷型;凹凸不平型凹陷处病理CAG检出率(96.8%)稍高于凸起处(87.1%),而凸起处黏膜病理肠上皮化生检出率(41.9%)较凹陷处(12.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粗糙不平型病理示CAG者其粗糙程度明显加重,侧面仔细观察均可见不均匀结节样改变.结论 以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为分型依据诊断CAG,客观性强,简单实用,可提高胃镜诊断准确率.
作者:薄元恺;刘宏伟;何建霞;张金宝;聂桂红;张恩宏;王丙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抽搐是癫痫的首发症状,临床很多内科病首发症状酷似癫痫样发作,应加以鉴别.现将我院2009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以抽搐样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0~70岁,中位年龄58岁.40例均以不同程度抽搐为首发症状,阵发性或间断性抽搐伴昏迷和意识不清.均做EEG、CT或MRI并结合临床各项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内科疾病.其中糖尿病7例(17.5%),脑血管病21例(52..5%),病毒性脑炎2例(5%),肺性脑病1例(2.5%),酒精性脑病2例(5%),低血糖1例(2.5%),脑外伤后4例(10%),脑室管膜瘤1例(2.5%),碱中毒1例(2.5%).
作者:黄旖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腹部损伤在外科急诊很常见,通常由于交通事故、坠落、撞击、打斗等意外事件导致腹腔内脏器受损,发展迅速,病情有时隐匿,延迟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腹腔内大出血、脏器衰竭、腹膜炎等危及到患者生命.腹部闭合性损伤由于病情复杂、病症转变快、常伴随其他损伤,容易掩盖病史和体征,引起漏诊、误诊,一旦延误对患者的危害极大.笔者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诊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治疗老年低肺功能胃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外科收治的204例年龄>60岁肺低功能胃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肺功能锻炼后,肺功能改善后重新评估均达到临床手术指标,按安置胃管方式不同分为三腔喂养管手术组(A组)100例,普通胃管手术组(B组)104例.观察2组临床效果、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根治手术,术后无吻合口瘘,无围术期死亡.2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B组,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腔喂养管空肠营养应用在老年低肺功能胃癌手术中,通过围术期精心治疗和护理可以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可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孙薇;何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的全球性传染病.HC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据统计,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HCV,我国人群的感染率达3.2%,成人在感染HCV后80%转为慢性并且无明显症状,不易早期诊断和治疗.据流行病学文献报道,慢性丙肝20年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率达10%,30年内达20%.丙型肝硬化患者中肝癌患者达1% ~4%.
作者:王晓静;黄敏捷;陈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静脉滴注,试验组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静脉滴注.结果 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6%,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并出血患者的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行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左氧氟沙星序贯给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研究.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47%与对照组的9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口服”序贯治疗和常规单纯静脉滴注治疗效果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作者:吴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排痰方法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并对家属进行具体排痰方法教育,对照组仅予一般护理教育.比较2组患儿心率、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体温、痰液培养结果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平均心率、呼吸次数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痰培养结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痰方法指导对可有效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症状,减少其住院天数.
作者:杨琴;刘虎;马勤香;林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该院2010-2013年以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腹痛出现时初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胆囊炎4例,肾结石5例.误诊时间3~ 12h,平均8h.所有酮症酸中毒患者经24 ~ 48h的正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血糖得到控制,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血、尿酮体明显下降,腹痛明显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 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易与外科急腹症等混淆,初诊时难以鉴别,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认识,加强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糖监测,以减少误诊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残病率及死亡率,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常地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