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欣;赵洪国;孟凡军;曹永现;王静;王继华
目的 探讨心脏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对110例NVAF所致的及400例无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VAF病人有以下临床特点:年龄偏大;病人瘫痪重,意识障碍程度深,偏盲发生率高而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低;病死率高.结论 NVAF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病情重,病死率高.
作者:刘坤;纪珍花;王永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PICC)与经上腔静脉插管在全胃肠道外营养(TPN)输注中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 37例经肘部PICC(PICC组),49例经颈部锁骨下及颈内、外静脉插管(上腔静脉组).分别记录插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3.94,P<0.05);两组平均留管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3.56,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42,P<0.01).结论 PICC组较上腔静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插管保留时间长,使得需长期TPN的病人输液更方便、更安全.
作者:陆连芳;田云萍;王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生长规律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 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成年大鼠BMSCs,经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矿化作用、骨钙素(OCN)等的测定.结果 原代培养的BMSCs先形成细胞集落,14 d时集落融合; 传代细胞体积变大,约5~7 d传代1次.诱导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了矿化结节.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BMSCs 表现出增殖、聚集、结节和矿化期的阶段性形态特征.在矿化期OCN 表达呈阳性.结论 B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体外成骨定向诱导的BMSCs 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性特征,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刘斌钰;李宁毅;樊功为;金晓明;陈立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状况,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网络成瘾筛选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中学45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上网率(96.73%)明显高于女生(80.26%),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2.74%,男生成瘾率(15.82%)明显高于女生(5.08%).成瘾者SCL-90测试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者(t=3.459~11.053,P<0.05).结论 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已产生明显影响,加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作者:张彩玉;董晓静;王青妍;高贵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Fas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Fas和Ki-67在60例NSCLC及18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NSCLC组织中,Fas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χ2=6.94、14.30,P<0.05),并与NSCL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7.17~10.90,P<0.05);Ki-67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χ2=18.80、14.20,P<0.01),并与NSCL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8.47~13.10,P<0.05).分化程度低、已发生转移的肺癌Fas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Ki-6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NSCLC组织中,Fas和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χ2=3.93,P<0.05).结论 Fas和Ki-67表达异常与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密切,对判断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杨景伟;魏煜程;沈毅;马若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利培酮联合德巴金治疗伴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伴精神运动性兴奋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合并德巴金(合并组)和单用利培酮(单用组)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合并组疗效好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96,P<0.05),两组病人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德巴金合并利培酮可作为治疗伴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较好方法.
作者:张少丽;王春霞;王立涛;冯玉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中孕引产方法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210例有引产指征的中孕初产妇随机分为4组,A组(n=50)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B组(n=50)口服米非司酮、宫颈内插入导尿管并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引产,C组(n=50)经阴道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D组(n=60)经导尿管羊膜腔外注射利凡诺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引产.观察4组病人引产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清宫术中胎盘胎膜残留量、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引产成功率高,其次为D组、A组、C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635~20.152,P<0.05);引产时间和住院时间D组短,B组次之,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92、9.64,P<0.05);胎盘残留率4组无显著性差异(χ2=2.521,P>0.05);产后24 h出血量4组差异无显著意义(F=2.25,P>0.05).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加用宫颈内插入导尿管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以及经导尿管羊膜腔外注射利凡诺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引产两种方法用于中孕引产成功率高、引产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俭;娄艳辉;陈维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乳酸杆菌与肠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以及乳酸杆菌的耗尽培养上清液对其黏附性的影响.方法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分析不同时相乳酸杆菌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指数,同时观察了乳酸杆菌的耗尽培养上清液对黏附指数的影响.结果 乳酸杆菌对肠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黏附性.与新鲜LBS培养液悬浮组相比,耗尽培养上清液能使乳酸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指数增加(t=3.67,P<0.01).结论 乳酸杆菌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微生态制剂.
作者:司元国;高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头颈肿瘤病人术前血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177例头颈肿瘤外科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于手术前日常规行血CRP、清蛋白(ALB)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检查,并对术后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7例病人术后发生感染21例(11.9%),其术前CR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病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P<0.01).术前CRP水平升高病人术后感染率为57.14%,明显高于术前CRP水平正常组(3.36%)(χ2=6.18,P<0.01);术前CRP水平升高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术前CRP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t=2.215,P<0.05).结论 头颈肿瘤病人术前血清CRP水平升高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作者:牟莹心;陈志俊;王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14例病人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条索状活动性血栓2例,右肺动脉近端血栓1例,典型右心负荷过重和肺动脉高压12例.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肺动脉栓塞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手段.
作者:王从光;柳尧林;刘书艳;杨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以化学治疗(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化疗的常见的剂量限制性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易并发口腔、上呼吸道及全身各部位感染、出血等,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为使病人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当血液中白细胞(WBC)≤1.0×109/L、血小板(PLT)≤20×109/L,及时对病人采取保护性隔离,进行综合护理,可获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李梅;胡顺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多采用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后显微镜检查法[1],在实际操作中检测结果往往误差较大.用仪器法检测网织红细胞结果较准确,但价格昂贵.我们对煌焦油蓝法进行改良,提高染色质量,制作薄血涂片,提高了计数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心力衰竭(心衰)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肌细胞表面β受体的数目和功能下降,引起下游机制发生改变.目前在临床治疗中,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广泛应用于心衰病人,有研究者提出,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可能参与修复或逆转,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脱敏或下调,但至今还未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该设想.
作者:宋晓东;辛颖;刘哲;张禅那;惠汝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白内障手术不同的手术切口和术式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应用TOPCON SP-2000P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计数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法、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法、小切口ECCE法手术白内障病人术前以及术后3、6、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计算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 3种不同术式及切口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显著性(F=0.62~0.99,P>0.05),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差异亦无显著性(χ2=0.76~0.91,P>0.05).结论 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式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
作者:刘建伟;梁涛;赵桂秋;杜兆东;张振华;张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1(KAI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7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χ2=12.22,P<0.0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手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0.80~14.91,P<0.01).结论 KAI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赵文科;牛兆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增龄一号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力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剂量与效果的关系.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注射用水,阳性对照组灌胃贞芪扶正颗粒,3个剂量药物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增龄一号,连续灌胃14 d.于灌胃的第10天开始,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力低下模型.做碳粒廓清实验,称量肝、脾、胸腺质量,观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廓清指数明显下降,阳性对照组及增龄一号中、高剂量组廓清指数显著增强.模型组胸腺和脾质量显著降低,肝脏质量明显增加,增龄一号对胸腺和脾质量影响不明显,能使环磷酰胺导致的肝脏质量增加减轻.结论 增龄一号能够增强免疫力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可能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振寰;孙向红;刘洪玲;孙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表达与乳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两步法检测2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和uPAR的表达.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和uPAR阳性表达率高于导管内癌(χ2=6.41、6.27,P<0.05).uPA和uPAR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为80.6%和83.9%,无淋巴结转移者为47.4%和52.6%,其差异有显著性(χ2=5.99、5.70,P<0.05).uPA与uPA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1).结论 uPA和uPAR的激活在乳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郝青;吴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水母皮炎病人明显增多,我科近2年共收治43例水母蜇伤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56例(63眼)复发性翼状胬肉.翼状胬肉伸入角膜缘内2~5 mm,其中19眼角膜缘受损范围大于90°,二次手术者16眼,三次手术者1眼.结果 术后随访3年,复发6眼,其中1眼为第三次手术者,复发率9.53%.结论 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临床疗效肯定,取材方便.尤其对角膜缘受损范围大于90°者,可避免睑球粘连的并发症.
作者:魏淑蓉;李薇薇;镡鲁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leptin)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中所起作用及乙肝对血清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并比较86例慢性乙肝病人、8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leptin水平,并分析其与各种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男女慢性乙肝病人血清leptin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t=9.50、6.82,P<0.01);HBsAg(+)+HBeAg(+)+HBcAb(+)病人和HBsAg(+)+HBeAb(+)+HBcAb(+)病人血清lepti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leptin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呈显著性正相关(r=0.469~0.624,P<0.05),而与血糖(Glu)、总胆固醇(TC)无明显相关性(r=0.003~0.245,P>0.05).结论 leptin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慢性乙肝病人肝脏炎症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孙树红;孙冰梅;王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